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晚吃蘿蔔早吃薑 不勞醫生開藥方(一)

晚吃蘿蔔早吃薑 不勞醫生開藥方(一)

蘿蔔和姜,兩者都是咱們老百姓家常必備的蔬菜和調味品,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晚上吃蘿蔔、早上吃生薑,有保健功效呢?從傳統醫學角度來講,這是由蘿蔔和生薑的性味歸經決定的。蘿蔔,又名萊菔、羅服等,因顏色不同,有白蘿蔔、紅蘿蔔和綠蘿蔔之分。我國是蘿蔔的原產國,據記載,周代已經開始栽培,民眾的食用歷史非常悠久。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關於蘿蔔的記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其中的「葑」指蔓菁,「菲」注家一般認為就是蘿蔔。相傳唐朝時,洛陽菜農向女皇武則天敬獻幾十斤的大蘿蔔,經御廚精心烹制,配以山珍海味,鮮美異常,大有燕窩風味,武則天讚不絕口,賜名「燕菜」,並指定蘿蔔為宮廷筵席的第一道菜,流傳後世稱為「洛陽燕菜」。民間對蘿蔔評價也很高,胡蘿蔔甚至被稱為「小人蔘」。元代詩人曾寫下詩句,讚美蘿蔔:「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真品題。」人們還用「蘿蔔上市、醫生沒事」「蘿蔔進城,醫生關門」「蘿蔔一味,氣煞太醫」「吃著蘿蔔喝著茶,氣得大夫滿街爬」等等俗語,來稱讚蘿蔔的藥用價值。

蘿蔔入葯始見於南朝醫書《名醫別錄》,而明代著名醫家李時珍對蘿蔔亦讚許有加,《本草綱目》記載,蘿蔔「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為「蔬中最有益者」。祖國醫學認為,蘿蔔味辛、甘,無毒,能消食導滯,祛痰止咳,具有治脹滿、消渴,寬胸膈,利大小便等多種功效。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一天工作下來會感覺疲勞,有時因為職業特點的關係(比如教師、播音員等)還會出現口乾、咽燥、嗆咳等情況,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會更加明顯。這是因為經過一天的工作,人體的氣血津液都處於一個損耗的狀態,針對這種情況,在傍晚的時候適當吃點蘿蔔(一般首選白蘿蔔),如果胃腸功能正常,可以直接生吃,或者用蘿蔔榨汁,如果脾胃偏寒,可以把蘿蔔切塊煮熟吃,既可以祛痰生津止渴,又可以通利臟腑之氣,促進經絡疏通,可謂功效兼備。我們這裡再為大家推薦一道葯膳:白蘿蔔汁乾貝粥,做法是用500毫升白蘿蔔汁,放少許米、幾顆發好的乾貝和少許香菇絲和鹽,隔水蒸1個小時即可,這道葯膳取白蘿蔔消食除脹,乾貝和胃調中,用來治療臨床上胃弱脾虛、腹脹噯氣等癥狀的患者,效果非常好,也可以作為我們日常保健的養生粥。

「晚吃蘿蔔」的問題解決了,那「早吃薑」又作何解呢?且聽下回分解···

晚吃蘿蔔早吃薑 不勞醫生開藥方(一)

(蝸牛 百合 蛤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新聞|我校師生在第二屆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世界大學生創新創業暨實驗教學改革大賽中取得突出成績
育人|優秀護理前輩引領學生成長——記「築夢天使」導師團

TAG:上海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