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大訊飛又談「人機耦合」AI替代人不是最牛的讓人用AI才是最牛的

科大訊飛又談「人機耦合」AI替代人不是最牛的讓人用AI才是最牛的

1024開發者節會讓科大訊飛的水逆結束嗎?

今天是1024程序員日,也是科大訊飛的1024開發者節,在合肥奧體中心,科大訊飛把它們的開發者節辦成了演唱會的形式。

雖然開場的氛圍很熱烈,但顯然科大訊飛帶來的驚喜並不多,一款新品訊飛聽見M1轉寫機器人、1024計劃的2.0版本以及聚合科大訊飛所有AI能力的iFLYOS。

劉慶峰:我們從來不認為機器翻譯超過頂級同傳的水平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先上台強調了我們需要源頭技術創新,不能所有開放創新是在別人的院子里建大的。

此前網上曝出的科大訊飛同傳造假問題,劉慶峰也在會上委婉地再三強調,目前機器翻譯和好的同傳和譯者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從來不認為機器翻譯超過頂級同傳的水平。」

劉慶峰進一步指出,「能理解、會思考」的AI通常是在一些可以訓練,有數據邏輯規律可循的場景,但是在一些無先驗知識的常識推理領域,機器推理並沒有達到六齡童水平。

關於此前科大訊飛爭議頗多的人機耦合論,劉慶峰說,人機耦合是AI推嚮應用落地的關鍵,我們不能讓機器完全替代人,人應該在AI平台上,享受人工智慧。「2029年80%的工作可能是機器幫我做,20%的決策判斷自己來。」


科大訊飛又談「人機耦合」AI替代人不是最牛的讓人用AI才是最牛的


「人機耦合正在成為全球的共識。」劉慶峰特地提到李飛飛從谷歌回到斯坦福後,最近專門成立了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研究院,也是在推動人和機器的融合。

劉慶峰強調:人機耦合不僅僅是技術發展趨勢,更是社會倫理髮展要求,別人類更強大的不是AI,而是掌握了 AI的人類。

當前關於數據隱私問題的討論一直也是甚囂塵上,劉慶峰認為「用技術賦予用戶選擇權」非常關鍵,為此,科大訊飛推出離線語音識別、語音合成、離線機器翻譯。

在訊飛今天發布的訊飛聽見2.0中,其宣布首次實現了離線機器翻譯,並且其可理解度提升到了83%。

不過,科大訊飛是如何實現這種離線語音識別以及翻譯處理的,劉慶峰並未做過多解釋。有趣的是,在科大訊飛1024開發者節的同一天,百度於矽谷展示了名為STACL的同傳AI,據報道該同傳系統不僅能實時翻譯就,最大的特點是可預測以及延時可控。

科大訊飛的危機感越來越重了。

發布iFLYOS,聚合科大訊飛所有AI能力


科大訊飛又談「人機耦合」AI替代人不是最牛的讓人用AI才是最牛的


在去年的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首次公開了其在AI上的三大布局:AI生態計劃、AI教引計劃和AI公益計劃。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分別總結了三大布局取得的成果:

在AI生態計劃方面:科大訊飛的AI眾創空間入駐企業數量超過600家,智能科技產業規模超800億,選出了超過54個AI鑽石團隊,其中13個獲得下一輪融資,總估值60億美元。同時為開發者和創業者提供AI服務市場。

在AI教引計劃方面,科大訊飛的AI大學學員達到了24萬,擁有100+節線上課程,簽約教授55位,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在校生,同時與CSDN、啟迪之星等聯合培養開發者。

AI公益計劃方面,他們收集了20萬條方言語言,目前已經支持23種方言語音識別,而三聲有幸的兩個重點項目:音書科技服務了40萬聽障者和10所聾啞人學校;心智互動累計服務6萬的實力障礙者。


科大訊飛又談「人機耦合」AI替代人不是最牛的讓人用AI才是最牛的


胡郁指出,科大訊飛的護城河包括工具性業務、內容性產品以及平台性產品,現在它們統一將之歸為訊飛的iFLYOS。iFLYOS中除了既有的iFLYTEK INSIDE、AIUI以及MORFEI,還包括訊飛1024 AI計劃的2.0版本。「這不僅僅是一個操作系統,也是適應了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

胡郁談到了未來我們AI發展的幾個趨勢:


交互方式從圖形交互、觸摸交互向基於視覺呈現的語音交互發展;單純軟硬體模式向軟硬一體的雲+端模式變化;面向最終用戶的產品從大C向小C發展;參與生態的物種向多樣化和去寡頭化發展;中國特色的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融合;商業生態從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發展。

在下午的生態發布會上,胡郁具體闡述了iFLYOS,它就是科大訊飛軟硬體一體化的智能硬體整合解決方案,包括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和開放的技能平台,以及為消費者提供跨場景的一致性體驗。

iFLYOS之外,胡郁還介紹了他們的iFLYIoT為例,這是一個可以構建智能物聯網的基礎設施,能讓每個設備相互聯通。通過這一平台,開發者就可在三小時內快速開發出Demo。

而在1204計劃2.0中,科大訊飛會為開發者開放200多項能力。生態計劃中,將構建1024應用服務鏈條,項目服務、品牌推廣以及業務支持升級;以及構建1024生態投資鏈條,包括生態VC基金、天使基金、種子基金。

方言計劃中,科大訊飛要完整複製10種方言,招募方言保護計劃成員,賦能24省方言。

公益計劃方面,科大訊飛今年的重點是AI醫療公益計劃,項目首期投入公益基金1000萬。

相比較去年的的1024開發者節,今年科大訊飛帶來的驚喜並不多,只是在原有平台、計劃的基礎上做了小規模的升級和優化。另外,在今天早上1024發布會的尾聲,科大訊飛還推出了一款新品——訊飛聽見M1轉寫機器人,這是一款擁有7+1環形麥克風、遠場拾音晶元以及加密功能的新一代硬體產品。


科大訊飛又談「人機耦合」AI替代人不是最牛的讓人用AI才是最牛的


科大訊飛的AI故事說的怎樣?

作為最早一批的智能語音入局者,即將走過二十年的科大訊飛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語音識別人工智慧公司。其產品佔據了中文語音識別服務市場70%的份額,國內智能語音市場份額則佔據了44.2%,遙遙領先於百度、蘋果等公司。

可謂是真正佔據了中國智能語音市場半壁江山的企業。

但科大訊飛的軟肋在如今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時代,也越發明顯。一直圍繞語音、語言開展業務的科大訊飛最早主要針對TO B企業,但近年來,它也意識到單純的行業市場不足以長遠支撐其未來的發展。

於是,從2016年開始科大訊飛轉型走向C端。這一年,科大訊飛消費者、智慧教育、智慧城市三大事業群正式成立,其中訊飛二號人物胡郁擔任消費者事業群總裁。該事業群擁有訊飛輸入法、靈犀、訊飛聽見、智慧家庭等一系列C端產品,也是目前科大訊飛最為關鍵的業務。

一方面推出面向C端的消費級產品;另一方面,科大訊飛的野心也昭然若揭,想要對標亞馬遜、谷歌、百度等公司。不僅在美國矽谷設立研究院,計劃拓展改外市場,同時也朝著更廣闊的領域邁進,在業務上做了更多的嘗試。

去年,科大訊飛終於像很多巨頭科技公司那樣,舉辦了首屆全球1024開發者節,公布了《1024計劃》,包含AI生態、AI教育以及AI公益三個部分。還一口氣發布了10多款人工智慧產品,包括翻譯機、機器人、智能音箱等。


科大訊飛又談「人機耦合」AI替代人不是最牛的讓人用AI才是最牛的


隨後在今年的CES(亞洲消費電子展)上,科大訊飛首次參展就帶來了翻譯機、智能麥克風、音箱、阿爾法蛋、莫比斯耳機、訊飛語音合成系列晶元,涵蓋翻譯、家庭、汽車等多種場景的人工智慧產品。

科大訊飛一直對外強調其「平台+賽道」戰略布局,其中平台就是把科大訊飛人工智慧相關的核心能力,如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以開放平台的方式共享、賦能給開發者,據劉慶峰介紹,訊飛AIUI上的第三方開發團隊數量從去年十月的47萬已經增長到今年的86萬。賽道則是科大訊飛的AI技術在一些垂直行業的應用,比如醫療、政務、教育等等。

然而以語音識別和交互為核心技術的科大訊飛,這一路走來並不順暢。自帶流量屬性的BAT,曾經如膠似漆的合作夥伴,紛紛都有了自己的AI開放平台,並且在各個賽道上交出了不俗的成績。

科大訊飛感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危機,以語音技術為核心的平台+賽道的發展模式面臨更多的挑戰。

兩三年的窗口期,科大訊飛能把握住機遇嗎?

劉慶峰曾認為,未來三到五年是人工智慧的窗口期。

但在這個短暫的窗口期內,科大訊飛的日子過得並不順暢。不僅僅是面對BAT的「圍剿」,同時其自身業務也遇到了一些質疑,留給科大訊飛的時間越來越短,而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卻越來越多。

今年的1024開發者節正好給了科大訊飛對外展示肌肉的機會,主論壇之外,從AI+車載、AI+醫療、AI+客服、AI+營銷等一大批分論壇的舉辦就能管中窺豹。

毋庸置疑,科大訊飛的商業模式高度依賴其技術,同時這條商業化之路上有不少競爭對手,所以它不可能大包大攬,做所有賽道的第一,有的放矢,有選擇性的找到壁壘點是上策。

8月,科大訊飛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財報,實際營收32.1億元,同比增長52.86%,其中教育和政法業務是主要收入來源,B端業務仍然是訊飛的強項,但是繁榮背後也隱藏著不少危機。其教育產品表現雖是可圈可點,但是根據既有數據整理,從2014年到2018年,科大訊飛的教育業務增速並不理想,雖有波動但整體在趨緩。

這意味著每個行業賽道都可能出現瓶頸期,科大訊飛需要不斷地挖掘出新的潛力市場,去保障自己的業務營收能力。

在1024開發者節的前一天,科大訊飛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52.8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6%,毛利同比增長53.40%;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462萬元,同比下降79.75%。

官方解釋是因為正值AI產業爆發的關鍵窗口期,科大訊飛持續加大技術的研發、重點賽道的市場投入以及員工規模的擴張等等。

確實,近幾年來科大訊飛在語音合成、機器翻譯以及圖像識別上獲得過諸多國際賽事獎項,不過這些技術成果是否能快速轉化成產品並且產生差異化的競爭力,顯然是科大訊飛AI布局的關鍵。

上上周,華為發布了AI戰略、推出昇騰910/310 AI晶元以及全棧解決方案。

擁有ET大腦、城市大腦、達摩院等的阿里在上月舉辦的雲棲大會上宣布成立獨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旨在自研深度神經網路晶元並促成商用。

百度在今年發布了「無人車成功量產」、「雲端AI晶元崑崙」、「DuerOS設備激活量破9000萬」等多個實質性成果。

回顧競爭對手們最近的大動作,平台+賽道能否成就科大訊飛的AI野心是擺在它們面前的難題。當科大訊飛遇上這些頭部夥伴,技術壁壘有多高、行業資源優勢有多強也決定了他們能否把話語權緊緊握在手中。

紅利窗口即將關上,科大訊飛能成功進入安全期嗎?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科大訊飛又談「人機耦合」AI替代人不是最牛的讓人用AI才是最牛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舊手機上拆下的晶元還能用嗎?
為什麼印度的IT人才都喜歡到美國去?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