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因緣的轉變&生命因素的重組

因緣的轉變&生命因素的重組

因緣的轉變&生命因素的重組

「世界海劫轉變差別」,它不是住了,劫的轉變差別。換句話說,自從你接受的那一剎那,一直到成佛的過程當中,你會有一再地轉變,乃至於到最後完全放下,因為只有放下,你才能成佛。

那麼在這整個過程當中,你周遭生活的這些因素、環境,在你的生命流轉的過程當中,它們會一再地重新組合。你現在這一世可能對音樂專長,或者繪畫專長,或者書法專長,你可能在社會上獲得好的名聲,或者成為某某大師,音樂大師、美術大師、書法大師,有可能,但是你要知道,你這一個生命因素是長久以來所獲得的,對不對?這是第一個。第二個,這個生命因素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上,你是大師;可是在另外一個時間,另外一個地點,在另外一個世界裡面,你這一個世間大師的優點可能會變成你的障礙。你知道嗎?你可能不知道。你以為說我在這裡是書法大家,我告訴你,你到極樂世界去這是什麼東西,是不是情執?你放不下,你去不了極樂世界。這裡擁有的優點,你在他方世界,我告訴你,這些東西不見得是好的,不見得是優點。

佛教講的真理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認為是好的,那是這個地方的文化,不是整個法界的真理。這個地方認為不好的,是這個地方的文化跟道德反對它,它不是整個法界的真理;在他方世界,可能這個就是好的,你不知道。你會認為說,那你不去那個地方?那對不起,下一輩子你又來這個地方,因為你執著它。這個很難去跟大家講的,為什麼難講呢?因為你被你現有的意識形態把你框住了。我們是希望你能夠跳脫,你跳不脫。所以他這個地方講的文字很美「世界海劫轉變差別」,這是我們生命因素一再重組、一再重組。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我們有貪嗔痴,那個貪嗔痴是你講的,你還不知道,在生命因素的重組當中,那些貪嗔痴會發生正面的效果,你知道不知道?現在我們講的所謂的貪嗔痴都是往負面去定義的,你不會從正面去看它,因為你的意識形態告訴你那是錯誤的。所以文殊菩薩講,貪嗔本自性,貪嗔痴也是自性,你不要去厭惡它,不要去遺棄它。現在問題是你怎麼重組,讓它在適當的點發揮它的作用。譬如說我貪睡,貪睡是很不好,我告訴你,當大家都在論是非論得很厲害的時候,我睡著了,這個睡可是好的。人家一定說你是大菩薩,那你要在那個時間點上發揮睡覺的功夫。可你不是,人家一講是非,我精神都來了;叫你誦《華嚴經》,你說我很貪睡。當然那個貪睡本身是缺點,可當人家都在論是非的時候,我就昏昏欲睡,這個睡可是好的。

所以,貪睡本身不是絕對的不好,貪字,是你加給它的。你只是愛睡,不是貪睡。當人家在論是非的時候,我就睡著了,對不對?我們會有一股勇猛精進的心,但是你會發現,你那勇猛精進的心跟情操是用在哪裡?用在打麻將,麻將一打三天三夜,那種精進的情況你看,眼睛久久有神,當然那是不好的習氣;假如你那個習氣移過來念佛,一念就是三天三夜,你說不能往生,那才不可思議。可是你不一樣,你說念佛一坐下去,就想到瓦斯沒關呢,門沒關呢,電話來了。你打麻將的時候,電話來你接不接?人家說你的電話,你一定罵他,不要吵我。可是你在做功課,電話來你會想種種理由,你就跑去接了,你不會說我快要開悟了,管什麼電話?你不會這樣。

所以那都是因緣在組合的時候,組合得不恰當,我們要把它重組,重組到恰當的地方。每個人都一條命,一天都24小時,一年都365天,都一樣,就是你組合得不好。你怎麼把它組合得好,就這麼簡單。修行不難,都是我們周遭生活因素的一種運用,這叫「轉變差別」。所以在我們這一生當中,也是一樣。我們常跟各位講,學佛以後,不要罪惡感那麼重。我們只是把它作因緣轉變而已,學佛就是重新把因緣重組一下,我有哪些缺點,好,那些缺點我看看可以用到哪裡,我就把它用到哪裡;有很多優點,優點你用不當的話,也不好。你很精進,精進偷東西,那就不對,人家會說你這個人,有那種壞習慣。但是你用精進來念佛的話,人家不會說你壞習慣。所以你那一個點要看你用在哪裡,這都是組合上的問題,它本身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不好,端看我們怎麼去組合它。

擷自《世界成就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什麼都是真的,只有時間是假的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