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葉克飛 | 一味花雕蛋白蒸蟹絲,讓我忘掉亦舒為他下跪的噱頭

葉克飛 | 一味花雕蛋白蒸蟹絲,讓我忘掉亦舒為他下跪的噱頭





TVB前幾年的情景劇《誰家灶頭無煙火》,主線是父子關係。兒子海外留學歸來,放棄高薪工作,執意要做個蛋糕師。老父親是報館高層,尤精於吃,「鐵筆食神」之名譽滿香江,但固執古板,堅決不許兒子進廚房。父子互不相讓,最後打賭,若兒子半年內能做出一桌征服父親的中菜,便可做蛋糕師,否則就乖乖換上西裝做白領去。




兒子就此潛心研究菜式,其中有一味花雕蛋白蒸蟹絲。其實粵菜常見的是花雕蛋白蒸蟹,不過劇中兒子為了遷就一向嫌吃蟹麻煩的父親,便改為蒸蟹絲。如果直接蒸,蟹是蟹,蛋白是蛋白,就像在吃兩種不同的食物,一如當下許多酒樓的出品。若想讓蟹香滲入蛋白,就得先用保鮮膜裹蟹而蒸,八成熟後拆蟹肉,然後裝入蟹殼,以原先蟹水再蒸一次,將蟹身剩餘香氣逼出。第二次蒸出的蟹水精華,與蛋白、花雕拌勻,與拆好蟹肉再蒸,便可將蟹香滲入蛋白。




如此繁複工夫,不精於食者早已眼花繚亂。但兒子拿去給父親,依然不過關。倒不是父親故意刁難,而是以鐵筆食神的要求,這道菜還差了一步——蟹經過多道工序,難免有腥氣,落一滴醋即可辟腥,還能吊起蛋白清香。






《誰家灶台無煙火》劇照,岳華飾演父親鍾國柱




飾演這位「鐵筆食神」、固執父親的是岳華,這不是他在TVB的最後作品,卻是我記憶中的最終光影。




這甚至我心中最好的岳華,溫文睿智,卻有著老人特有的固執,一言一行,哪怕是皺皺眉頭,都是滿滿的戲。

他也懂生活,在飲食之道中探尋人生種種,就像這味花雕蛋白蒸蟹絲,繁複操作後,靠一滴醋返璞歸真。



當他去世的消息傳來時,正是這味花雕蛋白蒸蟹絲,讓我忘記了那些人們津津樂道並用於各種公眾號標題的情史,忘記了「亦舒為了他下跪」之類的噱頭。









邵氏岳華,不管忠奸,都不屬於香港



我們已到了告別當年邵氏巨星的年紀,去年是我最喜歡的邵氏女星井莉,今年是李菁和岳華。邵氏迷們津津樂道的那對CP——狄龍和姜大衛,數十年前就已告別顏值巔峰。他們曾經那麼好,連褲子都要買同款,可掐指一算,二人老死不相往來都已數十年。




更讓我唏噓的是,TVB的情景劇里,岳華擔綱的《誰家灶頭無煙火》在我心中可排第二,排第一的則是《同事三分親》,而其中最喜歡的角色「大言生」,飾演者是2009年去世的陳鴻烈。八卦黨們念念不忘的,不正是岳華、陳鴻烈和鄭佩佩戲裡戲外的三角關係?







(前排左起)陳鴻烈、鄭佩佩、岳華,三位曾同上《星星同學會》暢談過去




人生有多少個數十年?朋友在朋友圈裡悼念岳華,不忘加上一句「哪怕為此暴露年齡」。可即使以我們的年齡,對邵氏也不過是後知後覺,在2000年後的DVD時代追索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輝煌。那箇舊光影里的岳華,與TVB里的老戲骨交織,宛若一套穿越劇,至於其中避居加拿大、未曾拍戲的十幾年空白,仿似從未存在過。




我倒是更喜歡晚年的岳華,就像我更喜歡晚年的姜大衛和秦沛一樣。這或許是因為我對香港的迷戀,而邵氏里的他們,承載著邵氏的家國情懷,偏偏不屬於香港。直到TVB和亞視的電視時代,他們才真正變成了香港人。






TVB岳華,港式偶像的歸宿




90年代成長於南粵,最大的幸福也許就是家家戶戶都可收到的香港電視信號。於我而言,人生中先有TVB,那是每日送飯首選,至於邵氏,那已是2005年的事,拜天映所賜,我得以大批量收藏天映修復的邵氏老片DVD。







岳華主演的一系列電影



在武打片中擔綱主角次數僅次於狄龍的岳華,自然也在我的收藏中頻頻出現。大多數時候,他是大俠,可偶爾演一次壞人,神情之狠辣,卻尤勝他飾演正派角色時的木訥,比如《流星·蝴蝶·劍》里的律香川、《楚留香》中的無花。說起來,這也許跟他在邵氏的際遇有關,胡金銓早早離開,使得剛剛憑藉《大醉俠》聲名鵲起的岳華在強調師徒關係的邵氏中沒了「山頭」,只好轉在何夢華、程剛和羅維等人門下,導演算不上一流,即使演男主角也難發揮。反倒後來跟了楚原,儘管都是配角,但不管正反派角色,空間都大得多。




那時的邵氏如日中天,不過所倚仗的,早年是黃梅調電影,中期是張徹的武打、李翰祥的風月,之後又有楚原的武俠。至於故事背景,多為歷史題材,國語片更是一統天下。經歷過大時代跌宕的邵氏,總能讓南下電影人的家國情懷得以安放。







《大醉俠》劇照




讓岳華成名的《大醉俠》,是胡金銓與邵氏僅有的合作,卻也是影史經典之作,並與張徹的《獨臂刀》一起,開創了邵氏武俠的輝煌。片中的忠孝仁義、山河之美,恰是邵氏情懷。




只是,後來的邵氏,先是店大欺客、墨守成規,錯過了李小龍,之後又錯過了許冠文和許冠傑兄弟。






李小龍與岳華




當許氏兄弟的《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一再改寫票房紀錄,並紮根於香港市井時,當作家西西以《我城》宣告香港這座城市的現代氣質時,邵氏衰微已不可避免。




邵氏停產後,邵逸夫將所有重心轉向TVB。後者的成功之道,恰恰是吸取了邵氏的教訓,專註於香港本土。




岳華也隨之轉戰電視,與狄龍一樣早早開始謝頂、面相老氣的他,失去了演主角的資格。後來定居加拿大,享受家庭溫暖,十幾年後再出山,就成了某些人眼中的「甘草演員」。







岳華與太太恬妮




就在昨天,朋友圈裡有一篇名為《鹿晗的垮掉》的爆款文。據文中所說,鹿晗演唱會因門票滯銷而取消。曾以流量為依託,在電影、電視和綜藝上爆紅的鹿晗乃至「歸國四子」,已被黃牛黨悄然划出第一梯隊,取而代之的是更年輕的蔡徐坤等人。




流量明星在網路時代的巨大紅利,他們的前輩甚至無從想像。

可流量明星必須面對的,是後來者的更大流量,還有自己的迅速過氣。




尤其是像鹿晗這樣的第一代流量明星,歸國後迅速投身於影視和綜藝領域,因演技缺乏打磨而受詬病,這或許使他們更難面對自身的過氣。




在香港,你不會見到這樣的情形。女演員的戲路尤其寬廣,當姚晨等人慨嘆已無戲可拍,連條件出眾如曾黎都要演媽時,TVB花旦們仍可在職業劇中無懼年紀,展現職業女性之美。




許多內地劇迷並不知道,他們眼中的甘草演員,本是當年最當紅的偶像。胡楓、姜大衛、岳華,莫不如是,就連從五十多歲開始在TVB演慣別人老媽的李麗麗和夏萍,當年都是貌美花旦。




你很難想像小鮮肉能演到七十歲,他們甚至在三十歲之前就要思考未來。當然,或許享受過流量紅利的他們根本不再需要思考。可在香港,

偶像的歸宿往往是返璞歸真。







《珠光寶氣》劇照




在《珠光寶氣》和《大太監》里備受讚譽的岳華,所倚仗的已不僅僅是多年來的演技打磨。從小精通多種樂器帶來的氣質積澱,因為擅長排球、籃球和足球,又練習擊劍多年所維持的挺拔身材,還有流利的英語、粵語、國語和常在戲裡露一手的上海話,外加數十年間的生活積累,都是他的仰仗。




就像那一味花雕蛋白蒸蟹絲,點睛的一滴醋固然簡單,可若沒有幾十年的積澱,你又怎會知道那滴醋?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許知遠 | 浪漫的失敗者
中國式飯局,怎麼演變成兩個女人的「宮斗」了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