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珍貴照片,串聯起難忘的光陰故事

這些珍貴照片,串聯起難忘的光陰故事

有一個時刻開啟了中國的變革

而這之後的努力、拼搏

寫就了改變

也留下了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回憶

1991年,上海新光路口,上班族的自行車流。王文瀾/視覺中國

手寫書信見字如面

綠皮火車搖曳向前

那時時光很慢

快樂很簡單

有對遠方的猜想對未來的盼望

1988年,在大同至北京的硬座車廂里,人們愉快地交談著、玩樂著。這樣的火車曾經極為常見,車廂里人多、擁擠、嘈雜,車票也分為站票、硬座、硬卧、軟卧等。不過如果是春運,車廂里必然不會這般寬鬆。閻雷/視覺中國

那些年

穿著體面很簡單

灰、綠、藍是最常見的顏色

中山裝、軍大衣是最時尚的搭配

改革開放前,綠軍裝是中國人最為常見的日常衣著之一。改革開放之後,在滿街都是藍、灰色的20 世紀七八十年代,綠軍裝的審美元素又被重新挖掘。1986年,在模特的演繹下,綠軍裝似乎又成為一種時尚,這股風潮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郭建設/視覺中國

穿上喇叭褲

戴上蛤蟆鏡

再配一件馬海毛的毛衣

這造型絕不輸掛曆女郎

我就是人群中最亮眼的角

20世紀90年代,一名女青年正在嘉興汽車站等車。她典型地體現了當時的流行風尚:她的毛衣是馬海毛的,戴的是蛤蟆鏡;此外,還有戒指、耳環、指甲油、泡泡糖等時尚單品。該影像堪稱當時流行標誌物的集中展現。黃才祥/視覺中國

那些年

吃什麼要動動腦筋

豬油拌飯是美味

包點餃子好過年

早餐時分,能在路邊吃到熱氣騰騰的油餅

就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

1982 年的一個清晨,在北京安定門內大街上,一個炸油餅的攤位前擠滿了買早餐的市民。這是當時常見的景象,因為改革開放為個體戶提供了歷史機遇,他們紛紛湧上街頭,成了中國市場經濟最早的一批弄潮兒。王文波/視覺中國

幾十國記者登門採訪

七十多國外交官常來品嘗

這裡是1980年的悅賓飯館

北京個體飯館第一家

請你在這吃飯,絕對是真朋友!

1980年,北京,第一家個體飯館——悅賓飯館開業,它成了當時北京城的一處景點,來這裡吃飯的人絡繹不絕,採訪的記者更是蜂擁而至。據說,有幾十個國家的記者都採訪過飯館的女老闆劉桂仙,七十多家使館的老外也是店裡的常客。人們來這兒吃飯,或許也是為了感受改革開放的脈動。劉桂仙/視覺中國

要說洋氣

還得是洋飲料洋快餐

重回中國的可口可樂

喝過一口就忘不了

考了一百分爸媽就獎勵我一

1980年10月,一名外國顧客在購買可口可樂。當時,可口可樂僅限於在涉外飯店、旅遊商店出售,所以購買者一般為外國人。可口可樂是美式生活的象徵,它的身影常作為開放程度的顯性指標。其實在解放前,中國就曾經有過可口可樂。1978年改革開放後,可口可樂又重回中國。弗朗索瓦·洛肯/視覺中國

那些年

我們的鄰居真不少

筒子樓里真熱鬧

張家的紅燒肉

李家的炒雞蛋

幫廚的我們沒少給自己「開小灶」

2002 年,在河南洛陽的一處筒子樓里,人們正在公用廚房裡忙碌。筒子樓有一條長走廊,串連著許多個單間。因為長長的走廊兩端通風,狀如筒子,故名「筒子樓」。這樣的住宿條件在新建住房面前相形見絀,很多人選擇搬出。但由於房租便宜,這裡也成為很多人的選擇。蕭律fotoe/視覺中國

一排排板樓拔地而起

沒有搬家公司

我們全靠朋友幫忙

借一台「大解放」裝貨

別提多拉風了

1984年,在北京海淀區新建成的薊門裡小區,一戶人家正在搬家。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家請得起搬家公司,全是朋友和同事幫忙。在沒有電梯的時代,人們也只能靠手扶肩扛。搬家時能借到解放牌大卡車的人家,算是倍兒有面子了。張兆增/視覺中國

那些年

爸爸的鳳凰28

就是最酷的「豪車」

媽媽坐後排

我和弟弟坐前排

幸福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1986年3月1日,一輛自行車載起了中國新疆烏魯木齊某國營農場的一家人。中國曾是自行車大國,騎自行車幾乎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生活技能。如今,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自行車有再度歸來的跡象,堪稱命運的輪迴。布魯斯·戴爾/視覺中國

老家來親人

咱得有面子

叫一輛「面的」到車站

一路風馳電掣開回家

「黃大發」上拉拉家常聊聊近況

「面的」是微型麵包計程車的簡稱,它們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的早期計程車。僅北京一地,曾經就擁有面的10 萬輛以上。作為北京市治理大氣污染緊急措施中的一項,1998 年12 月23 日,北京數千輛「面的」在首鋼進了化鐵爐。圖為1994年,北京街頭的車輛與行人。齋藤康一/秦風老照片館/視覺中國

那些年

跟著奶奶去趕集

老婆婆自己納的鞋底

老爺爺自己種的玉米

那股暖、那種香

今天也忘不了

2011年3月,在貴州丹寨縣,一名小販以獨特的方式背著數只鴨子去售賣。這種原始的售賣方式在城市已經很少見,然而在廣袤的鄉土中國,依然廣泛存在。康泰森/視覺中國

人人都愛「四大件」

我最愛的還是那台熊貓電視

盒子黃黃 天線長長

叫上小夥伴,搬著小板凳

有動畫片看的下午總是不夠長

1980年7月7日,在上海第一百貨大樓里,人們正在調試電視。電視,為中國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而且由於其當時不菲的售價,被視作中國的「四大件」之一,是家庭財富的象徵。布魯斯·戴爾/視覺中國

我們總想讓時光慢些走

可發現時光從來不回頭

慢慢地發現

珍藏的手寫書信

後來實現了樸素的願望

曾經的綠皮火車

如今奔跑著復興的夢想

2018年1月31日,春運前夕,北京南動車所內復興號和和諧號高鐵檢修後整裝待發。人民畫報萬全/視覺中國

從跟隨西方時尚

到引領世界潮流

中國面孔

站在了國際秀場的中央

2016年11月27日,美國紐約,2016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開幕在即,維密超模現身機場。邁克·柯波拉/視覺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圈粉全球

粵川魯蘇,浙閩湘徽

動動手指,足不出戶

嘗遍天下美味

2016年7月20日,北京遇連續暴雨侵襲,外賣生意火爆,外賣員冒雨工作。竇霄/視覺中國

雖然再沒有了筒子樓里的年少

但在高樓的住所里

有對生活新的理想

2012年4月7日,上海市首批市籌公租房——徐匯區馨寧公寓於正式啟動選房。當時,相關部門對首批公租房的政策進行了調整,原單身青年只能申請一居室,調整為達到法定晚婚年齡的單身人士,即男性年滿25 周歲、女性年滿23 周歲,可以承租一套二居室。周末,來自徐匯、長寧、閔行、普陀等四個區的申請市民進行了選房。鈕一新/視覺中國

蓄勢待發的高鐵

馳騁在神州大地

早晨在廣州吃早茶

晚上到北京嘗烤鴨

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日常

2018年2月1日,春運拉開序幕,在湖北武漢動車基地內,數十輛動車組列車依次排列,蓄勢待發。高鐵動車組已經成為中國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其速度與舒適度都有極大提升,堪稱中國交通近些年跨越式發展的典型代表。儘管春運壓力猶在,但已然緩和很多。王箏/視覺中國

如果你想到更遠的地方去

請登上飛機翱翔

承載幾代人夢想的國產大飛機

甫一亮相,驚艷全場

2015年11月12日, 武漢東西湖區的申通快遞分揀中心,快遞員緊張地投入「戰鬥」。這是「雙十一」——電商平台創造的節日——的第二天,快遞公司們臨時招聘分揀員應對物流狂潮。「雙十一」已成購物狂歡節,是中國網路購買力的集中展現。王箏/視覺中國

無人倉分揀,無人機配送

618折扣,「雙十一」狂歡

省吃儉用依然是持家秘訣

網購「剁手」也已成為生活日常

11.11戰爭 2015年11月12日,武漢申通快遞分揀中心,快遞員緊張地投入戰鬥。王箏/視覺中國

我們奮筆疾書為前程

1977年,中國正式恢復高考,並在12月舉行了考試。此後,高考成為中國人才選拔的一項制度。在北京五中高考考場上,學子們奮筆疾書,希望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翁乃強/視覺中國

我們睜開雙眼看世界

1993年12月,上海,來自香港著名化妝品專家鄭明明女士在華聯商廈化妝品櫃檯做奇妙換膚霜的產品推介。剛剛富裕起來的城鄉百姓看得瞠目結舌。於文國/視覺中國

我們為了夢想攀高峰

1997年,在廣東省深圳市的高樓大廈間,來自湖南桑植縣農村的鐘家財正在從事樓面清洗的工作。僅有一根安全帶的他,當然知道自己所要面臨的風險。但心中那改變現狀的渴望,令他無所畏懼,步步向上,最終將自己腳下的每一座樓宇都化為夢想的階梯。張新民/視覺中國

我們爭分奪秒向前行

2006年2月19日,南京街頭耐克體育服裝、體育用品商店裡的劉翔招貼吸引著消費者。2004年,劉翔獲得奧運冠軍,其個人聲望到達頂點。他一度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廣告明星,被商家、消費者瘋狂追逐。楊晞/視覺中國

每個人的點點滴滴

串聯起難忘的光陰故事

四十年

我們的努力

實現了太多笑談中的夢想

四十年

中國人的拼搏

成就了一個民族的傳奇

所有的記憶是對40年的獎勵

也是對歲月的提醒

我們曾經這樣走來

也會如此堅定走下去

2017年9月5日,上海外灘夜景。馬玉晗/視覺中國

來這裡,和時光相遇

這是國的40年

是家的40年

也是我們每個人的40年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與最好的時光相遇

中國有我,時光有我

來源:《時間的力量:改革開放40年影像記》,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書房記

知識 | 思想| 文學| 趣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房記 的精彩文章:

他一生遭遇頗多,卻過得比誰都快活
如果李白、杜甫、王維開嗓唱歌,會是哪位歌手的樣子呢?

TAG:書房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