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 最前沿的考古令你大開眼界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 最前沿的考古令你大開眼界

考古工作對於我們的歷史,意味著什麼?未來的考古工作將朝著哪些方向發展?

10月23日,在成都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中,紅星新聞記者就相關問題對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進行了專訪。王巍介紹說,目前我們的考古工作朝著多學科研究方向發展,各個遺址的研究在今後也會注意彼此關聯,此外,中國的考古工作也將更多地走出國門,將古代中國放在世界版圖中來研究。

參與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們做歷史,要把嚴肅的歷史讓大家都了解。個人了解歷史可能看不出什麼,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知道自己的歷史,就能知道今天是怎麼來的,這個最要緊。明白了這個,才能設計未來。

考古有什麼作用?

「發現讓文明起源的脈絡更清晰」

紅星新聞:考古工作對於歷史,有什麼重要作用?

王巍:以前人們對中國歷史的研究都靠《史記》,殷本紀、夏本紀、五帝本紀,可信程度也是眾說紛紜。真正的歷史是什麼?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發現,包括長江下游的良渚、長江上游的三星堆、遼河流域的紅山、山西的陶寺等一系列的發現,讓文明起源的脈絡逐漸清晰。

王巍

紅星新聞:後來為什麼會開展關於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

王巍:上世紀的研究主要是單槍匹馬,個人研究比較多,缺乏各個學科的協同。後來開展的研究首先就要改變這一現狀,開展多學科合作。比如說大禹治水,歷史上是不是確實存在洪水滔天的一個時期,我們考古是沒法直接解決的。文獻上雖有提及,可信程度也存疑,這時候就需要運用到各種各樣自然科學的手段。

在關於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中,除了考古歷史學之外,大概有15個自然科學的大學科參加,這個是前所未有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遺傳學、空間技術學等等,可以說能夠想到的、能夠有可能應用到的技術手段全用上了。

紅星新聞:目前的研究有了哪些成就?

王巍:令人欣慰的是,像陶寺、尤其是良渚這樣的大發現,讓我們有信心、有把握確認進入初期文明的時間。2013年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世界考古論壇,上百位世界權威學者參加。我們請他們去良渚看,他們也很震撼,沒想到5000年前就有這麼強大的社會組織能力。

一直以來,我們都提文明三要素:文字、金屬器和城市。但良渚沒有發現文字,你怎麼來論證它是文明?其實,世界上其他的古老文明都不一定能符合三要素標準。三要素標準主要是依據兩河流域的和埃及的發現,在其他地方不一定適用,瑪雅文明的初期也沒有金屬。

我們的標準應該是生產的高度發展、手工業的專業化、社會分工和分化,至於它的表現形式可以是不同的,比如用高等級的物品表明等級身份,有的文明是寶石,有的文明是黃金,而我們的文明是玉。

紅星新聞:不同文明之間的共性和個性分別是什麼?

王巍:共性就是嚴重的社會分化,權貴階層掌握大量的社會財富,能夠組織大量的人力來從事一些公共設施。我們這邊是大型的城,然後是水壩,如果在埃及,就可能是修建金字塔,但都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手工業方面,我們這邊以玉為貴,製作玉器,埃及那邊可能是金器的製作。

考古手法的突破:

從單槍匹馬到多學科協同的聯合作戰

紅星新聞:此次研究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王巍:首先是抓住幾個都邑性的遺址,選取距今2000年、3500年、3500年到5500年等文明形成的關鍵時期的都邑性的遺址,做全面的、大規模的、多學科的研究。如浙江良渚遺址、山西陶寺遺址,考古研究工作起碼十五六年甚至近20年。

其次,以往的研究都是獨立研究某一個遺址,這次我們強調聯繫,比如遺址和周圍區域中其他小遺址的關係,乃至將長江下游和長江中游、黃河下游和中原的遺址聯繫起來研究。所以,我們這次考古大會的主題也是「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互動,哪怕是競爭、戰爭,都是一種交流,共同促進了文明演進和發展。

紅星新聞:多學科之間如何協同作戰?

王巍:我們結合考古提出問題,設計了一些課題,比如環境與文明、生業與文明、資源與文明等,這就讓研究環境時關注環境變化對當地文明的興衰有什麼作用。研究過程中,我們有一個核心專家組、執行專家組,各個課題的組長都是執行專家組的成員,一起來商量,所有的學科都集中到遺址現場去。

這對以前的流程是一種改進,以前(將文物)發掘出土後,送一個標本給研究環境的人,其實他並不知道現場的情況是什麼。現在這種共同設計課題、共同執行課題,確實是有很大的推進。

紅星新聞:研究手段變化之後,對以前的研究有沒有重新認識?

王巍:那太有了。拿良渚遺址來說,這麼一個巨型的城意味著什麼?巨型的水壩代表著什麼?考古就是基於發現,不斷來調整或者修正原來的認識。關於良渚,也是做了20年持續的、大力度的考古發掘,才有了這些成果。

我們現在有很多城,發現一個城圈,然後做兩個探溝,裡面是什麼都沒弄清楚,那你光說你有個大城圈,那不行。良渚和陶寺都做了20年,說實在的,很艱辛,但必須要一點點地去琢磨、去考慮。他們如何跟當地的人去打交道,跟基建部門打交道,然後怎麼能(將遺址)保下來,這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

紅星新聞:下一步研究有哪些方向?

王巍: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比如黃河上游、黃河中游的很多區域都有文明的跡象,像成都平原的寶墩古城遺址,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紅星新聞:我們的考古還會到國外去?

王巍:是的。我們實際上開創了一個多學科研究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道路、過程、背景的機制,但跟世界其他古代文明比較,目前還很薄弱,所以我們要去埃及、印度,通過比較來更深、更準確地認識自己文明的特色。只有對比別人的等級化、禮制,知己知彼,才能更好概括出自己的特點。

紅星新聞:我們這次在埃及的聯合考古發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王巍:大概會有一個五年計劃,當然它適合考古工作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這邊的冬季,主要發掘的內容應該相當於我們商代的遺址,一個戰神的神廟,它在著名的埃及卡納克神廟旁邊,跟殷墟大致同時期。

紅星新聞:做了這麼多研究,如何讓公眾也了解到這些前沿成果?

王巍:這就需要你們(媒體)去普及。我們開一次考古大會,公眾大多還是通過你們的信息才得以關注。當然,我們現在也在做公眾考古,但力度還不夠,一個論壇、一個講座,輻射到的也就百多人。要擴大考古的認知度,還是要把多種傳播手段結合起來。

中國文化有啥特點?

「多元發展,又呈現出一體化趨勢」

紅星新聞:古蜀文明在中華文明中扮演什麼角色?

王巍:古代巴蜀文明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非常有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讓人馬上聯想到的三星堆。有專家認為,巴蜀文化獨樹一幟,但它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古代巴蜀的青銅器和長江中游乃至中國的夏商王朝有著密切聯繫,在保持特色的同時還有交流。

古代巴蜀文明就是一個寶庫,提到中華文化多樣性的時候,如果離開古巴蜀文明就很難談了。

紅星新聞:古代巴蜀文化與中原文化如何相互融合發展?

王巍:在古蜀國能看到長江中游陶器、特別是青銅容器的文化因素,這些東西在夏商周時期都是中原王朝上層社會使用的,這些容器在夏萌生,在商形成,王族的身份都由它們來彰顯。古蜀王顯然是與中原有交流的,在甲骨文中,(我們)也能看到有關蜀人活動的記載。而在目前的考古發掘中,還能看到中原文化以蜀為途徑,與周邊國家,例如東南亞等地的交流。

紅星新聞:成都發展天府文化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文博考古應該朝哪些方面發力?

王巍:近20年,成都市的考古工作,甚至超過了很多省,金沙遺址的發掘和保護就特別出色,成都的考古工作可以說是走在了全國前列。拿金沙遺址博物館來說,這就是成都的一張名片,金沙太陽神鳥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也擊敗了很多競爭對手。

打造世界文化名城,需要有載體,這些考古遺存就是重要的載體。古蜀文明的產生到發展,經歷了寶墩、三星堆、金沙,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對於三星堆之前的寶墩文化更要加大研究力度。

紅星新聞: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趙輝:研究最開始很慎重,在豫西、晉南有個預研究,後來慢慢發展到全國範圍。主要是參與了中華文明進程的地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以及西遼河地區。但最開始,文明的產生並不在中原,良渚文化、紅山文化,都是角落。

趙輝

紅星新聞:多元的基礎是什麼?

趙輝:中國文化是多元的,各有各的特點,背後的社會也有各自的特點。在多元各自發展的同時,又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最後中原出來的中央王朝,是一體化趨勢發展的總結。即使產生了「一體」,各自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東方文化,這是東亞的地基局限促成的,地理環境是多元一體的趨勢的基礎。

紅星新聞:四川在這一進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趙輝:四川當然也是多元中的一元。四川的三星堆、金沙很有特點,同時青銅器中的中原元素也能看到交流。四川的新石器時代,在早期和中期都沒有發現遺存,只在晚期出現了一批成果。接著四川的三星堆、金沙,跟哪都不一樣,怎麼那麼有特點?但是,特點之餘,出土器物里也能看到交流——青銅器就有中原的元素。

紅星新聞:歷史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

趙輝:我們做歷史,要把嚴肅的歷史讓大家都了解。個人了解歷史可能看不出什麼,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知道自己的歷史,就能知道今天是怎麼來的,這個最要緊。明白了這個,才能設計未來。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宦小淮 彭亮 實習生 廖靜

攝影記者丨王紅強

編輯丨汪垠濤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毒草莓謠言 曾讓北京昌平草莓溫室大棚二周損失2600餘萬
因狗吠刺殺鄰居致3死1傷 小區業主:嫌犯和受害者家在同一層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