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論語》:好人從來不會孤單

《論語》:好人從來不會孤單

導讀

世事紛紛,社會擾擾,人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過著自己的生活,人人心裡都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常常感嘆,即使在人群之中,即便身邊都是親人和朋友,還是會感到莫名的孤單和寂寞。

曾經我也無數次地陷入這樣的漩渦,無法掙脫,而現在我找到了擺脫這種寂寞和孤單的方法,就在於《論語·里仁篇》中所說的「德不孤,必有鄰」。

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在孔子眼中,德和才是處於同等位置的,且列在才學之前:「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如果我們從一個大學中走出來,是同等的教育水平,我們可能還聊不到一塊兒,但是假如我們都是善良、品德高尚的人,那麼這樣的氣質會使我們相互吸引,這一點是我深刻體會到的。

何晏在《論語集解》對這句有下面的解釋:「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也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有著同樣的志向,就一定有朋友,所以不孤單。

東漢名士陳蕃因為直言敢諫得罪了朝廷的一些勢力,所以被散步讒言貶到豫章做太守。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並且還是無辜被貶,內心難免落寞。

可是當時豫章正好有一位名士,名叫徐孺子,他「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有「南州高士」之譽,朝廷多次徵召,他都沒有去。

陳蕃聽到這樣和自己同德的人,必然欣賞,雖然徐孺子也沒有應陳蕃的聘請,但是同意經常拜訪他。於是陳蕃做了一個床榻,只有徐孺子來的時候才把床榻放下來,留下了千古佳話。這正是「德不孤,必有鄰」的完美闡釋啊。

而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有另一番含義:「德不必有孤鄰」,也就是有德的人不必去在意朋友很少,真正的能夠理解我們的、能夠同甘共苦的好朋友有一兩個就夠了。

羊角哀與左伯桃為知己,結成生死之交,羊角哀為伯桃而死,伯桃又為羊角哀捨命相救;楊家將中的猛將孟良和焦贊上戰場比結伴,留下「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佳話,能有相惜之人共赴戰場,一生足矣。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今後凡事義為先、兄弟情為先,一起闖天下,死也是相繼死去,相隔不久,有這樣兩位兄弟,一生無憾……

他們了解對方的志向,了解對方的性情,能夠一起享受勝利,能夠一起拼殺,又何須朋友遍天下呢?

如果兩個人,其中一個極其孝順,但是另一個就和父母關係比較遠,那麼這兩個人是永遠無法走在一起的。

也許我們不是沒有朋友,也許我們只是缺少這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喜歡奉獻,或是樂於助人,或是同樣在修鍊德行。反過來想,真正的朋友有幾個就夠了,共同去做有意義的事,幫助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比「堅持到底」更難的是「見壞就收」
葉落知秋 履霜知冰:於細微處見大眼力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