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早期鳥類可隨環境「變形」;人類細胞內新結構現身丨科技早新聞

早期鳥類可隨環境「變形」;人類細胞內新結構現身丨科技早新聞

原標題:早期鳥類可隨環境「變形」;人類細胞內新結構現身丨科技早新聞



【今日封面】

10月23日,甘肅平涼市崆峒區的「泥塑達人」趙鐵軍在家中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痴迷泥塑藝術二十載,他將自己從小生活的鄉村生活用泥塑的形式表現出來,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向年輕一代講述父輩們在田間地頭勞作的生活場景,留住鄉愁。鄭兵 攝


新發現



細胞分裂。圖片來源:美國《每日科學》網站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2日報道,瑞典和英國科學家攜手發現了人體細胞內的新結構。該結構是一種新型蛋白質複合物,細胞藉助其附著於周圍環境,而且,研究證明該結構在細胞分裂中起關鍵作用。



距今1.27億年前的原始鳥類迷惑巾幗鳥化石和復原圖。


●10月23日,一類名為「迷惑巾幗鳥」的早白堊世原始鳥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僅晚於「孔子鳥」的、最原始的具有「短尾巴」的鳥類。但它又有許多獨特的形態特徵,其珍貴程度毫不遜色於「孔子鳥」。這隻距今約1.27億年前的巾幗鳥,2017年發現於河北圍場地區的熱河生物群。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團隊的一項科學發現顯示:它就像沙雞般大小,體重約250克,有短且小的翅膀,可能「飛行能力並不強」。但它卻揭示了早期鳥類演化的一個獨特現象——發育的可塑性。


純科技


哈勃望遠鏡。圖片來源:NASA官網


●2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最新消息稱,自10月5日因陀螺儀故障進入安全模式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投入使用的備用陀螺儀因轉速過高繼續被調試,上周取得關鍵進展,運維團隊進行最後測試並確認備用陀螺儀可用後,哈勃將很快重返科學行動。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23日在線發表一項人工智慧與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們報告了一個名為「AI臨床醫生」(AI Clinician)的學習智能體。「AI臨床醫生」通過強化學習,能幫助人類醫生改進實時決策,在全球範圍提高敗血症的治療效果進而每年挽救萬千條生命。

消息站



●阿里巴巴22日確認,阿里即將啟動「一站一星」計劃,向太空發射「糖果罐號」迷你空間站和「天貓國際號」通訊衛星。據項目組人士介紹,該計劃能更好地實現「雙11」期間線上、線下互動,屆時全球消費者可以收到諸多來自太空的驚喜,分享快樂。此外,阿里還將通過「一站一星」計劃,和多家科研單位合作,共同探索相關空間技術及無人駕駛技術的行業落地。


●記者23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為展現載人航天最新科技成果與發展理念,中國「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將首次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這是中國空間站工程首次對公眾開放。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在全面開展空間站研製建設,各主要系統均在按計划進行初樣研製,核心艙將於今年年底轉入正樣研製階段。按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組裝建造。


看天下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22日,秘魯特魯希略,考古學家進行挖掘工作。據秘魯文化部消息,考古學家在秘魯昌昌古城取得重大發現,出土了20個木雕,可追溯至大約公元1200-1350年。秘魯昌昌古城是南美洲古印第安文明中奇穆帝國的都城,面積達36平方千米,有道路通達全國,該城在14-15世紀時最繁榮,城中心有十座建有圍牆的內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2020」探測器,將在2021年著陸紅色星球,以收集未來返回地球的樣本。現在,探測器正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組裝,其作為核動力機器人,將以24億美元的造價,榮登最複雜火星探測機器人之列。眼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選擇最佳的著陸地點,一方面讓火星車盡量安全著陸,另一方面,該地所處環境應儘可能滿足人類探索火星生命的方案實現。《科學美國人》23日對這著陸地點的選擇過程,進行了綜合報道。


音頻由訊飛配音提供技術支持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山東壽光水災,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日本造出全球首艘鋰電潛艇,電池易爆炸問題他們解決了嗎?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