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知乎熱點:三觀合就能幸福的在一起?這是一個謊言

知乎熱點:三觀合就能幸福的在一起?這是一個謊言

授權自周小寬(ID:xiaokuanjoy)

你腦海中的婚姻三觀不合是什麼?

你說大海很美,他說淹死過很多人;

你喜歡看電影,他覺得看電影是浪費錢,不如在家找資源;

你經常晚上和同事朋友吃夜宵唱K,他認為「9點不回家的都不是好女孩」;

.....

三觀合有多重要?

前不久一份《中國95後數據報告》出爐,在「最看重伴侶什麼條件」這一項調查中,「三觀一致戰勝了性格,外表、經濟條件、學歷水平,躍居榜首。」

但是,三觀一致的婚姻情感,就是幸福的保障嗎?

錯。

如果你照著三觀合,去找另外一半,

以為只要兩人婚前三觀是一致的,

婚後也可以琴瑟和鳴過上和諧人生,

那是一個認知的謬誤。

1

我們很善於,也很喜歡,

把難以解決和面對的問題,簡單化、標籤化,極端化。

因此才有,很多人都聽過的這樣的一句話,

幸福的婚姻應該是三觀相合的一個婚姻。

但如果我們深入去思考的話,

會發現其實所謂幸福的婚姻是怎麼來的,可能並沒有一個絕對準確的答案。甚至也沒有什麼參照體系。

我們之所以弄出了一個答案——三觀合,是因為我們太需要一個答案,讓我們不那麼焦慮。讓我們減少不確定性。

三觀相合,如果真的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合,

本身就是一種我常常說的「理想化的狀態」。

可以說,並沒有什麼三觀完全相合的婚姻。

想像兩個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遺傳,不同的養育下長大的兩個人,

無論他們生活的軌跡有多少重合的點和段落,

但是我們在討論的,畢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對於很多事情都會有細微的差異。

比如說兩個人如果都愛好文學,也可能愛好文學的偏向不同。

可能其中一個喜歡古詩詞,可能另一個更喜歡小說。

也許有人會喜歡古典文學,也許有人更愛讀今日簡史。

僅僅是在文學門類,兩個人都可能有完全的不同。

就算都愛好文學,又未必真的有話題。

所以說,什麼是三觀合?合到什麼程度算合?

兩個人之間一定會有分歧,這個才是絕大多數婚姻的真相。

2

如果不再依賴,幸福的婚姻一定要三觀合,

那麼面對這個真相,我們該怎麼辦?

在婚姻里,

情商高其實比「理想中的三觀合」,其實更有用。

也許,用情商這個詞不是那麼合適,姑且叫做情商吧,

具體來說——就是面對和處理兩個人之間不一致的能力。

因為兩個人之間有一致固然好,

但是大部分時候婚姻感情的考驗是來源於不一致,

當不一致發生的時候,兩個人如何去應對不一致的部分,

這才是真正的功課。

而在這方面能力突出的人,更容易擁有幸福的婚姻。

與其寄希望於從一開始就找一個三觀絕對和的伴侶,其實這是不存在的,還不如在婚姻中修鍊一下內功,提高自己的情商。

婚姻里的情商是共情、包容,

是相互的理解,帶來接納,減少爭吵和埋怨,

是你不一定認同我的做法和選擇,但是你至少理解我為什麼總要這樣做這樣選。

婚姻情感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婚姻里的人都要對婚姻負責。

有這樣一句妙語:「婚姻是唯一沒有領導者的聯盟,但雙方都認為他們自己是領導。」

很多人,在婚姻里,處理不一致的方法就是,爭個對錯,

就是,我一定要贏。

贏了又有什麼用?

如果把婚姻比作汽車,

愛就是燈光,而包容和理解就是油。

你贏得太多,汽車就開不了了。

3

婚姻中的情商,是整合伴侶間這種不一致的能力。

怎麼整合呢?

就是去共情對方。

其實就是去感受,感受他和理解他與自己的不一樣。

去看一看,為什麼他會與我不同?

首先,你需要認識到,無論你多麼不情願去面對,

兩個人彼此之間可能也會有很多不同。

何謂三觀一致?

如果單純以消費觀、性格、秉性、興趣愛好去度量這麼複雜的問題,其實只是說一句大話,並不確切。

有的人還用外貌金錢地位這種因素去考量三觀,就更加是南轅北轍。

人性本來就是多元的,自我本來就是有很多面向的,你們可能在這個方面是相合的,但各自的另一個自我又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兩個消費觀念完全一致的人,可能在孝敬老人方面又完全不同。

比如兩個對於事業的觀念完全一致的人,可能在養育孩子的方面又完全不同。

所以如果我們理想中的婚姻狀態是非要兩個在一起的人嚴絲合縫「適合」,那只是鏡花水月,自尋煩惱罷了。

婚姻中的情商——整合不一致的能力,就是對三觀不合的一種彌補。

有不同很正常。

但是怎麼樣才能夠在這種不同當中去相處,而不傷害彼此的感情,

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這種不同呢?

要求對方和我一定要一致,其實是對於不同的不尊重,

反過來,允許對方與自己有不一致,其實就是一種對不同的尊重。

尊重,是好的關係的前提,也是一種很高的情商。

一個真正強大的人,可以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

4

當你去尊重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和你有所不同的,

當你意識到他對於事物的理解,和你對於同樣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也許,你們的關係也會變得不再劍拔弩張,也許你們的溝通會順暢很多,

你們不會一開場就掉進「你說的都是錯的」,或者「我今天不得不對你投降」的那種你死我活的戰場。

即便選擇離開,你們也可以少一些傷害和怨恨,多一些溫情和美好。

共情對方,就是一種婚姻中的高情商。

就像在心理諮詢中一樣,為什麼來訪者面對諮詢師容易打開心扉,容易得到治癒,很多情緒問題都能夠解決?

甚至長時間的累積下來,能夠完成一個人格層面的蛻變和成長?

心理諮詢究竟為來訪者提供了什麼?

其實,心理諮詢裡邊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共情,就是接納——你是怎麼樣一個人走進來,我就接受你是怎麼樣一個人。

當然在婚姻中這樣肯定不容易,也不能只是這樣。

你某方面很糟糕,我是不是就要完全去接受你這個糟糕呢?

不是。

既然婚姻是個關係,肯定要去調整,也會需要對方有所改變,

這很自然,即——我們彼此之間需要去協商,我們可能需要互相妥協,

但是高情商的婚姻當中是先有理解,

再去協商,再去調整,再去妥協。

如果沒有理解和共情,

不但不能解決兩個人的分歧,反而會累積很多的情緒。

我怨恨你如此的糟糕,

我責怪你為什麼這樣對我,

我不喜歡你這種表達方式,

兩個人上來就是情緒,上來就是抱怨,甚至是直接的憎恨,你來我往的報復,

那麼兩個人就沒有辦法進入到調整、商量、妥協這個第二步。

無論是怎樣的調整和商量,

它都得建立在一個平靜的基礎上,

我們帶著情緒是沒法解決問題的。

也就是說我們要盡量的能夠讓自己在不一致的狀態面前平靜下來,

如果你總想著,我早知今天就該找個和我三觀一致的人,或者你執著於,為什麼他三觀就是和我不一致呢?

那麼估計你會被自責和責怪對方充滿內心,難以平靜。

但如果,你能夠允許並且能夠去理解不同,

能夠尊重對方和你不一致的這個事實,以及對方已經形成的自我本身,在這一刻,你就能獲得一些平靜。

舉個溝通的例子,就是——

雖然我不喜歡你的表達方式,但是我能夠去理解為什麼你的表達方式如此的糟糕。

這就是一個人對不一致的接納。

再舉個養育小孩的例子,

丈夫發現自己的妻子總是非常的焦慮。妻子到了冬天就給孩子穿很多的衣服,這一點丈夫很不贊同,因為他覺得其實沒必要給孩子穿那麼多,穿那麼多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但是這位丈夫假如在不贊同的同時,

也能夠去理解他的妻子為什麼如此焦慮?那就大不一樣了。

「或許他的妻子本來就是一個焦慮的人,

而這一點就是他妻子的一個潛意識的動力,和她的父母、她的養育環境、甚至遺傳基因有關。

她潛意識的這個部分,沒有辦法那麼快地改變。

妻子就是無法停止地要去做些什麼防止孩子生病,

因為她沒有辦法去承受孩子生病這個不確定的事情,以及這個可能出現的不好的結果帶給她的那種,她是個不完美媽媽的感覺。

這是她極度害怕,無力承擔的部分,所以她焦慮得必須要給孩子穿很多衣服。」

這種觀察分析的方式,我們常常會在諮詢裡邊涉及,

假如生活中沒有諮詢,

也許你就不能準確地理解到究竟在對方身上發生了什麼,導致他如此的讓你覺得無法理解、不能同意、不能接受,導致他面對一個問題和你想的完全不同。

可是,即便生活中沒有心理諮詢,

有一個願意去理解對方的不同,一個願意去允許對方和自己不同的態度,卻是平靜自己內在的關鍵。

心態決定了你的情緒,當然,也決定了你在關係中的體驗,和幸福感。

5

心態決定一切,這句話很有道理。

即便面對著痛苦,心態也很重要。

最後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韓國的電影叫《舞蹈皇后》,女主角叫做正花,

她已經嫁做人婦,但是她曾經有一個名號叫「麥當娜」。

正花雖然結婚生子,但她渴望登上舞台的心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正花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麥當娜那樣的人。

突然她的人生來了一個機會,能夠讓正花當歌手出道,嫁做人婦的正花,想要把握住,實現曾經被自己擱置過的夢想。

但是不完美的現實是,與此同時又發生了另外一件事,

就是身為律師的丈夫政民告訴他的妻子正花說,自己要參加首爾的市長選舉了。

興緻沖沖的正花就像被澆了一盆冷水。

對於妻子來說,如果要登上舞台,肯定不利於丈夫的選舉和仕途。

但正花又非常想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那麼如何取捨呢?誰來讓步呢?

正花和她的丈夫有著不一樣的人生理想。

這是彼此巨大的不一致。

他想要去做一個政治家,實現他的抱負。

而正花想在舞台上綻放自己的光芒,做一個歌手。

而且如果用價值體系來衡量的話,

他們倆的這兩個夢想也完全代表不一樣的價值觀。不同的人生意義感。

但是最後他們還是達成了一致

達成一致,無外乎就是丈夫妥協了,或者妻子妥協了。

結果雖然是這樣,但是在妥協當中發生了什麼?

還有這個人做妥協的時候,如何看待自己的這種妥協?

這又決定了兩個人的未來和彼此的關係。

心裡覺得兩個人三觀就應該一致的人,那樣的人,常常會認為「你應該和我想的一樣的,如果你和我所想要的不同,你就是不愛我,那我們不合適。」

那麼這樣的人做起妥協來,一定比割肉還痛苦。

也許會妥協,但是這種妥協,是以吞噬愛意為代價;

是以把一個人變成受害者,犧牲者,另一個人變成施虐者變成剝削者為代價的。

可是,假如在妥協前面,發生了深度的理解,

妥協,則有可能是感情的升華。

面對不一致的彼此,矛盾的選項,

妥協裡面雖然有捨棄,有遺憾,卻也滿含著幸福的意味。

正花有一段這樣的台詞:

「政民他有了夢想,知道他的夢想是什麼嗎?

和我結婚幸福的過日子,就是他的夢想。

但是結婚之後他很彷徨,足足有十年,政民都沒有了夢想。

可是最近他的眼神又回來了,戰鬥力上升又開始追逐夢想了。

我不管了,隨他去吧,敗點錢又怎樣,還年輕著呢。」

這段話,就是正花試圖在完成對她老公的理解。

他為什麼突然要去選市長?

也許花了錢花了精力也不會成功,也許這是一個很傻的決定。

也許這個決定看起來還有點世俗,

但是政民,結婚十年過得既彷徨又無聊,

曾經的那種炯炯有神的眼神都沒有了。那種生命力也沒有了。

而今他找到了一件讓他重燃戰鬥力的事情。

即便這件事情在正花看來,她並沒有興趣,也不一定有好結果,

但是她理解了他

政民身上消失的東西是什麼?

競選市長這個看起來有點衝動的決定,對他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正花願意去理解這個部分。

我並不鼓勵任何人去做妥協的那一個。

因為你要不要去妥協,是你自己的選擇權。

就這個故事的啟發而言,

誰做出妥協,並不重要。

就算各自堅持自己的夢想,也沒什麼不可以。

但是有了理解,感覺就會全然不同。

很多婚姻,

其實是在磕磕碰碰當中,找回了幸福的感覺,

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這種找回幸福的感覺的路徑,

並不是兩個人一開始就完全一致,

也不是過著過著彼此就能完全一致,

而是兩個人能夠越來越多地應對這種不一致的挑戰,

能夠去理解對方,

即使在不認同的情況下,也能夠給予對方一定程度的尊重和接納。

不管關係最後走向何方,

理解和共情,都是一件在關係中很美的事情。

作者周小寬:心理諮詢師、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點特別。壹心理、張德芬空間人氣專欄作者。首部作品《你不必更好,也很好》正在熱賣。

今天推薦一個公眾號正反讀書,裡面有很多優秀的文章引人思考,比如: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真愛是不設防,但不是孤注一擲
中國人的心魔:一生「理性消費」,到死不會「理性浪費」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