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知道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回國真相後,我淚流滿面!

知道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回國真相後,我淚流滿面!

顧穎瓊博士說天下

點擊左上角關注顧博士

在美國不談金錢去過生活,就像在中國不談情懷就去創業一樣,都是荒謬不堪和脫離實際的。

1


2018年諾貝爾頒獎剛過不久,一位昔日的物理學宗師巨匠默默地離開了人世。他就是1988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上帝粒子」的發現人,前費米實驗室主任Leon Lederman教授。

Leon Lederman 是粒子物理學的領軍人物,領導著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物理實驗室之一。他曾經獲得了諾貝爾獎,並首次把希格斯粒子稱為「上帝粒子」,以強調它的重要性,此後該說法廣為流傳。他漫長而充足的生活在當地時間 10 月 3 日早上戛然而止:Leon Lederman死於痴呆症的併發症,時年 96 歲。

20 世紀 50 年代, Lederman 首次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型回旋加速器上工作,成為一名年輕的物理學家。1956 年 6 月,兩位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了一篇論文,探討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思想,這需要幾個實驗來檢驗他們的假設。1957 年1月吳健雄研究組的實驗為宇稱不守恆提供了無可爭辯的證據。當 Lederman 聽到結果時,他和同事正在哥倫比亞附近的一家中餐館吃飯。他通過實施自己的實驗快速驗證了他們的猜想並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順便插一句,這個費米實驗室是用著名科學家費米的名字命名的,要求非常高,就是楊振寧去芝加哥大學前,已經在西南聯大讀完了研究生,由於仰慕費米教授,去了芝加哥大學,但是卻被費米拒收門下,被費米推薦給其他教授,結果被幾個教授拒來拒去,最後一個老師沒辦法才收下他做博士生。

再回來說這個老教授,2015年確診了老年痴呆症。為了付高額的醫療賬單,他不得不網上拍賣了自己一生榮譽的象徵:那枚金燦燦的諾貝爾獎章。換來的76萬美金勉強支付之前欠下的賬單。

2

有人說,美國社會福利那麼好, 是不是老教授自己不懂得理財或者有什麼吃喝x賭的愛好,才會被迫如此?

其實這是讀者們對美國福利的誤解。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美國是有錢人的天堂,劉強東只是沒有掌握正確姿勢!,裡面談到美國是有錢人的天堂,中產階級的戰場,無產階級的飼養院。就是說明美國的核心宗旨就是保護有錢人,盡量讓中產階級不停地工作,窮人吃飽不要鬧事。

又有人說,諾貝爾得主在美國難道不算是精英和有錢人嗎?獎金也有百萬美金呢。就算錢不夠,美國應該也會對這些人有專門保護吧。

很遺憾,這個想法也是錯的,美國的諾貝爾獎得主多如過江之鯽,福利待遇可能也就是獲得一個學校靠近辦公室的專屬停車位而已。

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街上被人注意到的可能性遠遠小於退役運動員。

又有人說,你是不是故意就拿了一個特殊的例子就來忽悠大家,中國對諾貝爾學家,那麼這個想法又錯了。

2010的化學獎得主之一,是美國的Richard Heck,這是一位上了世界有機化學教科書的經典人物。他發現了「Heck 催化劑」反應,就是碳和稀有金屬之間可以形成化學鍵。以此為契機,形成以碳為中心的各種結構複雜的化合物。這是在化工和製藥產業中,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發現。

Heck在菲律賓一家私立醫院住院因為拖欠賬單,而被院方掃地出門,不得不住進條件低下的公立醫院,沒幾天就離開人世了。

Heck當年是個專註做學問不重名利社交理財之人。每個月只有2500塊的基本退休金。也就是在菲律賓這樣的低消費國家,才能過得自在些,他太太正好是菲律賓人。

Heck臨終前,太太已經去世。膝下無子女的老科學家,反覆念叨要回到祖國家鄉。竟然無人相助,最後一把老骨頭埋在了異國他鄉。

這個老教授不是特例,美國白人退休的時候,因為地產稅還有其餘保養的花費,他們通常會去南方的邁阿密或者鳳凰城,買一個小的一居室,然後度過餘生。

比如我一個朋友就是這樣養老的,在美國一個專門負責養老的區域,和養老公司合作,15萬美元購買一個一單元居室,然後每一個交2000美金固定費用,只要養老公司不倒閉,按時付錢,可以一直有專人照料到離開人世,只要錢剛好夠,70歲退休,活到90歲以後,基本上都算是賺的!

有些頭腦靈活的美國人老了就去泰國還有菲律賓。這也就是你去泰國,菲律賓旅遊的時候會看見很多白人老夫妻住在哪裡,很多白人老頭在菲律賓流連忘返。


對於美國人來說,泰國的消費水平很低,任何一個退休老人都可以依靠正常的養老金好吃好喝生活在泰國。因此,許多老白人到泰國來,就老年生活都喜歡挑一個臨時妻子相伴左右,白天頂得半個保姆,夜裡亦得魚水之歡。

泰國女人的思想比較簡單,外表符合外國人的審美觀。為了擺脫貧困,她們來到旅遊區把自己的身體給美國老男人,這樣她們的生活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

3

讓我們來仔細看各種收入段的美國民眾在正常退休年齡的退休金是多少:美國現在正常退休年齡是66歲,但1960年後出生的是67歲。

1)底薪如售貨員,飯店服務員等,時薪8到10美元,假如平均月收入1400美元:

工作10年的話,退休金是360美元

工作20年的話,退休金是701美元

工作35年以上,退休金是892美元

2)一般收入如辦事員等,月薪2000美元到3000美元,假如平均月收入2500美元:

工作10年的話,退休金是643美元

工作20年的話,退休金是902美元

工作35年以上,退休金是1245美元

3)全職工作中位數收入如小學教師,記者等,年薪四萬美元到五萬美元,假如平均月收入3500美元:

工作10年的話,退休金是765美元

工作20年的話,退休金是1084美元

工作35年以上,退休金是1565美元

4)高薪工作如職業白領等,年薪6萬美元到10萬美元,假如平均月收入6000美元:

工作10年的話,退休金是993美元

工作20年的話,退休金是1542美元

工作35年以上,退休金是2131美元

5)頂薪如管理層等,超過11萬社保最高限,即平均月收入9166美元:

工作10年的話,退休金是1283美元

工作20年的話,退休金是2017美元

工作35年以上,退休金是2605美元

4

楊政寧先生在美國過得很節儉,他的理財水平也很平平。

在傳記里有他和另外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拼車旅遊的故事。

李政道入學後不久,由於他有雙份獎學金,經濟上比較寬裕,就買了一輛二手小轎車。1947年夏天,他和楊振寧、凌寧開著這輛車去西部旅行。除了在大峽谷遇險的故事外,書中披露,李政道還說起一個有趣的細節:出發前,楊振寧提議三人按比例出錢,把那部車子買下來,回來後再由李政道一人出錢買下車子。楊振寧的這個提議究竟意味著什麼,後來李政道才琢磨過味來。他對楊振寧的精於算計頗有感觸。

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其實楊振寧多次自己說過,他在很多時候都作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對於自己理財能力的評價,楊振寧先生也是自我描述的很準確,他說。

你們別看我得什麼諾貝爾什麼科學的獎,我就是不會計算。我早早地把香港的房子賣掉了。他說我要是不賣掉的話,我現在怎麼怎麼,我記得他當時把我們講,因為在座的那些大學的教授沒幾個有房子的,全都住大學宿舍。所以,他就在安慰說,你看你們說我會算,我哪裡會算,我房子早早賣掉了

楊振寧孫子輩在美國讀大學的學費也是很大問題,楊振寧先生的孩子們無力支付,只好來找楊振寧來幫忙,也是楊振寧一大負擔。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楊振寧先生為什麼要回國了,不是為了美女,也不是為了金錢,只是想讓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至於過得太過難堪。

這也就是楊振寧先生退出美國國籍的時候,美國也沒有大力挽留的原因,因為楊振寧先生已經變成了美國社會的負擔,這就是美國,現實的美國。

知道楊振寧回國真相後,我淚流滿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貓號 的精彩文章:

轉眼過了15年,「機遇號」沉默了2個多月,尚未走出困境
無解?美國出現神秘「地洞」,噴3.6米高火焰持續超過40分鐘

TAG:環球科學貓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