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你可能會發現一個現象——遇到瀋陽人、哈爾濱人、吉林人等等,他們都會說自己是東北人,但你若遇到一個大連人,他們只會說自己是大連人,好像有意與東北區分開來。事實上,大連屬於遼寧遼東半島,應該說他們就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啊。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大連人眼中的東北人都是「北邊兒的」,東北這一地域概念很少被他們所提及。東北人眼中的大連人是「東北的另類」,甚至是「東北的叛徒」。大連話的「海蠣子味兒」和東北話的「大碴子味兒」,他們彼此以自己的語言為自豪,兩種方言形成了兩種文化圈。

應該說,自古以來大連就不屬於東北文化圈。當古代東北地區還沒有被納入中原王朝時,大連所屬的遼東半島就已經是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爭奪的地方了。這裡有時被中原王朝統治,有時被北方游牧民族統治,有時還被朝鮮統治。這種情況使得遼東半島成了一個特殊地帶。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從文化特質上來說,遼東半島更接近于山東膠東半島文化圈。自明朝開始,遼東半島就「隸于山東」,從行政上加強了彼此的交流。膠東半島作為文明程度更強勢的一方,對文明程度較弱勢的遼東半島影響更大。

從交通上來說,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僅僅隔著渤海,而且之間島嶼星羅密布,島嶼最大的距離不過10公里,人們可以輕易泛舟而來,遠比遼東半島通往東北深處的陸路來的方便。使得這種交流得以保持和延續。

當清朝闖關東開始後,關內的山東人劃著船穿越渤海就來到了遼東半島,然後以此為跳板向更北方進發。人們對於肥沃黑土地的渴求,比臨海的大連灣區興趣更大。那裡有廣袤的土地等待著他們去開墾,如果只是打漁,就不需要離開青島、煙台、威海了。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大連這座城市的形成時間很晚,直到19世紀末,大連還只是一個叫「青泥窪」的小漁村。俄國人急需尋找不凍港,大連灣被他們瞄上了,這裡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得到俄國人朝思暮想的不凍港,二是以大連灣為窗口窺視整個滿洲。

俄國人一手策划了「三國干涉還遼」,逼走遼東半島的日本人,1898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租借大連灣。

在俄國人的大力建設下,不到四五年時間「青泥窪」小漁村就發展成了一座好幾萬人口的城市,俄國人將其命名為「達里尼特別市」。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大連首任市長薩哈洛夫


俄國人在這裡大興土木,將居住者的階級、人種劃分開來,修建了歐羅巴市街區、中國人市街區等等。現在大連還有許多俄國風格的建築,就是沙俄佔領時代修建的。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1902年俄國人統治時期的大連


後來日俄戰爭,日軍佔領了達里尼市,遂根據「達里尼」的轉音改名為大連,從此大連又成了日本殖民地。日本人同樣延續了俄國人在這裡大興土木的政策,並且將很多軍、政、商總部都設立在大連,對其重視度可見一斑。

現在的大連人,其祖上多是在日本統治時期遷入的。由於日本人將大連建設成了一個極其發達的現代化城市,吸引力空前增強,大量膠東半島的人民橫渡渤海來到大連求生存。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日本統治時期的大連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1909年,大連第一條有軌電車系統,這也是東北第一條有軌電車系統。


日本人佔領大連初期,整個大連地區只有30多萬人口,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大連人口已經接近200萬了,這些新增人口基本上都是從膠東半島遷過去的。

所以,我們到這裡可以下一個結論,大連與東北的絕對差異化,主要是在日本統治時期形成的。差異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文化。東北人口的組成是多種多樣的,既有東北原住民,也有闖關東的各省人口。他們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碰撞,取長補短,相互吸收,形成了東北的文化。而大連文化卻比較單一,前面也提到過,它是屬於膠東半島文化圈。

二是語言。這個很好理解了。東北人說著東北話,其語言受到闖關東的河北移民影響較多,並且保留了東北當地的滿語和蒙古語的一些特徵,所以更接近於普通話。而大連人說著膠東「海蠣子味兒」的語言,基本上跟山東威海、煙台話是差不多的。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日本統治時期的大連

大連為什麼是東北的「異類」?

三是經濟。大連人相比於東北所呈現出的傲嬌,可能很大程度來源於經濟。俄國人、日本人傾其所能建設大連,使得這裡的經濟好於大多數東北城市,歷史上一度有這樣一個現象,大連是「東北人的夢」。

以上這三種差異,勢必會形成「我跟你們不一樣」的現象。所以說,大連人是東北的「異類」,大概就是如此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嘴哥閑談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的回答:為什麼美國不殺死天皇?

TAG:嘴哥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