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專訪王貽芳:建造下一代對撞機

專訪王貽芳:建造下一代對撞機

王貽芳(圖片提供:IHEP)

採訪 | Michael Banks

翻譯 | 聞先

Physics World雜誌對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聽他講述中國計劃建造100公里周長的環形對撞機來開展希格斯粒子研究。

中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項目,它將用於什麼?

王貽芳:CEPC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其周長將達到100公里。它將研究2012年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質。我們知道希格斯粒子的屬性與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測的相差無幾。但大型強子對撞機甚至它的升級版- 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 - 只會以10%左右的精度來測量實際數據與標準模型預測數據的吻合度。CEPC可以讓這個精度準確到1%,這使我們能夠探索新的物理學。

目前對撞機項目有何進展?

王貽芳:我們在進行項目設計。我們基本完成了概念設計報告,同時我們已經啟動一些關鍵部件的研發。整體正在向前推進,希望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項目可以獲批並開始建設。

對撞機會建在哪裡?

王貽芳:我們還不知道。我們需要對幾個候選地點進行更詳細的地質條件勘察同時評估當地的支持。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獲得當地政府具體支持,例如實驗室,生活條件,周邊道路和電力供應。我們需要時間來確定所有細節。

您對中央政府支持CEPC的建設有多大信心?

王貽芳:我無法確定中國政府是否會支持。但是我們會儘力去爭取政府的支持。從我們迄今獲得的所有反饋中,我們知道許多人和許多資助機構都對這個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最終,我們需要中央政府的最終決定,這需要時間。

您期望CEPC有多少國際合作?

王貽芳:我們預計國際合作的比例會佔到20%到30%。

考慮到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的發展勢頭迅猛,世界上是否需要兩個希格斯工廠?

王貽芳:我們的世界可以容納兩個希格斯工廠。 ILC在任何時間只能容納一個探測器。我們認為世界上至少需要兩個探測器。因此,原則上,我們可以有兩個希格斯工廠和至少兩個探測器,甚至可能有三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社會和各自政府的未來支持。到今年年底,預計日本政府將決定是否支持ILC。我認為我們在此之後決定是否推行CEPC還為時不晚。

高能物理研究所還參與了其他哪些領域的研究?

王貽芳:我們的目標是成為高能物理領域的領導者,但我們也在建設和運行許多大科學裝置,如同步輻射裝置和位於廣東的散裂中子源以及中國各地的天文設施。因此,我們研究所希望成為大科學裝置的中心和多學科研究的中心。

開展科研,中國為什麼有吸引力?

王貽芳:中國是一個開展科學研究的好地方,因為國家對於科學的投入正在快速地增加。實際上這裡是新人發起新項目和新想法的好地方。

在中國工作有什麼優勢?

王貽芳:目前,中國可能是年輕人才的最佳機會,因為很多新經費,新職位和新想法都可以很容易獲得支持。因此,對於有興趣開展新項目的人來說,中國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畢竟,如果你來中國,你可以為你的學科開展世界上最好的項目研究。

在中國生活有哪些挑戰?

王貽芳:從絕對意義上講,中國的工資仍然無法與西方國家的工資相媲美。但是,在北京,特別是廣東等其他地方的生活成本仍然是低於大多數西方國家的。當然,北京的住房非常昂貴,但在廣東,住房的狀況相當不錯。我們計劃在北京北部建立一個新園區,我們正在與市政府進行商談,希望可以為居住在那裡的人們提供某種住房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歐洲夢:「沒有出版付費牆阻隔的科學」
基因魔剪出手,「孤兒作物」迎來春天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