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檜遺臭萬年,但他寫的一首詩卻廣受好評,至今被人掛在嘴邊

秦檜遺臭萬年,但他寫的一首詩卻廣受好評,至今被人掛在嘴邊

秦檜遺臭萬年,但他寫的一首詩卻廣受好評,至今被人掛在嘴邊

秦檜是中國古代十大奸相之一,因陷害忠良、賣國求榮等勾當為後人所不齒,必將遺臭萬年。不過秦檜對歷史還是有一些貢獻的,比如發明了公文範本書法——宋體,成為後世印刷行業的標準字體。此外,秦檜還寫過一首打油詩,其中有一句廣受好評,直到今天都常常被人掛在嘴邊。

這句詩和秦檜的早期職業有關。秦檜受縣令父親的影響,也想通過入仕實現人生理想,不過前幾年都沒考中。為了維持生計,秦檜做了一個私塾先生,然而他對自己的境遇十分不滿,一是工資實在難以維繼生活,另一個原因,學生太過調皮!

相信有過此類經驗的人都深有感觸,莫說是一堆猴兒,就單單是自家的那一位看管起來都難於登天!再者,私塾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屬於民營學校,所以管理不嚴,學生普遍貪玩。

整日面對一群搗蛋鬼兒,秦檜有感而發,寫下:「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猢猻,在《西遊記》中經常用來罵悟空,就是猴子的意思。秦檜這話是說哪怕家裡有點底子,也不會選擇做孩子王!

秦檜能忽悠住宋高宗,能「莫須有」岳飛,可是對於一群古靈精怪的頑童卻束手無策,因而發出這樣的感嘆,實在令人意外。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原來熊孩子這種生物,自古有之!

發展到今天,這句話演變為「家有三斗糧,不作孩子王」,常常被老師掛在嘴邊念叨,以表達對頑皮孩子的無奈。大多數老師都喜歡那些聽話的學生,不過跳出來講,難道那些猢猻學童就一定不好嗎?

這顯然是不成立的,不必想像古代,想想今天我們的教育方式,原本大家都是張牙舞爪的一個個猢猻,個性斐然,卻被刻板的教育機器磨平了稜角,進化成了聽話的人。這種「猢猻王」式的讀經教育,其先進性值得商榷。

話說回來,雖然秦檜惡貫滿盈,但不可否認他是有真才實學的,時人評論他是「詞學兼茂,才華卓絕」,正是胸有點墨,而且又有不做猢猻王的決心,所以秦檜才考取了進士及第,補辦為密州教授,後來才有了他官至相位、禍亂朝綱的事。

可以說這句話給予了他很大的鼓勵,就像是默默地在砥礪著秦檜。此外小解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巧合,那就是密州。

密州,是今天的山東濰坊諸城市,蘇軾也曾在此地為官,並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一句「千里共嬋娟」就將中國人心心念念的思鄉情結渲染得通透無比。前有詞中豪傑蘇軾,後有相中奸佞秦檜,同在一地為父母官,不知東坡知道了會作何感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西遊第一妖究竟該是誰?此妖是首選,他的主人是天尊卻打不過他!
史上最高產的詩人,古詩存世量遠超李杜,唯一出名的卻是一首兒歌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