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600年僅出這一位大師,三觀最正,創立一門學說,讀書人們最愛

600年僅出這一位大師,三觀最正,創立一門學說,讀書人們最愛

600年僅出這一位大師,三觀最正,創立一門學說,讀書人們最愛

作者/長河

1504年的秋天,王陽明的同鄉陸偁在當時是監察御史,那一年他推薦王陽明去美麗富饒的山東主持鄉試,王陽明知道這個事情後很是高興,於是,他就非常興奮的前去處理這件事情。

拿到現在來講,王陽明是去做面試官,一個非常高大上的職業。當時他出的題目不僅僅是為了難住考生,他是抱著互相學習、互相切磋得態度去出考題,這是一位非常有正能量的考官,從古到今,這類考官應該都很受被考者的喜愛。

他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一個合格的臣子是用道來服務於皇上,如果不能行道,是不是就可以離開這位,位高權重的皇帝而去另謀高就呢」。

認真仔細揣摩一下這個問題,王陽明出這個題的目的估計是想通過這個試題來佐證,假如一個臣子沒有條件、沒有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抱負、才華,他是不是應該轉身離開,找到另一個可以實現自身理想的處所。

於是,他回想了一下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工作與隱身之間切換,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他的這種選擇到底是正確還是不正確。通過這個問題也可以了解到,其實在這個時候,王明明他的內心已經種下了心學的種子,他只服從於自己的內心,其它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接著,他又問了考生一個問題:佛教的兩個都被人說是有病,是不是佛教本身就有問題?王陽明自己的答案是,佛教二道自身是沒有問題的,佛教是引領人們積極向上的,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指明前進道路的。

有問題的是發揚佛道二教的那些人。道教講到,崇尚道教能讓人變成神,這個理論是極其荒謬的。佛教又說,崇尚佛教能讓人變成佛,這更是滑稽的。

王陽明一直崇尚讀書是為了做聖賢,在他四歲之前,就已經把他爺爺經常讀的書研究的甚是透徹,他學會說話之後,他爺爺的學問已經回答不了他所提的問題,當時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一般人已經滿足不了,由於他的好奇心所提的問題,因此,王陽明在小的時候,別人給他的印象,就是有一股刻苦專研的衝勁。

他在私塾上學的時候,就問了老師一個非常有深刻意義的問題,他問老師: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言外之意是,我們活這一生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他的老師回答他說:好好讀書,然後做官。

對於他老師的答案,他很不滿意,因為他有自己不一樣的答案,於是他告訴他老師,我認為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讀書,然後作一位賢人,當時的王陽明只有十一歲。十一歲的王陽明就有如此深刻的人生見解,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為社會做出一點自身的貢獻。王陽明的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學說成為百年來讀書人最推崇的價值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長河 的精彩文章:

1992年,山西發生盜墓事件,夜間槍戰火拚,專家卻有意外發現
古代的優質女婿,為何被歸為這些動物,你知道幾個?

TAG:文史長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