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看,那個背對人潮的馬蜂窩

看,那個背對人潮的馬蜂窩

很難說從什麼時候開始,跟旅遊業相關的新聞都變得灰暗起來:要麼平淡如水,要麼就是引爆全場的大負面。此前是老大哥攜程在輿論場中被各種吊打,現在輪到了年輕的馬蜂窩。

作為中國旅遊僅有的幾家稱得上「有品牌」的公司,馬蜂窩正站在狼狽的風口浪尖上。

在此次「造假門」之前,馬蜂窩今年已經遭遇了兩次大的輿論激流:

一是世界盃期間的「洗腦」廣告,儘管非議眾多,但馬蜂窩最後拿出了用戶增長數據告訴外界,這波廣告很值;

二是近期的「客服要用戶打車從俄羅斯去希臘」,而這一次馬蜂窩直接翻盤,生生把一場災難性的客訴問題,變成了「馬蜂窩願意為說過的話買單」,真幫用戶去了希臘。

然而這次馬蜂窩沒了好運氣。在微信公眾號 @小聲比比 的接連出招下,馬蜂窩只是拿出了一份聲明和一紙訴狀,稱 「問題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誇大」——聲量小、姿態硬,與沸反盈天的熱議形成鮮明對比。


1

值得玩味的是,在旅遊業和用戶層面,馬蜂窩反倒沒像前兩次那樣被噴一臉口水:世界盃廣告是被用戶說「很煩躁」,而「打車去希臘」則是招致同行怒噴——你為了客服的一個錯誤賠了 8 萬的打車費,以後我們遇到這種事怎麼辦?也賠人家 8 萬?日子還過不過了?

事實上,@小聲比比 創始人梓泉也表示,他理解「馬蜂窩的做法對普通用戶影響不大」,「我只想告訴大家這是錯的」;另一方面,旅遊業內對馬蜂窩很少冷嘲熱諷,甚至不乏鼓勵之聲。為什麼會這樣?

大致推斷一下,或許是三個原因:

作為業內為數不多的流量平台,馬蜂窩已經彙集了大量的商傢伙伴,而競爭對手其實不多;

幾家旅遊電商互相抄襲相關信息、甚至以爬蟲技術獲取數據是業內潛規則,大家都懂,只是互不點破;

這一波借勢移動端紅利的旅遊創業幾乎全軍覆沒,而馬蜂窩是碩果僅存的選手之一——馬蜂窩倒下了,會影響整個行業的信心與估值。

這些客觀因素,實際上為馬蜂窩提供了某種程度的保護。

目前,旅遊產業鏈「前端流量平台獲客—後端商家提供服務」的二元結構,已經大致成型,而且平台對商家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平台獲取流量的方式,將極大影響商家的利益:如果平台選擇以低價獲客,那麼低價的成本必定會由來商家承擔;而馬蜂窩作為平台則講了另一個故事——以「內容」獲客,並幫助商家更好把握 C 端的需求變化。

經過這一輪資本寒冬的洗禮,能執行「內容帶交易」的旅遊電商,只剩下了馬蜂窩:與之基因相似的窮游,還處於商業化的早期階段;其他根植於移動端的 UGC,如在路上、麵包旅行等應用,早已銷聲匿跡。雖然旅遊 UGC 的流量能力還有待考驗,但它至少讓商家看到了另一種可能——一種不同於以攜程為代表的 OTA 的合作模式。

所以,儘管 @小聲比比 指出馬蜂窩是一座充斥著「水軍和殭屍的鬼城」,但我們並沒有看見這一論斷最大的受害者——商家的大規模反彈:畢竟,如果馬蜂窩根本沒流量的話,那商家壓根就沒訂單。這似乎是一種無聲的支持,商家可能並不希望馬蜂窩倒下,讓自己徹底喪失選擇的機會。

其次,去扒友商平台上的信息,在旅遊業內幾近種常態。2017 年 6 月,時任攜程酒店研發部開發經理的崔廣宇,就曾撰文指出其中的亂象:爬蟲與反爬蟲之間的戰爭早已硝煙瀰漫,而互聯網上 50%(崔廣宇認為這個數據太保守)以上的流量,是爬蟲產生的。這實際上也是很多平台喜聞樂見的:大量的爬蟲貢獻了很高的日活量,彼時這一指標還是資本進行估值的重要標準。

扒取其他平台上的 UGC 內容,也成為互聯網業的某種運營手段:如據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台報道,「QQ 音樂上也存在不少評論與網易雲音樂相似」,「今年 7 月 28 日,小紅書發布聲明,指責大眾點評大量抄襲小紅書用戶的內容」——類似的案例,在旅遊業也並不鮮見。

但在這一領域的曝光中,馬蜂窩受到的衝擊要更大,因為它商業模式的底層就是「內容」,其「內容有瑕疵」所引發的黑暗猜想,比純粹做預訂的旅遊電商要嚴重很多。而從馬蜂窩的公告可以看出,它們與 @小聲比比 關於事實的主要爭議,正是集中於「出問題的內容到底有多少」。鑒於兩家公司已經開始走法律程序,在此我們不再深入探討,坐等官方的裁決了。


2

事實上,馬蜂窩因為「內容抄襲」深陷質疑危機,也正是這一代互聯網創業者的縮影:資本助推下的野蠻生長,一切以沖至跑道第一名為目標;而坐穩了相應的地位之後,並沒有及時調整心態、排除掉野蠻生長時期自己身上的「雷」,並秉持相匹配的價值觀和責任感。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如攜程、如滴滴,都出現過類似的問題。

比如滴滴此前沸沸揚揚的兇殺案,引發了全民討伐——大家的憤怒不在於滴滴製造了犯罪,而是這家公司明明更多方法預防犯罪的發生,但它並沒有去做。

拋卻情緒的成分,筆者個人對這種公司的行為,有個簡單的分析:

資本助推下的公司,跑得越快其隱患一定越多,因為它們沒有時間去做自我整理,每天都在面對生死大考;

擊敗所有對手之後,公司壓力頓輕、野心暴漲,也難以進行反思,而是會順著「成功的慣性」和高漲的士氣繼續奔跑;

在缺乏有力對手的環境中,公司會滑向追逐利潤或更多融資的目標導向中,直至最後危機爆發。

而通過觀察,能發現遏止這種獨角獸身上循環往複的悲劇,基本只靠三個因素:1. 強力對手的存在;2. 強力監管的介入;3. 新興技術的出現——在現實情況中,通常是強力監管和新技術改寫了這些公司的態度。依然是滴滴的例子,如果不是監管部門的介入,硬性抬高了全行業對網約車安全的成本投入,很難說滴滴是否會延續老路。

畢竟,對於滴滴來講,在市場份額既定的背景下,投入巨大的成本在安全領域是違背商業規律的——因為你的收益並未因此增加多少;而監管部門對全行業做統一要求後則不然,這是所有業內都要支出的成本,從滴滴的角度而言這甚至可以擠壓實力較弱的對手。

對於馬蜂窩來講,似乎也適用於這一規律:一方面是旅遊 UGC「內容到交易」領域缺乏強力競爭者,另一方面是對電商內容的強力監管才剛開始(今年 8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獲得通過,對電商的 UGC 內容進行規範)——在這個背景下,馬蜂窩剛好現在就跌了個大跟頭。

而在旅遊 UGC 新技術層面,也已經有了相應的進展:區塊鏈。儘管區塊鏈技術現在還處於應用的早期,且因為幣圈亂象引發了巨大的非議,但立足於解決旅遊信任問題的項目,也已經問世——如宣稱提供「去中心化旅遊服務」的 Tripio。其聯合創始人 & CEO 沈巍告訴筆者,在區塊鏈技術框架中解決這些問題,其實很簡單。

簡言之,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手段做到用戶產生的 UGC 內容,與其在平台上的其他行為(如消費等)全部上鏈,那麼這部分信息就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且可追溯——在這個前提下,造假、抄襲、水軍等行為會變得成本極其高昂,因為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某個 ID 的行為記錄和信用等級。

在 Tripio 看來,中心化平台必然會造成信息的不公開透明、且容易被操縱,而旅遊產品的交易流程也是如此。坦率來講,區塊鏈技術改造旅遊 UGC 幾乎還是個設想,但它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技術破局的方向。


3

最後想談點個人感受。

去年馬蜂窩完成新一輪融資後,筆者曾對馬蜂窩 CEO 陳罡進行了一次專訪。我們聊了很多關於模式、商業邏輯和市場認知方面的東西——但在聊天的過程中,陳罡隨手拿起桌上的一本日曆,那是馬蜂窩自己的、據說每年底都會製作的日曆:其文案和照片,選的都是馬蜂窩遊記中的內容。

你看這個照片拍的多漂亮。陳罡摩挲著其中的一頁,然後絮絮叨叨地跟我說了半個小時日曆的事情,講團隊在這個事上多用心,講這些遊記多有趣。我知道一個 CEO 應該對媒體講什麼樣的話,他也知道,但誰也沒打斷這突然而漫長的跑題。

其實,馬蜂窩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旅遊 UGC 社區了,它擁有諸多的員工、大牌的投資人和雄心勃勃的商業計劃。我沒想到,陳罡享受的,似乎依然是這家公司最初的那點東西。

商業殘酷的地方在於,它總會促使創始團隊做出越來越多陌生的選擇,以適應愈發冷冽的競爭。一家公司的首要目的永遠是活下去,而不是某種喜歡,能於此做到平衡的創業者真的鳳毛麟角。也許,真正能做到的人除了實力強勁,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希望這次的風波能讓馬蜂窩明白,與生存和發展同等重要的,還有你奔跑的姿態。作為一個旅遊業的長期觀察者,我希望馬蜂窩不僅能贏,而且贏的漂亮。畢竟,是每一個具體的選擇,最終創造了一家公司的模樣,而不是所謂的責任或初心。

希望明天會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全球首架波音 777 退役了,它將會在這裡和一架 787 安度餘生
初代 iPhone 設計師說出了 iPhone 的最大缺陷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