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戰斧出擊

20世紀70年代後期,俄羅斯就開始研製類似美國戰斧的巡航導彈,型號為3M-10。3M-10於20世紀80年代末裝備部隊,因其外形酷似戰斧,因而被西方國家戲稱為「戰斧斯基」。早期巡航導彈都是通過潛艇魚雷發射管發射,直徑必須嚴格符合魚雷發射管口徑。北約魚雷標準化始於1931年的MK14魚雷,自此,533毫米口徑幾乎成了重型魚雷的世界標準。不過相比美國重型魚雷6.5米的長度,蘇聯重型魚雷普遍長8-9米。更長的魚雷發射管便於在射程和威力上實現超越,戰斧射程2500km,戰斧斯基達到了3000公里。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3M-10陸基型 RK-55

3M-10導彈是蘇聯第一款三軍通用的遠程巡航導彈,空射型號是X-55,陸基型號為RK-55,海基型號為「石榴石」(北約代號為SS-N-21)。三款導彈幾乎同步裝備蘇聯軍隊,海基型於1983年起,裝備在蘇聯海軍6艘667型戰略核潛艇上。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3M-10K空射型 X-55

1987年,美蘇簽署中導條約,陸基和海基型3M-10巡航導彈被列入銷毀清單,蘇聯完全徹底地執行了條約,只保留可由圖-95轟炸機攜帶的X-55空射巡航導彈。中導條約嚴重削弱了蘇軍的遠程火力,從1989年起蘇聯陸軍已經沒有能夠對敵200-500公里縱深進行常規火力突擊的導彈武器。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俱樂部系列導彈展示

蘇聯解體後,儘管面臨空前的經濟困難,但是沒有放棄對於巡航導彈的研發。1993年,革新家設計局在3M-10的基礎上,推出了3M-54巡航導彈,自用版叫「口徑」,出口版叫「俱樂部」系列。口徑/俱樂部系列導彈型號繁多,非常多!!!小編只介紹2種。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3M-14T巡航導彈

亮劍敘利亞的是3M-14T型巡航導彈,是俄羅斯在3M-14型導彈基礎上升級的自用最長射程版,可由潛艇和小型導彈艦發射。3M-14T加裝了推力矢量助推器,長度由6.2米增加到8.9米,射程信息來源不一,俄羅斯媒體稱其最大射程為2500公里,巡航速度為0.8倍音速。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口徑」連射

口徑/俱樂部導彈家族中另一款不得不提的型號是3M-54E反艦導彈。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的「某潛艦導彈武器系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三院第三次獲此殊榮,之前兩次是1988年的開山之作,中國飛魚——鷹擊8號,以及2008年的陸基巡航導彈武器系統。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我國基洛級潛艇裝填俱樂部潛射反艦導彈

90年代,隨著現代級驅逐艦和基洛級潛艇進入中國的有2款反艦神器:3M-80「白蛉」和3M-54E俱樂部,經過逆向發展,成為國產鷹擊-12、鷹擊-18反艦導彈。其中,鷹擊-18反艦導彈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2013年左右定型,2014年左右服役。雖然兩者外觀神似,畢竟研製時間相差20年,一定使用了非常多的最新成果。鷹擊12曝光次數較多,鷹擊18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各種數據諱莫如深,小編只好從一些公開報道尋覓端倪。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匯總各路資料,公開報道中的鷹擊18有以下優點:

1.使用亞超結合飛行軌跡,既能提高突防能力,又能節省燃料,最大程度擴展射程;

2.潛射型號提出水下有動力有控發射方案,成為我國第一型水下點火導彈;

3.水下發射型突破了國內水下發射深度紀錄和適應浪高最高紀錄;

4.以往型號採用30%新技術就已算很高了,而該型號採用的新技術高達70%;

5.該導彈比國外同類產品尺寸更小更輕,性能指標卻翻倍;

6.國際首創隨海況自適應超低空掠海飛行技術,創造世界上掠海飛行高度新紀錄;

7.首次提出的反艦巡航導彈360度全向方案,使我國潛射反艦導彈攻擊區域擴大600倍;

8.是我軍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命中率最高的反艦導彈。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052D驅逐艦發射鷹擊18反艦導彈

小編來解讀一下。360度全向方案即垂直發射,軍事雜誌已爆出052D垂直發射鷹擊18的照片,已是舊聞。鷹擊18飛行彈道與俱樂部相同,平穩飛行後下降高度,亞音速掠海飛行,接近目標時猛然躍起,搜尋並鎖定目標,隨即俯衝,開始超音速掠海突防,直至命中目標。因引入首創的海況自適應技術,巡航和突防高度肯定低於3M-54E導彈末端的3-6米,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海況好的時候,導彈飛行高度低於3米!!!採用70%的新技術體現了研製時間較晚的後發優勢,鷹擊18電磁對抗能力更強、體積較3M-54E略小,射程更遠。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亞超結合飛行彈道

由於水下點火受力複雜,目前大多數潛射導彈採用冷發射。發射過程如下:將導彈裝入發射筒,發射筒由魚雷發射管射出,筒內燃氣發生裝置啟動,導彈被燃氣彈出水面,導彈點火。但這對發射深度有限制,而且導彈在水中無控滑行,出水姿態不好保持。鷹擊18採用水下點火水中姿態控制技術後,可大大增加水下發射深度,並且提高了在高海況條件下的發射能力。

「兵器故事」第1期:從戰斧斯基到鷹擊18

鷹擊82潛射導彈 發射箱透視圖

從3M-10到鷹擊18,前後跨度40年,比小編年齡還大。40年光陰荏苒,一方面展示了經典裝備生命周期很長,另一方面也說明科技攻關十分不易,凝聚著至少3代工程師的心血。目前,鷹擊18隻曝光了2款反艦型號,期待對陸攻擊型號早日亮相!

兵器故事,定期更新。更多更有趣的軍事資訊,敬請關注小編頭條號【RUSE兵者詭道】,您的支持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USE兵者詭道 的精彩文章:

TAG:RUSE兵者詭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