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我們怎麼看待人生,

如何看待個人的價值?

是成功學意義的各種金錢財富標籤嗎?

生活原本的價值是什麼?

用創意的眼光來看世界,

就是去掉偏見,去掉標籤。

——賴聲川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賴聲川

在中國的戲劇界,賴聲川導演是繞不開的名字。從1984年創立劇團表演工作坊開始,《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如夢之夢》……大量膾炙人口的劇目在華人話劇圈引發現象級的熱潮。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暗戀桃花源》劇照

2006年,《賴聲川的創意學》一書在中國大陸出版。作為創作人,如何保持高密度的創作周期,源源不斷推出好劇本,尋找好創意,成為發人深省的話題。2018年伊始,賴聲川在自己的上劇場開闢「創意大講堂」,目前已開課4期,以公益講堂的形式,不吝將他對創意的理解與眾人分享。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賴聲川的創意學》

賴聲川認為,要成為創意人,必須成為一個創意的容器,以平常心去看世界、看人生、看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種事情,並思考。如此,足跡踏遍的每片土地,遇見的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經歷過的觸動你的事,看到聽到的特別故事……都在影響著「智慧」,認真感受過的生活點滴,都會在大腦中留下痕迹。當你準備好了,當「容器里存儲的東西」產生了「化學反應」,靈感便來了。

Q&A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生活周刊X賴聲川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靈感從何而來

Q:創意運作的機制是什麼?

A:創意來自內還是外?來自外的話,就如同普契尼覺得偉大的歌劇是上帝寫的,他只是印表機,把這些音符寫出來,有很多創意學者贊同這一種說法。好比我寫的《如夢》穿越100多年,涉及了很多人的故事,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作品,是不是真的有如神助?創意在我的分析里不可能來自外。就算普契尼這麼認為,但只是一種說法,他寫出來的音符並沒有超越他腦子裡面的音符,其實還是在他的語境里創作的。

我認為靈感是來自於內的,來自內的哪裡?來自人生的積累,每天都有必然發生的事情。那些人物留存於我的檔案庫里,創意的檔案庫就在體內。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如夢之夢》劇照

Q:每個人都可以取得靈感嗎?

A:檔案庫里有什麼,靈感才可能產生什麼。靈感不是隨時就可以出現的,其實一個創意靈感,要怎麼來到思緒里,首先要熟悉習慣它,很多人問創作的素材哪裡來,生命本身會給我們太多的素材,問題是當素材來的時候有沒有一個呈現的可行形式,以及有沒有足夠的意義,這個主題有沒有讓人覺得有趣,對於觀眾有沒有意義。

靈感是什麼?靈感這麼說看起來蠻平常的,但其實還是神聖的,靈感是給檔案庫里有更豐富東西的人的,你的檔案庫里所有的東西如果都很平凡、很制式化,就算你到了最有靈感的地方,在大自然中你也不會有靈感,因為平時的概念已經把你束縛住了。美國作家納博科夫說過,天才就是尋找事物之間隱形的連接。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對創意人來說,到處都充滿了這種隱形的虛線。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賴聲川和他的夫人丁乃竺在上劇場

Q:那你覺得什麼是靈感?或者說如何去解釋創意?

A:靈感就是瞥見已存在於腦中事物的新可能;或是組合已存在於腦中事物的剎那。

靈感是一個複雜的東西。那些可以觸發靈感的節點很可能是隨機的。大部分人喜歡聽的故事多半是隨機發生的故事,具有很多偶然性。

比如我寫《如夢之夢》的故事,那是在印度的夜晚,我偶然翻起《西藏生死書》,突然一個靈感就來了,大家可能更喜歡聽這樣的故事。但是這樣的靈感之所以會出現,背後還是有很多經驗儲存在你的體內,然後這些經驗在一個適當時機,被調動出來,成為你靈感的一條脈絡或者主線。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如夢之夢》劇照

把事情連接在一起,促成連接的時機偶然發生,但是這些故事的片段其實都來自於你生活中不同的片段。最終經過土壤和環境的醞釀,最終把它變成一個故事。這就是創意,就是靈感,也被喬布斯稱為連接。

創意方法論

Q:你說到創意有智慧和方法之間的區別,那麼創意學有沒有固定套路?

A:其實,最開始我的理解,它比較類似佛法中說到的智慧和知識的區別。智慧是人與生俱來的根器,方法則是通過知識讓人後天習得的。但對它的理解,又不是框定在哲學範疇本身,對各行各業尋求創意的人來說,都可以成立。

在我的創意金字塔中,創意是由兩方面組成,即智慧和方法,方法可以是畫畫技巧、編劇結構或彈琴指法。但單單掌握方法,只能成為在技巧方面嫻熟的人,無法畫出真正生動的作品、講出動人的故事,亦彈不出觸人心弦的旋律。只有當你擁有了「智慧」才能夠深諳作品蘊意,也才會在有了理解的基礎上產生出自己的創意。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如夢之夢》劇照

可以說「智慧」無處可拜師學習,因為「智慧」需要自己從生活中學習,也因此每個人的智慧都是不同的。好比說你是個裁縫,你必須有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才能讓你做出衣服,但是在此之上,你更需要一種智慧,對人生,對生活的看法或主張,它會讓你在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從戲劇編劇來講,我們可以在好萊塢或者編劇學校通過三個禮拜學到一種電影編劇的方法。然後我運用這個方法,就能寫出一個故事。但是智慧決定了這個故事的高度,這兩者之間是並行的。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說相聲》劇照

Q:你認為「創意學」是可以學的嗎?具體用什麼方法去學?

A:按照我以往的經驗,創意絕對可以學,因為我就是從不會到會。所以我覺得它並不是說天生就有的本領。我覺得創意是一種積累。我在大學教過《創意學》,我覺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能不能放下所有的偏見和執念。我們活在社會,活在當下,其實有很多框定和界限,才能讓我們和其他人和平共處。創意就需要打破這些限制。

就好比吃一頓飯,你在所有餐廳吃到的東西,都被稱為飯,你不能創造出一個餐廳,它的所有食物都完全異於其他餐廳的吃法。戲劇也是如此,如果你認為所有的戲劇都應該像《雷雨》那樣,就未必能誕生出好作品。這時候就會需要一種智慧幫助你做判斷,方法是來自於藝術,來自於習得的知識,但智慧就是你從生活的經驗中獲得的了。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暗戀桃花源》劇照

Q:真的有這樣的方式可以打開創意的寶藏嗎?

A:絕對有這樣的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先意識到自己的創意能力被遮蔽了。你首先需要改變一些固有思維,去除以往的偏見,用一種平等心來看待這個世界。這個平等心可以是這個世界沒有誰生來高貴,生來低賤,沒有誰的生命比他人的生命更珍貴,也沒有哪一種經驗比另外一個經驗更珍貴。如果這樣去理解,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出好作品。

要學會如何看世界,我們看世界會帶著情緒和偏見,會決定什麼好什麼不好,人生到最後會變成跟風行為,沒看清楚事情就已經在上面染色。當所有東西都不是你以為的時候,世界會變成什麼樣?用創意的眼光來看世界,就是去掉偏見,去掉標籤。去標籤是最難的,標籤代表著我們的習慣,觀念很深,但這些觀念就一直在阻礙著創意的流通。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如夢之夢》劇照

Q:這是不是意味著隨時清空歸零,重新出發?

A:它是一個互為關係,當你清空歸零以後,你才能夠真正體會在你周遭所發生的事情,放下浮躁心,放下成見,用心去感受。

藝術家如何創造美

Q:你說過編劇其實是有方法的,相當於一種套路,就是一個三角形的結構。你也是按照這種方法嗎?

A:多多少少都會用到這種三角形的結構,我們未必一定畫一個三角形出來,我會分析每一個場景的出發點,推演結局,形成一種結構。

其實,人生無處不充滿著這種奧妙的結構。劇場建築有它自己的結構,作品也有它的結構。回到作品的結構,我覺得很多人都把它忽略了。除了主題和內容之外,最重要就是結構。故事怎麼展開?就如同蓋房子。結構即決定它的審美。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暗戀桃花源》劇照

Q:上劇場對你來說,有什麼樣的使命?

A:很多年前,我就有一種天真的想法就是希望有自己的劇場,我想每一個戲劇創作人都有這樣的願望。機會來了,我們當然會盡量把握住。我親自參與了上劇場的設計,甚至包括每一個細節。我自己畫了草圖,親自研究每個座位的高低跟觀眾的視野和觀眾的關係,所以我最後有了信心,上劇場每一個座位都能鎖定舞台,都不會被前排觀眾的腦袋擋住視野。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上劇場

我覺得對於一個設計師而言,當他對人類的經驗有更廣泛的看法之後,其設計出來的作品才會更加精彩。你可以理解為它需要更多的人生閱歷,光經驗本身還不夠,你還必須對經驗產生觀點,這樣才會在作品中起關鍵作用。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上劇場

就拿《寶島一村》來說,有人說關於眷村的故事呈現了很新的東西,我說不新,因為寫眷村的小說或者電影都有,但是可能我的觀點比較特別。很多人寫到眷村的生活,都是灰暗的人生,但是我不會採用這樣的態度,這些人物他們的人生可能是卑微的,但是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快樂。快樂背後則是更深的痛苦。它要求創作者有更深刻的人生體驗。我覺得作品的溫度,不光呈現在戲劇作品裡,也可以是建築,或者其他文化作品裡。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寶島一村》劇照

我們要探索人究竟是什麼,生命這個歷程是什麼,我們和世界的關係是怎樣的,進而我們就知道人在這個世界裡究竟應該做點什麼。大部分人都在這個世界裡尋找自己的快樂,但問題是一般人他們並不了解什麼才是快樂。他們以為有些東西是快樂的,例如財富、金錢,但是這些東西又相當短暫,怎樣才能保持一種長久的快樂呢?這需要我們不斷去反思,就像《水中之書》我們想探討的主題。人生的本質是什麼?幸福感究竟在哪?

藝境|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寶島一村》劇照

Q:藝術家的目的是不是創造「美」?

A:應該是,但是「美」的定義很多,我們在劇場工作,目的不是要創造像畫家在視覺上的美,或者音樂家在聲音上的美,而是創造「美的剎那」(moments of beauty)。這些剎那是透過許多元素堆積而來的。

如何定義這些「美的時刻」?對我來說是看這些時刻或剎那是否能讓觀者更感覺自己聯結到更大的世界和人類。如果能的話,這些剎那就能創造出觀者內心的「轉化」(transformation)。「美」的目的不是單純的某種感官上的享受,而就是「轉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書的N次方|荊棘滿地,找不到出路時,如何絕處逢生?

TAG: 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