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誕辰120周年!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誕辰120周年!

原標題: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誕辰120周年!



開國將帥能稱「老總」者,


不過寥寥數人,他算一位。


十大元帥中,

最晚入黨(1928年4月)的他,


黨內資歷相形失色,


卻穩居老帥第二。


他戎馬一生、功昭千秋,


為人民立下赫赫戰功,


大仗、硬仗、惡仗、難仗,舍他其誰。


2018年10月24日,


是他的生日,誕辰整整2甲子。


然而,


在戲子頻據熱搜榜的朋友圈,

對他的懷念竟如此冷冷清清。


這決不應是我們的態度,


今天,


全中國頭條都應給他——彭德懷


1898年10月24日,


他生於湖南湘潭一貧苦農戶家,


記事起,


便與飢餓窮苦形影不離。


8歲那年,


家中一切物什早就賣空,

貧病交加之下,


母親病故,父親長年病卧在床,


不到半歲的四弟活活餓死。


10歲那年,大年初一,


家中竟無粒米下鍋,


他只好帶著二弟挨家挨戶乞討,


性格倔強的他,


因不肯低頭討好地主,


在外踉蹌一整天,


卻毫無所獲,

自此,他發誓再不去乞討。


第二天,


70歲白髮蒼蒼、一雙小腳的奶奶,


只好帶著另外兩個孫子去乞討,


這情景讓他如利刃刺心,


他操起柴刀扁擔便朝遠處的高山走去,


他開始砍柴、捉魚、挑煤賣,


稚嫩的肩膀,擔起養家重任。


沒多久,


他又給地主家當放牛娃,

工錢一天5-10文。


13歲時,


便到常常坍塌死人的煤窯做童工


因為工錢一天有30文。


15歲時,


適逢大災荒,鬧起了「吃大戶」,


有人告發他聚眾鬧糶,


他隻身逃往洞庭湖,做了兩年半堤工,


僅得三擔半米的工資。


17歲時,

他參與討薪被驅逐,


走投無路之下憤而從軍,


在湘軍中當二等兵,


月餉5.5元,


除去伙食開支,每月寄3元回家。



在舊軍隊里,


他積功升至班長、排長、連長,


1922年8月,


考入湖南講武堂炮科學習一年,

1926年7月隨部參加北伐,


已是國民革命軍頗有威名的營長。


1927年10月,


大革命失敗後,


已官居團座、前途大好的他,


卻開始為自己的命運思索。


窮苦人出身的他,


雖身在舊軍隊,


卻一點也不像舊軍人,


不抽不嫖不賭,

不準打罵士兵,


取消官長的小廚房,


在部隊秘密組織救貧會,


為窮苦人謀出路打天下的素願,


不時在心底閃爍。


命運讓他找到了組織,


而這也是組織的幸運。


1928年4月,


他被秘密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彼時,

白色恐怖籠罩全國,


多少混入革命的投機動搖貪生怕死者,


紛紛不辭而別。


他堂堂一團之長,


卻在革命低潮時,毅然放棄高官厚祿,


一頭扎進生死存亡之秋的隊伍。


1928年7月,


他甘冒萬死率部發動「平江起義」,


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


年底,


率主力部隊與井岡山紅軍會師,


一位同樣操湘潭口音的高個男子熱情地說:


你也走到我們這條路上來了,


今後我們要在一起戰鬥了!」



英雄選擇前路,


時勢造就英雄。


在井岡山,


他率軍風馳電掣連戰告捷,


颳起了一股強勁紅色旋風。


1930年,


已是紅三軍團長的他,


攻城掠地無數,


7月,迅猛攻下湖南省會長沙,


這是十年土地革命戰爭中,


紅軍攻下省城的唯一戰例。


此前,攻下岳州(今岳陽)後,


多艘外國軍艦開進長江挑釁,


紅三軍團繳獲了幾門大炮,


卻無人會用,


只能坐挨洋艦炮轟而干著急。


沒想到,


畢業於講武堂炮科的他,


親自上前調好炮位,


一連打出十數發,


其中一發正中敵艦,燃起熊熊大火,


敵艦大驚,倉皇遁走。


而他,


成為紅軍第一個會打大炮的炮手。



後來的故事,


很多人耳熟能詳。


在井岡山,


他率紅三軍團,


和林彪的紅一軍團密切配合,


打贏了國民黨四次反「圍剿」。


長征路上,


他率部突破國民黨四道封鎖線,


血戰湘江、攻佔婁山關、力克遵義城,


掩護中央及軍委縱隊向前挺進。


抵達陝北後,


毛澤東下令:「我們打退追敵,


不要把敵人帶進根據地」。


他就地組織部隊掉頭阻擊,


將咬得鐵緊的敵騎兵師堅決擊潰,


短時間內再也不敢尾追。


毛澤東欣然贈詩: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再之後,


率八路軍挺進華北抗日敵後戰場,


運籌帷幄百團大戰,


破囚籠、抵頑固派,


罅隙之中,


以戰養戰,發展壯大。


再之後,


指揮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


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


解放大西北,


縱橫捭闔,決勝千里,


最終迎來了共和國的曙光。


而他的職務也越升越高,


八路軍副總指揮(後期主持全面工作),


西北野戰兵團、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


西北軍區司令員。



建國後,


百廢待興、人心思定,


當中朝邊境鴨綠江燃起熊熊戰火時,


很多人都主張不出兵,


更遑論帶兵出征,


理由無非是:


武器落後、無制空制海權、厭戰思安。


國難思良將,板蕩識忠臣


1950年10月4日,


他被緊急召往北京,


旋即挂帥出任志願軍總司令兼政委。


他毫無二話,不計個人得失,


堅定有力支持抗美援朝,


擲地有聲: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


打爛了,


最多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


10月19日夜,


他率數十萬志願軍潛入朝鮮,


在武器裝備明顯落後的劣勢下,


硬是實現了五次戰役目標,


逼得「聯合國軍」(美軍)三換主帥


打得對手乖乖坐回談判桌前,


為新中國的威望與和平立下不世之功!



戎馬一生,


九死一生,


他身經豈止千百戰,


總能奉命於危難之間。


他大智大勇,身先士卒,


作戰風格勇猛突出,


凡是難啃的硬仗,


必然少不了他的身影。


第三次反「圍剿」


他從望遠鏡里看到敵人火力密集,


把紅軍一個連壓在山腰上,


便徒然抽出馬刀,大喊一聲:


同志們,跟我沖


紅軍將士一看軍團長帶頭打衝鋒,


個個奮勇如脫韁野馬,勢不可擋。


無數次,


他的馬刀和「跟我沖」,


總在千鈞一髮之際,


力挽狂瀾,鎖定勝局。


他愛兵如子,


深受擁戴,士卒無不用命。


早在湘軍時期,


他帶的營,


就以軍紀嚴正、戰力強悍著稱。


他嚴厲地罵過很多著名戰將,


卻從不打罵士兵。


部下坦言:「我們怕他,但更愛他


有一次作戰時,


急於奔赴前線的他跑得很快,


一位不肯讓路的戰士懵懵懂懂,


沖著他給了兩拳。


戰鬥結束後,


他看見這位戰士被綁起來了,


一問原由,


趕緊讓人放了,連稱這是小事。



朝鮮戰場上,


他將手插進士兵鞋內檢查是否保暖。


有次出門,


一位戰士的腿擋住路口,


警衛排長趕緊上前粗暴一拎,


他當場喝止:


你不愛兵,就沒有當幹部的資格!


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後,


他非趕到離美軍300米的我方陣地,


看那些勝利前一刻戰死的士兵遺體,


凝噎叮囑:


一定要妥善掩埋,記住他們的姓名,


通知他們的家屬。」


解放後,


他將黃公略左權等烈士的子女接進京,


視為己出。


他的兩個親弟弟,


1940年被國民黨反動派報復殺害,


侄兒侄女也被悉數帶到身邊撫養。



他光明磊落,胸懷坦蕩,


不攬權,不居功,不突出個人。


中國工農紅軍改編,


他顧全大局,


主動提出將紅三軍團併入紅一軍團,


成立紅一方面軍,


這也是為何紅軍只有一、二、四方面軍,


獨缺紅三方面軍的緣由。


毛澤東贈他的那首詩,


他立即將最後一句改為:


唯我英勇紅軍!」


他剛直不阿,一身正氣。


蔣介石派來說客勸降,許以高官厚祿,


他複信一封,並隨贈說客人頭,


蔣見後大驚失色,


自此放棄幻想,


再也不對共產黨將領搞什麼「宣撫」。


真理所在之處,


他常敢犯顏直諫。


1934年廣昌戰役,


李德命令紅三軍團打陣地戰,


他在指揮所與李德當面爭執,


痛斥他們是:


「圖上作業的戰術家」、「崽賣爺田不心疼」。


古言「文死諫、武死戰」,


為國為軍為民,冒死請命,


他是唯一一位「二死其身」的開國功臣。



1958年在平江考察時和群眾在一起


他有雷霆之威,


又懷菩薩心腸。


他從不曾忘記自己的來處,


以及那顆出發時的初心,


他在《自述》中寫道:


我常常回憶到幼年的遭遇,


鞭策自己不要腐化,


不要忘記貧苦人民的生活」。


他常憶起70歲奶奶一步一拐的乞討背影:


每一回憶至此,我就流淚,就傷心,


今天還是這樣。」


正因不忘本色,


他愛憎分明,對敵人毫不手軟。


1930年攻克長沙,


沾滿共產黨人鮮血的何鍵狼狽逃走,


30多年後,在隔離審查的暗房中,


他猶一拳捶在桌上:


何鍵這隻狼狗,隻身逃於湘江西岸。


沒有活捉這賊,此恨猶存!」


他的一生,


頂天立地,功勛蓋世,


終生不改其英雄本色,


而那錚錚鐵骨,


更是矗立起不朽的豐碑。


有人說:


他是一團烈火,


一團從里燒到外隨時準備摧枯拉朽的烈火,


敵人怕他、部下敬他、人民愛他。


他行伍出身,讀書不多,


最喜歡《離騷》中的兩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汨羅江上溯數十里,


正是他發動起義開啟征程的平江。


那年9月,


他正集合部隊講話,


一位動搖叛變的大隊長突然奪槍行刺,


幸被新黨員黃雲橋一手拌倒擊斃,


他面不改色,斬釘截鐵說:


幹革命就不能怕苦、怕流血犧牲」,


「就是剩我彭德懷一個人,


爬山越嶺也要革命到底」,


他的一生,


正是這幾句話的生動寫照。



今天,


是他120歲生日了!


浩氣長存、英雄千古,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主要參考文獻:1、姚有志,《彭德懷元帥》,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陳冠任,《十大元帥》,中共黨史出版社;3、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4、金一南,《苦難輝煌》,華藝出版社;5、圖片源自互聯網)


轉載自你的景和我的橋


實習編輯:劉思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教育周刊媒體號 的精彩文章:

一名士兵的強軍突擊

TAG:國防教育周刊媒體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