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艾主百病,灸為用

艾主百病,灸為用


01

艾之功效


艾是艾灸治療的主要原料,又名冰台、艾蒿、醫草等。

 

《名醫別錄》:

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


《本草綱目》記載:

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諸痛,調女人諸病,頗有深功。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寒濕腳氣人亦宜以此夾入襪內。



02

為艾具足功課


如今,在這個全民保健熱的時代,「艾灸」以其歷史淵源、療效顯著,操作便捷的優勢最為受寵,自然艾灸類的各種產品也是琳琅滿目,其包裝、噱頭更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然而多是「隔靴搔癢」,只做表面文章。


黃金艾、七年、九年艾風靡大眾,喧囂塵上,療效何如?怎樣慧眼識艾,做到真材實料,力猛效宏,才是王道。篤敬中醫,匠人精神,葫蘆中醫對艾灸具足功課,為中醫粉普及艾灸知識、文化,給大家選購艾灸的好材料。

葫蘆中醫,特拜訪北中醫的針灸專家,了解國內日韓台灣不同地區的用艾現狀。並專往「仲景故里」南陽,遍訪當地產艾、制艾龍頭企業,從艾草原料、存儲、加工到成品,實地考證,比較遠銷日韓出口等艾條,葫蘆中醫最終精選優質「陳艾」,為大家量身定製,最優價比艾灸產品。


03

艾絨不同,應各司其職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

「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艾條懸灸,作間接灸,可採用粗艾絨,陳久耐燃者為最佳



「艾條」的質量主要在於其「陳」和「純"



其中所謂的「純」並不是市場上所用的黃金艾,「純」是無桔梗、無雜質。

 

金艾絨的純度太高,燃燒速度太快,使艾條不得不頻繁彈灰,很快就用完,完全不能符合灸療「久」的本意,周楣聲雲 :「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不能保持連續性,灸感總是斷續,很影響灸療的效果。


由此可見,艾條選取並不是純度越高,越好用故葫蘆中醫艾條採用純艾而不是黃金艾。

 



「艾柱、艾絨」為直接灸,宜細艾絨,黃金艾火力深透。


葫蘆中醫艾絨選取黃金艾,色澤金黃,柔軟如絨,易燃而不起火焰,氣味芳香,適合灸用,陳年質地。可做艾炷灸治疾病,足浴泡腳,艾絨布袋熱敷等。


04

如若個人保健,提倡「懸灸」、「直接灸」


艾灸不能有太強的功利心,艾灸不是心血來潮,隨波逐流,不是病入膏肓才想起療疾,艾灸不能要求艾灸在一段時間就能取得什麼樣的效果。艾灸不是包治百病,但是萬病能調。

 

「灸之要,氣至則有效」,故艾灸需辨證施灸,探尋熱敏穴,提倡施用「懸灸法」「直接灸」,以艾火深透體內,產生壓、麻、脹、痛,寒氣外散等感測,使艾灸得氣感傳至病所,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

 

葫蘆中醫,提倡盡量不使用艾灸器具,各種艾灸器具的木頭壁、鐵壁、鐵絲網等,均會影響灸火正常輻射。雖然溫灸器也有溫熱感,但鮮有艾灸治病所需的得氣感,影響灸法防治疾病的療效。

 


「艾」通「愛」,在這個被手機「冷暴力」的年代,葫蘆中醫建議大家能停下來,靜下來,燃一根艾條,仿若點一根香的虔誠,誠心之至,體悟身心,於己是一份修習,於人是一份溫暖。艾灸更在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關愛!


05

艾灸常用穴位



找准穴位再艾灸


究竟是哪兒疼灸哪兒,還是對準穴位再灸,或者是隨便找個部位都可以灸?王金璽介紹,市民在家用艾灸保健時,對局部進行艾灸,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若是想治療一些慢性疾病,還是要對準穴位才能起到好效果。常用的幾個穴位有:



足三里

: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此穴位是人體的一大保健穴,主要用於調理腸胃、保護胃氣。


關元

:位於臍下三寸,常用艾灸可以補益陽氣。



三陰交

: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三寸。女性在月經前四天開始艾灸,有助於緩解痛經。同時,對失眠也有一定療效。


風池

:位於人體後頸部,有壯陽益氣的作用。如果出現頭疼,也可艾灸此穴。



湧泉

:位於足前掌,艾灸此穴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有美白、滋潤皮膚的作用。由於足底皮膚易被燙傷,艾灸時要觀察溫度。如果溫度太高受不了,也可以在足底墊上一層布保護皮膚。 


 


雖然現在多用艾灸盒,可以減少燙傷人的機會,但並不能完全避免燙傷皮膚。在艾灸時人們要時刻注意溫度,如果確實忍受不了,可以換個部位進行艾灸。每次時間為15至20分鐘,時間過長或次數過多,會出現上火、發熱、皮膚瘙癢等。如果不小心將皮膚燙出水皰,不要將水皰弄破,以免皮膚感染。可以讓水皰的液體自行吸收,或者到醫院進行處理。


06

艾絨妙用


艾絨+花椒+桂圓肉


材料:桂圓肉、花椒、艾絨




做法:

把炒菜的鍋燒熱、關火,把花椒放進去,不斷翻滾,直到鍋底的熱量把花椒烤乾為止,然後放進用砸蒜的蒜臼子,把桂圓肉撕碎也一起放進去。拿砸蒜的鎚子使勁攪合,把桂圓肉和花椒面均勻混合在一起,如果比較干,就少加幾滴涼白開水,最後再加一小撮艾絨,攪均勻。中間如果幹燥還可以添加幾滴涼白開水。然後拿出來,在手裡搓成丸。摳出一點就可以用了,剩下的可以放到玻璃瓶里留著以後用。




用法:

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放在肚臍里,能夠自然貼服不會掉,也可用創可貼封住,早晨起來後取出,如果皮膚沒有不適,白天也可以繼續。



功效:

此方可以調理腸胃,尤其適用於手腳冰涼的人群,還可以調理宮寒、寒性便秘等。老年人用了可得長壽。本方可長期使用。



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使用前先將肚臍內消毒。




限時團購特惠:三年陳艾條—

買六盒108元,原件58元/2盒





艾絨+白酒





材料:艾絨、白酒




做法:

將適量艾絨+白酒,和在一起搗成1厘米厚,直徑2-3厘米的圓糊餅狀,貼在穴位上。




功效:

艾葉理氣逐寒,通過白酒助力,能把寒氣驅散,恢復元氣。貼在肚臍上不過十來分鐘,本來患有鼻竇炎聞不到香氣的鼻子就聞到了香味。貼在足三里和風池穴就開始發漲,接著腰眼發漲發熱,二十分鐘後全身舒服,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意事項:

皮膚潰破或敏感的慎用;


艾絨+鹽


材料:

粗鹽(大鹽)、艾絨




做法:

將粗鹽和艾絨在鍋內炒熱進行初步融合(或者將艾葉精油滴灑在粗鹽中),裝入厚棉布袋中縫製成艾鹽溫灸袋。最好是雙層布,用隱形拉鏈。




功效:

藉助溫熱將鹽的強腎壯骨和止痛散寒功能,與艾葉的通竄力相結合更是相得益彰。具有溫通經脈、祛風寒濕痹、行氣活血、溫煦氣血、昇陽舉陷等諸多功效。


艾鹽溫灸法既保留了艾葉的功效,又避免了艾葉的煙熏味兒,尤其適合面積較大的部位,例如頸、肩和腰肌及腹部等處,直接熱敷患處(冷、痛、酸、脹等部位)即可。



注意事項:

注意避免燙傷,可開始在患處和溫灸袋之間墊一層毛巾,等溫灸袋不燙的時候再直接接觸患處,再把毛巾覆蓋在溫灸袋上。


艾熏房間防流感



立冬後,馬上要進入流感高發季節,這時若能常用艾熏蒸居室,能使各種常見致病菌、病毒的數量顯著減少,從而有效預防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材料:艾條



用法:

點燃一段艾條,固定在支架上或放在鐵盒裡,讓艾條自己慢慢燃燒,艾熏房間20分鐘左右,在秋冬季及流感流行季節每周熏蒸1~2次。




注意事項:

艾煙能殺菌,適當聞一聞艾煙對人體有諸多好處,但是煙量太大的也不好,有的人對艾煙比較敏感,聞多了會引起皮膚粘膜潮紅、中樞神經興奮,嚴重的會導致抽搐。所以,艾熏房間時可以離開房間半小時。


急性關節炎、類風濕病、關節痛




艾絨140克,生薑150克,食鹽500克

,食鹽炒熟,生薑和艾合炒,加少許黃酒炒,用紗布包好外敷,1日3次。(蘄春縣人民醫院主治中醫師劉恩主提供) 



艾灸補瀉




灸法術語也稱火補火瀉。《靈樞.背腧》:

「以火補者,勿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之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深入,待火燃盡,灼傷皮肉者為補法,有溫陽補虛的作用;如用口吹其火,使之燃速,病人不覺燙,不待其皮肉即除去艾柱者為瀉法,有祛寒散結作用。《黃帝內經太素》楊上善註:「

火燒其處,正氣聚,故曰補也;吹令熱入以攻其病,故曰瀉也。


 


現代灸療大師周楣聲先生臨證施術時將灸法分為

疾徐強弱補瀉法

疾徐開闔法




瀉火、補火




疾徐強弱法就是用口對艾炷吹氣,使氣傳及艾使其燃燒旺盛之意是疾火與強火,這種強火強刺激具有瀉的功效能使邪氣隨火氣而發散,叫瀉火;



若任其自滅是徐火與弱火,這種弱火弱刺激具有補的功效能使陽氣深入,叫補火。疾徐開闔是在艾炷自滅之後再加按壓以增強補瀉作用。


艾灸禁忌


灸法注意事項



一則


不可濫用灸法


三陽病證,需少灸。即使灸,亦當壯數少些,勿貪大壯猛火之灸。


體胖之人,多屬陽虛,可稍重灸,


而體瘦之人,皮淺肉薄,多屬陰虧而木火偏旺,當少灸。


且灸火易擾動清陽,上炎為患,於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二則


灸後當戒冷飲冷食


灸後當戒冷飲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當適當溫飲,以助陰液,補灼艾傷陰之弊。




三則


戒房事數日


灸後陽事易旺,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陽動,耗損真精。當戒房事數日,以助陽氣內斂。




四則


灸後要注意休息


不可勞累妄動,致陽氣耗損,當靜養數日。




五則


防灸後傷陰


或灸後傷陰,出現失眠心煩,或者煩躁不安。當急服黃連阿膠湯一兩付即可,藥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陰斂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後出現亡陽之象,病人驚擾狂動,起卧不安,這是因為灸火擾動太陽,導致大汗亡陽,當用仲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之意,斂降亢陽。艾灸傷陰為輕為緩,而亡陽為重為急,灸療者當加以注意。



艾灸是一種生活態度



《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旨》曰:「凡灸諸病,要持之以恆,必火足氣到始能愈」



學會艾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養生保健,可以活人於頃刻,其功之大,孰與可比。一般來說,救急之時,藥物或者其他療法皆不如艾灸之速效。以我的經驗,艾灸其手到病除,應手而效之功,經常令旁觀者嘆為觀止。


 


而且,艾灸之功,實在是融入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時時可以取效,時時可以救急。如果都等著去醫院,病人不知要忍受多少痛苦,又可能因此而失去急救的機會。為自己考慮,也為家人的健康考慮,我們是不是應該學點艾灸技術呢?




限時團購特惠:三年陳艾條—買六盒108元,原件58元/2盒


領10元現金券再下單更划算

(滿100元可用)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訂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一個小動作,打通這條經絡,失眠、心煩、耳鳴全沒了 | 南京中醫院阮志忠
從肝鬱到腫瘤只需6步,千萬不能氣、急、累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