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上周在上海期間受邀在中國幼教展的《兩岸學前教育研討會》上進行了一次分享。其實受邀後自己就挺忐忑的,總感覺自己還不夠格。

當時我老公和我說了一句話,「你既然被邀請了,那麼說明主辦方是認可你的。夠格不夠格不是你自己可控的,你可控的就是把自己要分享的信息準備充分,乾貨滿滿」。

說實話,我還蠻感謝老公的這句話的,分享完了反饋還是不錯的,而對我來說又是人生的一次突破。那天結束後,我走下台就和小助手說,如果大家也在現場就好了,不過我回去要馬上把內容分享給你們。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打造孩子成長生態環境

之前在新書發布會上我分享過「成長型家庭教育模型」,《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四年多,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20年後依然優秀?》,提出了一個魚缸類比,養好一個孩子,不能僅僅只盯著孩子本身,而是需要注重整個生態環境(就好比養魚不能只看魚,更要關注魚缸的生態)。

那從我角度來看,孩子成長的生態環境中有四大類:知識、技能、性情、情感。而我們在打造孩子成長這個生態環境中,都過度側重知識,而忽略了後面三者。

老師和父母都是孩子的引導者,兒童只要在對的環境,他們自發會有無窮的探索慾望和學習能力。可見環境是非常好的孩子的第三任老師,可以幫助我們打造孩子發展的四大因素。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多感官的環境有助於更好的知識獲得

學齡前孩子的大腦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每秒會有100萬個大腦神經元突觸連接在建立,到六歲達到峰值,之後就會有所回落,保留下「最有用的」部分。

我們現在所說的學齡前的啟蒙,其實就是在最大化幫助孩子大腦建立更多的神經元突觸連接。而有研究發現,當孩子可以最大化調動自己的感官時,他們的神經元突觸連接就會越活躍。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這個腦科學研究發現就是提醒我們,需要時刻有意識地去發現周圍環境是否最大化地讓孩子可以調用自己的感官。

比如說,當孩子在玩水時,我們利用語言提醒孩子調用自己的視覺和觸覺,「水流了下來,感覺涼涼的」;提供橡皮泥時,嘗試引入一下帶有氣味的,比如下圖就是在蘋果旁邊放上了蘋果味道的橡皮泥,引導孩子去聞一下,看看是否味道一樣的。

總之,在生活日常中做個有心人,有意識地提供多種「刺激物」,最大化地提醒孩子,他可以看、聽、聞、摸、嘗。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足夠豐富的工具促進更多的技能掌握

學齡前孩子不該僅僅只是學知識,更該側重於技能的習得。很多父母老師會分不清「知識」和「技能」的區別,從我角度來看,「知識」只是知道,而「技能」是做到。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教孩子從1背到10,那就是知識,但是當孩子可以學會正確數數,那就技能。如果我們無法區分這個差異的話,我們就會陷入灌輸孩子知識為導向的模式。


那麼如何真正可以讓孩子從「知道」變成「做到」呢?那就是要提供很多很多讓孩子自己探索實踐的機會,而這當中就是要提供足夠豐富的工具。當然,老朋友們肯定知道了,這裡的工具,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大部分都是玩具,而這就是「玩中學」的精華所在。

這也是我一直和大家所強調的,盡量豐富玩具的選擇種類,不要用自己的喜愛或者認知局限了孩子。(參考《早教啟蒙,從選對玩具開始|紐約幼兒園必備玩具,你家都有嗎?》)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良好人際互動環境培養可習得性情

談到性情,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天生的,基因決定的」,但美國早期兒童教育專家Katz就提出過「可習得性情」的概念

她覺得這些受後天環境影響所養成的性情,對於孩子今後的學習成績、個人發展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意義。這些「可習得性情」就包括了好奇、創造力、合作精神。

那麼如何利用環境培養這些性情呢?從我角度來看就是,互動和想像是特別重要的。互動,顧名思義就是創造足夠多的機會讓孩子去接觸比家更大的世界,或者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見世面」。

但所謂的「見世面」,絕對不該只是停留在出門旅行這個層面的,這個話題我之前就寫過《有錢才能見世面?普通家庭這麼做同樣可以打開孩子的眼界》,今天就不展開了。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而想像的本質就是不要過早地去灌輸孩子具象的知識,不要過早告訴孩子太多「非黑即白」的答案。這個其實非常容易讓父母們恐慌,因為總怕孩子不知道「對的」。

我在養育小D實踐過程中的一個心得就是,不是不教,但不要急於告知,而是同樣帶著「好奇心」去多了解,也就是多問「為什麼孩子是這麼想的」。


這是我女兒幼兒園的一張照片,對我來說就是非常好的詮釋了「環境促進可習得性情的培養」。老師只是提供了一盒大大小小的圓木塊,結果他們自己開始玩了起來,結果好幾個孩子不約而同地覺得這是演奏的樂器,之後她們一起討論分配任務,組建了一個樂隊。

這整個過程中,孩子的想像力在萌芽是顯而易見的,與此同時,這些討論和互動,也是孩子們團隊合作精神的體現。對於這樣一群還處於「自我中心」的孩子們來說,他們通過這個樂隊小遊戲認識到,原來「1+1可以大於2」。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打造鞏固「情感穩定金字塔」

談到情感,大家現在對於如何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情緒管理已經不陌生了。從我角度來看,孩子的情感發展,有三大非常重要的緯度:安全感、歸屬感和能力。安全感不用多說了,這是最基本的。而另外兩個也是同等重要的,卻經常會被忽略。

歸屬感,現在很多比較好的幼兒園的教程已經有所體現,比如小D幼兒園會特地強調「社區」的概念,他們認為,家長和老師的責任是需要幫助孩子去了解和認識他所處的「大環境」。

對我們父母們來說,最簡單的就是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去哪裡」就是一個「物理距離」的移動,而是在每次物理距離發生的時候,和孩子說說,那裡是什麼地方,和我們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要去那裡等等。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比如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我們有沒有花時間多去幼兒園,讓孩子意識到「幼兒園是家的延伸」。

能力對應的是孩子自尊自信的程度,不僅僅是呼應了第二點能力的發展,同時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很關鍵的意識,我們要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做到,而不是替孩子做到。聰明的父母永遠都是「腦子快一點,但是手和嘴巴慢一點」。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現在父母們之間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學區房」,紐約和國內一模一樣。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學區房」也是在幫助打造孩子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而不該只是保障孩子通入某個學校的途徑,畢竟孩子進入這個小學後還有中學、大學、工作,我們真的無法保駕護航一輩子。

「童年不僅僅是出生到成年前的時期,更決定了一個孩子生命的狀態和質量」,因此,對我來說給孩子最好的「學區房」就是在他們生命最初期打造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系統。

大J叨叨叨

現場分享和文章總結還是有一些差異的,當時現場講了接近1小時,文字整理只能是精簡版了,大家如果對於某個點有疑問,也歡迎給我留言,我以後可以針對某個問題再單獨寫詳細一點。

我總是經常會寫「不討好」的文章,經常就會收到一些朋友留言覺得「好深,看不懂」,今天這篇也許也會這樣的吧。時不時的也會有沮喪,但是我還是會堅持分享這些,因為我覺得這些是重要的,也是我想分享的。也感謝每次這樣情況下,會有很多人給我文章點贊,讓我知道「志同道合」的人也有很多,給了我很多堅持下去的力量。

推薦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 這孩子怎麼總說不聽!父母學會這四點,勝過100個好老師
  • 有錢才能見世面?普通家庭這麼做同樣可以打開孩子的眼界
  • 樂高積木除了搭,這些「玩中學」的精華千萬別錯過
  • 看過德國和美國展,沒想到上海玩具展還有這些驚喜等著我


2、早教啟蒙核心

  • 在家早教沒那麼難,這兩點做對了,大方向就不會錯!
  • 又好又貴的運動早教班,精髓在這裡,了解了在家也能做
  • 早教值得去嗎?去不去上早教差的真不是錢
  • 抬頭看路就不焦慮|從出生到上小學,我是這麼規劃女兒興趣班的


3、孩子動腦筋

  • 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培養出了無能的孩子
  • 偷師|紐約幼兒園老師用「搭腳手架」的方法激發孩子潛力
  • 「你怎麼學習不動腦筋呢?」原來這個能力需要從小啟蒙
  • 比天賦智商更重要,美國人最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的品質

孩子的未來,其實可以不拼學區房拼這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孩子成長的這出連續劇,錯過了永遠無法補看
換季孩子就感冒發燒不斷,一篇文章說透抵抗力這件事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