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今天上午9點,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意味著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直達。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從設計到正式通車前後歷時14年,創造了中國橋樑和交通史上的又一項新的紀錄。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而在中國古代史上,還有一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它便是千古聞名的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修建的是一個叫李春的人。李春又名李通,隋代柏仁人,自幼聰穎過人,善算術,工石藝,世人皆稱其為魯班。

相傳李春的父親是一名石鑿技術很高的石匠。李春童年時聰穎過人,他在用功識字的同時,非常喜歡算術,有一次先生出了一道算術題:「一夥老頭去趕集,半路碰上一堆梨,吃仨長仨,吃四短倆。」意思是老頭吃梨,每人吃三個還剩三個,每人吃四個就差兩個,問誰能算出來?李春回答是五個老頭十八個梨,李先生嘆為奇才。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因為家境貧寒,李春還是少年時便挫學跟著父親上山鑿石,由於他對算術的偏愛,算起數來得心應手,李春父親每次出去承攬石頭活,都由李春編造預算。按他編造的預算,每項工程所備的材料都與實際不缺不少,不剩不余。李春心靈手巧,胸有城府,他做出來的石活和設計的造型,總比別人的新穎奇特,人們都稱他是活魯班,從此,他的名聲漸漸流傳開來。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隨後機遇來。原來,當時的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後,疆域遼闊,被譽為「四通之域」的趙州,北上可通涿郡薊縣(今北京市),南下可達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東至冀州,西通太行。陸路車旅絡繹不絕,水運船隻晝夜繁忙,發源於井陘封龍山的洨河流經趙州城南,每逢夏季,雨水山泉順流而下,洪濤洶湧,給兩岸交通帶來極大不便。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為此,建橋成了百姓的期盼。隋朝政府相當重視,組織者先後到贊皇、獲鹿、柏仁等地勘察石質,尋找工匠,花重金修建橋樑。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為此,還專程邀請李春為修建大橋的總指揮。李春肩挑大任,經過周密考察,根據水陸交通的需要和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繼承前人建橋經驗,發揮了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他精心繪製圖紙,詳細計算用料,挑選高技術石匠,既當指揮官,又親自上陣,成功地在洨河上建造了一座舉世聞名的趙州大石橋。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有人傳說李春在修建趙州橋的時候,是按著魯班的石橋畫卷計算修建的。但不管怎樣,趙州橋的設計在中國橋樑技術史上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新:採用圓弧拱形式,改變了中國大石橋多為半圓形拱的傳統;採用敝肩,把以往橋樑建築中採用的實肩拱改為敝肩拱;採用單孔,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37米之多。總之,李春的舉動是中國橋樑史上的空前創舉。

此牛人花10年修一石橋,歷經1400年不倒,現成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如今,趙州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但依然存在,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第二早(還有一座小商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1961年,趙州橋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仍有很多專家在考評和探索趙州橋的建築奧秘和神奇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皇帝測試兩皇子,此皇子對答如流,彼皇子只是趴地痛哭,勝負立判
此明君賢主殺兄屠弟登位,被後人稱「異族」,他的陵墓隱驚天玄機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