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文殊普賢都求生極樂,你呢?

文殊普賢都求生極樂,你呢?

文殊菩薩智慧第一,是七佛之師,他在《觀佛三昧經》中表達自己修行的目標,透露自己最後的願望就是往生極樂世界。

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

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

生彼佛國已,滿足我大願,

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文殊菩薩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還差佛位一級,雖然只差一級,但「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就像彌勒菩薩現在是在兜率天,距離到娑婆世界成佛還要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差一級就要經過那麼久的時間。

往生極樂世界當下就進入了佛的果位,所以連文殊菩薩都發願臨終的時候能滅除所有的障礙,順利見到阿彌陀佛,一剎那之間就往生極樂世界,滿足他的大願。什麼大願?就是阿彌陀佛現前為他授記,也就是以阿彌陀佛為他授記作為他所有願中最大的願。

《華嚴經》中普賢菩薩發十種大願,普為眾生,求生凈土。偈云: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這首偈跟前一首偈內容可以說完全一樣。普賢菩薩也是等覺菩薩,《華嚴經》有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普賢菩薩行願品》是最後一品,也就是《華嚴經》最重要、最精華的一品,因為有這一品,使《華嚴經》普遍受到佛教的重視。

這一品的重點,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且是回歸極樂,所以說「十大願王」。普賢菩薩自己求生極樂世界,也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階位的眾多法身菩薩一齊迴向極樂,這是《華嚴經》重點與可貴的地方。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是等覺菩薩,他們都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還帶領四十一位法身大菩薩一同往生極樂,由此可知凈土法門是一切法門、一切行者的歸宿。

八萬四千法門要是沒有回歸這個法門,就沒歸宿;若專學這個法門而沒有學其他法門,也沒有遺憾,因為已得到圓滿。

文殊、普賢是釋迦牟尼佛的脅侍,代表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和行願。這兩位菩薩都歸向極樂世界,顯示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弘揚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引導眾生、指歸修行者往生極樂世界。

就好像陸地上的千江萬水最後都歸向大海,千江萬水若沒有歸向大海,就沒有究竟的歸宿。同樣地,修行者最後若沒有歸向彌陀凈土,就沒有辦法究竟成佛,所以印光大師說:「九界眾生舍此法,則上無以圓成佛道。」文殊、普賢菩薩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是以身作則示現給我們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彌陀帶你回家 的精彩文章:

念佛感應事迹·黃老倔子往生記
女人離婚是不是罪惡不道德,要背很重的因果?

TAG:彌陀帶你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