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最近幾年的國產手機市場,又經歷了新一輪洗牌,比拼性價比的老路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迎合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不少品牌也在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發提高產品品質與使用體驗。OPPO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代表。今年Find系列的重新亮相令眾人對OPPO這一品牌刮目相看。擁有創新雙軌潛望結構、超高屏佔比、SuperVOOC閃充的Find X足以成為國產之光了。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而一直市場表現優異的R系列也迎來了再一次進化,其中定位更高的R17 Pro擁有霧光漸變與凝光綠兩種外觀配色、靈動光圈、AI超清引擎、光感屏幕指紋、SuperVOOC超級閃充、屏佔比高達91.5%的水滴屏眾多特性。在眾多特性中,尤其外觀和拍照最為惹眼,這篇評測我們也就其這兩方面來做重點評測。

外觀-91.5%高屏佔比水滴屏+霧光漸變/凝光綠

機身正面,OPPO R17 Pro採用水滴屏設計,19.5:9的6.4英寸屏幕,解析度為2340*1080。相對劉海屏是一次全面的進化。屏幕頂部水滴形的設計並不像傳統劉海屏一般礙眼,反而顯得十分和諧。之所以能稱之為「和諧」,一是「簡」,二是「對稱」。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劉海屏是為了提高屏佔比的一種異形屏初級形態,劉海屏在「劉海」位置上會集成各種形狀不一的元器件,細看並不對稱,雜亂無序。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工程師思維,需要什麼就給你堆什麼。OPPO R17 Pro採用了屏下指紋,並對一些感應元件進行重新排布,對內部空間的堆疊進行巧妙設計。使機身頂部區域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精簡。在這樣的情況下,屏幕頂部的小水滴就成了具有裝飾性的點睛之筆,不會影響機身正面的和諧。這也使得其整機屏佔比達到了驚人的91.5%,在加上機身正面邊框控制得當,正面觀感非常突出。握在手上就好像是握著一塊屏幕,這就是極高的屏佔比所帶來的視覺震撼。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看到這,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即便再怎麼排布,光線感應器和距離感應器都是萬萬不能少的吧。是的,沒錯。這才是體現OPPO工程師巧思的地方。先說光線感應器,為了達到震撼的正面觀感,OPPO R17 Pro的水滴區域非常小,這是不可能容納下光線感應器的。R17 Pro的光線感應器位於水滴右側的屏幕下方區域,通過設計在水滴區域的導光管將光線信號傳導至光線感應器以使其正常工作。

其次是距離感應器,距離感應器所要實現的功能是:用戶將手機貼在耳朵上打電話時,手機屏幕自動熄屏。R17 Pro利用的是屏幕觸摸機制和屏下紅外方案。在通話時人耳貼到屏幕上時熄滅,人耳離開屏幕時電量。而封裝在屏幕下方的紅外感應器可以不受干擾地實時檢測人耳到屏幕的距離。屏幕觸控和屏下紅外感應的相互配合就實現了傳統距離感應器所能實現的功能,解決了傳統距離感應器無法在此堆疊排布的問題。

手機外殼的材質在經歷了玻璃、金屬的幾次更迭之後,玻璃再次成為了現在的主流。不僅是因為玻璃在觀感和觸感上更為瑩潤,還因為玻璃能賦予機身更多變化,更適合玩「色」。在外觀審美這件事上,OPPO顯然是有多年的產品積澱的。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OPPO R17 Pro提供霧光漸變和凝光綠兩種機身配色,其中的霧光漸變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採用了複雜的3D霧光玻璃和全新凝光漸變工藝,不僅擁有輕薄順滑的觸感,還呈現出了流光漸變的朦朧美。

官方稱,R17 Pro經數十道工藝精心打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蝕刻工藝和拋光工藝,令玻璃呈現細膩的霧面質感。而在這一些列的工藝處理過程中,手感與觀感是很難權衡的兩個點。最終,經過無數次的細膩打磨才呈現出了磨砂玻璃的那種若隱若現、似透非透的色彩效果,並保證了細膩柔和的手感。

拍照-可變光圈,成像優異,可玩性高

拍照一直以來都是OPPO手機的主打賣點,無論是成像質量還是拍照的可玩性上一直都比較領先。OPPO R17 Pro機身背部的鏡頭一共有三顆,其實還是雙攝,三顆鏡頭並不能同時工作。它採用了可變光圈設計,1200萬+2000萬(F1.5/F2.4+F2.6),工作模式也就是F1.5+F2.6或F2.4+F2.6。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為什麼採用這樣的設計其實很好理解。在弱光環境下,需要更大的光圈來提升模組進光量,以獲得更高的畫面亮度、畫面純凈度,並相對壓低快門時間保證成像穩定性。但大光圈並不適合拍攝風景,拍攝風景照片的情況下,F2.4光圈鏡頭能保留更好的邊緣畫質,獲得更多的景深信息。我們看到很多採用大光圈主攝的雙攝手機也都會對不同的拍攝場景進行智能區分,對風光攝影場景進行針對優化,但硬體上的提升遠比軟體優化來得更直接,效果更好。

下面,通過實拍來看OPPO R17 Pro的實際拍照表現。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這是一張室外環境下拍攝的照片,拍攝時間為下午16:00左右,人像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已經入秋,當日是霧霾天氣,拍攝時光線並不充足。OPPO R17 Pro所拍攝的照片的整體觀感上清晰、明亮、艷麗,曝光控制準確。仔細看畫面中花瓣被光照和被遮擋的部分,可以看到這張照片保留了豐富的明暗細節。人像模式帶來了明顯的背景虛化效果,令被拍攝主體顯得非常突出,層次感豐富。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同樣拍攝環境下,照片再來一張。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逆光環境下樣張。首先,拍攝環境光線並不充足,再加上逆光,尤其考驗相機的曝光能力。OPPO R17 Pro所拍攝的這張逆光照片曝光準確,將背光的暗部細節放大,可以看到暗部細節也有很好的保留。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OPPO R17 Pro的人像模式。背景虛化的效果明顯且很自然,軟體演算法的優化到位。它的好處是能夠賦予照片更多層次感,令拍攝主體突出,使平淡的場景更具畫面感。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這張照片能夠更明顯地感受到OPPO R17 Pro人像模式照片的層次感。

另外,在實際的拍攝中,我非常喜歡OPPO R17 Pro人像模式中所提供的光效濾鏡效果:有膠片光、影調光、雙色光、特寫光等。其中,我個人偏愛影調光的效果,上邊這一張就是使用影調光效果拍攝的。退去了顏色之後的畫面效果對比強烈,對於深秋這一時節是個很好的表達。

再來放兩張用人像模式拍攝的靜物樣張。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OPPO R17 Pro的人像模式背景虛化效果明顯、自然,主體突出。並且,對拍攝場景的要求低。很多雙攝手機的人像模式都要求在拍攝時相機與拍攝主題處於一定的距離範圍內,才能啟用人像模式。但R17 Pro的人像模式並不挑環境,隨手就能拍出高質量的大片,這是很難得的。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期「吸貓」的題材在攝影圈很流行。而拍攝寵物也是手機攝影一個使用很廣泛的攝影場景。它的難點在於對動物神態的捕捉,一方面考驗拍攝者對動物的熟悉程度,一方面考驗手機成像的穩定性。要求手機相機在高速快門下還能保持較高的成像畫質。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我所在的小區內就有很多流浪貓,深秋的午後相對較暖,很多貓出來覓食。所以我就用OPPO R17 Pro拍攝了很多貓咪的照片。它們或靜或動、或警覺、或慵懶。

在人像模式下,被拍攝主體貓在畫面中得到了很好的突出強調,動物的神態也得到了展現。就畫面的整體觀感而言,我覺得OPPO R17 Pro已經不輸單反相機了。

而且,拍攝動物就是與動物進行交流的過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性格,都可以通過手機相機得到體現。我尤其喜歡OPPO R17 Pro相機人像模式中的影調光效果,背景虛化使主體突出,而整體的畫面色調又能令主體很好地融入環境。偏灰白的色調或許也多多少少表現著作為一隻流浪貓的貓生艱難,賦予照片更多畫面感、故事感,包含更多的人文情節在裡面。

接下來看極限暗光環境下OPPO R17 Pro的成像表現。

為什麼說是極限暗光,首先是晚上,光照很弱。其次,這裡是北京,深秋時節,深處霧霾天。想要拍出通透的夜景大片是不太可能的了。

為了展現當時拍攝環境有多「極限」,先放一張iPhone 7拍攝的夜景樣張。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iPhone 7拍攝的夜景樣張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在極限暗光環境下,OPPO R17 Pro會啟用慢速超清拍攝。在這一模式下,相機會延長曝光時間並拍攝多張照片進行合成,得到一張清晰的夜景照片。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前邊我介紹了拍攝的環境,的確非常「極限」。在這樣的環境下,OPPO R17 Pro的夜景照片還是展現出了很強的實力。畫面亮度很高、較通透、保留了較多的暗部細節。尤其是對於天空部分的處理,簡直驚艷。仔細看天空部分,可以看到由明到暗的過渡非常自然,有很高的寬容度。我截取出了一部分畫面細節,大家可以感受下。

大家可以與iPhone 7對比下整體的畫面觀感。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來看這一張,光線複雜的情況下,OPPO R17 Pro曝光準確,展現出了較高的動態範圍。動態範圍所表徵的是相機在同一畫面內同時容納最亮和最暗物體的能力。在這一樣張中,白色的部分接近純白,黑色的部分接近純黑。曝光控制準確,畫面純凈度很高。雖然受限於天氣,不能拍攝夜景大片,但從這一樣張可以看出就一般夜拍場景而言,OPPO R17 Pro必然實力不俗。而它的背後是OIS光學防抖、全像素雙核對焦、大像素大尺寸所提供的技術保證。

前置相機-軟硬結合,提供自然的個性化美顏

前置相機方面,R17 Pro採用來自索尼的2500萬像素IMX576感測器,F2.0光圈,噪點控制好,色彩還原度高。硬體上屬於當前的頂級水準。

當然,自拍並不是只是看硬體。R17 Pro量身定製AI智慧美顏,具備296個面部識別點,根據用戶的面部特徵進行針對性美顏。

以下是OPPO R17 Pro的自拍樣張。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R17 Pro的自拍樣張在保留用戶原有特徵的同時,進行了細緻且自然的修飾,非常自然。

這就是拍照部分的評測,OPPO R17 Pro拍照實力的確不俗,所拍攝照片的感覺:畫面清晰、通透、純凈度高、色彩艷麗。它的人像模式也有著很強的環境適應性,其中的影調光等多種光效模式,能輕鬆拍出唯美大片。相機的成像質量與可玩性均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SuperVOOC超級閃充實測-10分鐘充40%

R17 Pro是首款搭載SuperVOOC閃充的R系列手機,配備2*1850mAh雙電芯,充電功率接近50W,10分鐘即可充至總電量的40%。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而提升充電功率的方法無非提高充電電流或充電電壓,但無論5V/10A還是5A/10V,兩種方式都存在電芯發熱過量的安全隱患。OPPO根據串聯分壓的原理推出了雙電芯方案,使每個電芯所承受的都是5A/5V,保證在安全閾值內。並利用電荷泵技術將雙電芯的電壓減半,達到給手機供電的電壓。

而為了兼容市面上的非VOOC閃充適配器,OPPO還獨家定製了升壓晶元Boost charger,專門解決其它充電設備的適配問題。

經實際測試,OPPO R17 Pro僅用10分鐘就充電至41%,完全充滿僅耗時33分鐘。基本上可以說即充即用了。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系統-更智能易用的ColorOS 5.2

系統軟體方面,OPPO R17 Pro運行最新的ColorOS 5.2,功能性優化上,它擁有智慧負一屏、智能掃一掃、智能側邊欄等功能,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易用性。並且,OPPO與高德深度合作,將推出國內首個「真」AR步行導航。AR導航的功能其實現在來看並不新鮮,但OPPO實現了AR導航與系統的深度整合,虛擬的小歐形象能像現實中的夥伴一樣為用戶帶路,用戶體驗更友好。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系統性能方面,ColorOS 5.2[c9] 加入智能檢測機制,針對TOP應用做一對一專項優化,實現響應速度更快、功耗更低。

其它方面

OPPO R17 Pro搭載驍龍710平台,採用10nm工藝,性能主流。整體上,驍龍710擁有眾多來自驍龍845旗艦的高級特性,使它擁有出色的性能和優秀的功耗控制,令它在眾多品牌的手機中應用廣泛。

8GB運行內存+128GB UFS2.1高速快閃記憶體也保證了手機的流暢運行。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OPPO R17 Pro配備光感屏幕指紋,毫無疑問,這是正面指紋的最佳解決方案。在熄屏狀態下,0,41秒即可完成解鎖。實際體驗也確實如此,反應很快,配合炫酷的解鎖動畫,解鎖體驗非常友好。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評測總結

OPPO R17 Pro評測:集最新科技於一身的綜合型旗艦

OPPO R17 Pro是一款糅合了時尚外觀、可變光圈、屏幕指紋、超級閃充等一系列領先科技的綜合型旗艦。尤其是拍照,在實際的體驗中表現優異。4299元的售價使R17 Pro成為有史以來售價最高的R系列手機,但R17 Pro確實有賣出如此價格的底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網 的精彩文章:

只為追求更舒適的佩戴體驗,小米這款耳機還有很高的音質水準
史上最大屏+首發雙卡 金色iPhone XS Max開箱

TAG:IT168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