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寶萊塢之外,印度音樂的機會在哪裡

寶萊塢之外,印度音樂的機會在哪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1億美元。

這是印度錄製音樂行業2017年的總收入。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的報告,這個數字較2016年同期的8578萬美元同比增長了27%,是該國音樂行業自2011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得益於流媒體音樂的蓬勃增長,數字音樂去年佔據了印度錄製音樂行業營收的逾91%。

作為對比,2017年全球錄製音樂產業的總營收則高達173億美元,來自流媒體服務的收入為66億美元。考慮到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這略過1億美元的收入也只能算是微乎其微。

儘管如此,資本仍在頻繁光顧這個市場。

今年2月,騰訊便領投了印度流媒體服務提供商Gaana一輪總值為1.15億美元的融資。一個月後,另一家流媒體平台Saavn與對手JioMusic宣布合併,令合併後新公司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而早在2016年4月,小米還曾投資過印度音樂和視頻在線提供商Hungama。此外,Amazon Prime Music、Apple Music和YouTube Music也相繼進入了這個市場,Spotify則於去年底在印度開設了辦公室。

在競爭加速的背後,是資本對印度移動用戶規模增長的看好。根據印度互聯網與移動協會公布的數據,受益於低端智能手機的暢銷、更快速的連接速度以及更便宜的流量套餐的出現,印度的移動用戶數已突破4.78億人,並且仍在迅速增長。因此,無論是對於本土服務提供商,抑或外來者而言,印度的流媒體市場都是一片蘊藏了巨大潛力的寶礦。

另一方面,印度的音樂市場仍問題重重。

雖然流媒體的崛起令音樂行業重新煥發出了活力,但在印度,因為缺乏合適的監測機制,盜版問題依然十分猖獗。事實上,即便是在實體唱片產業尚未衰退的年代,印度便就已成為一個別具一格的市場;而當數字下載音樂蒞臨時,它也因為互聯網在當時尚未普及而遺憾錯過。

對於印度的音樂公司而言,盜版問題則導致它們無法效仿其他同行的盈利模式。甚至,在流媒體服務繁盛之前,印度音樂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來自鈴聲和彩鈴的銷售。同時,版權問題也備受詬病。

此前,一位從事音樂演出的行業人士曾告訴音樂財經,印度在版權保護方面的意識還較為落後,在相關法律法規上也相對空白,因而「即便像翻唱作品這樣明顯侵犯原創作品的商業行為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不過,同步版權近年來也正成為印度音樂人創收的主要途徑。如今,很多作曲人和歌手會選擇以為寶萊塢電影或品牌廣告提供配樂的方式來培養聽眾,並因為電影或廣告而成功樹立其名氣,因此來實現寶萊塢之外音樂事業的塑造,從而通過發行唱片、開巡演和簽約品牌贊助等方式實現收益。甚至有一些唱片公司在推廣新人時,會將寶萊塢電影作為宣發渠道,以此來獲取曝光度。

與此同時,流媒體的出現正在重塑寶萊塢電影在音樂人之間的影響力。

今年5月,谷歌印度稱80%的印度互聯網用戶會定期在YouTube上觀看視頻,其中包括2.25億的月活用戶。鑒於寶萊塢電影對印度人的影響巨大,而作為它組成部分的音樂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而從一定意義上來說,YouTube的「上位」並不意外。

但和其他國家的創作者一樣,雖然月活量可觀、視頻播放量時而也非常驚人,但YouTube並未給印度音樂人帶來什麼收入。比如,在孟買電子音樂製作人兼DJ Nucleya的總收入中,只有大約25%來自YouTube和其他流媒體服務。

因而,對於Nucleya們而言,使用YouTube並非為了直接從平台上賺錢,而是獲取更長遠的利益 —— 粉絲忠誠度。通過YouTube或者Gaana,音樂人可以接觸到更多聽眾,從而接觸到來自平台之外的活動和品牌,而這是他們能夠賺到錢的保障。

在現場音樂行業,因為電子音樂呈現出的爆發態勢,多個國際電音節也順勢擴張到了印度,包括早在2016年就進入該市場的EDC電音節,當然也有多個本土電音節,比如Sunburn和Ziro。除此之外,NH7 Weeknder音樂節去年則吸引了逾7萬的觀眾。也因如此,在過去5年間,登上百大DJ榜單的所有DJ們,幾乎人人都參加過印度的電音節。可見,印度人的音樂品味並不僅局限於寶萊塢風格的音樂。

對於印度的主流廠牌來說,流媒體服務正成為它們收入的主要來源。數據顯示,在Gaana的母公司時代音樂的收益表中,65%至70%來自流媒體服務的營收,來自實體唱片的收入則僅佔到2%到10%,剩餘部分則來自授權和品牌合作。

在音樂類型上,寶萊塢音樂的增速也不如其他風格。去年9月,負責索尼音樂印度和中東業務的地區總裁Shridhar Subramanian就透露,Ed Sheeran的熱單《Shape of You》中10%的YouTube播放量來自印度,表明全球化趨勢正對印度傳統的音樂行業造成衝擊。

但付費也是困擾印度流媒體服務商的一大問題。雖然印度的流媒體音樂付費訂閱用戶數去年增長了3倍,但整個國家的付費用戶總數也不過才200萬左右,比起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來說,這個數字真是「低到令人髮指」。此外,人均收入也少得可憐。就去年而言,印度的錄製音樂行業僅從每位用戶身上賺到了0.09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和英國的用戶則分別平均貢獻了19.42美元和16.41美元。

總之,對印度的音樂行業來說,雖然整個市場的潛力巨大,但要如何去開發可能還得動一番腦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回顧國人休假的風雨變遷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9月17日收錄投融資項目18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