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為什麼會出現殺長子的惡俗?原因只有一個

古代為什麼會出現殺長子的惡俗?原因只有一個

中國古代長期盛行嫡長子繼承製,決定一個皇子能否C位出道的,並非他後天的才華,而是他有沒有比別人早出生了一秒鐘,於是才有了「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司馬衷的存在,簡直是「早生的人兒有食吃」的完美反映。然而,在此之前,或許還存在著另一種截然相反的制度——殺首子,即殺掉家裡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對於長子來說,恐怕沒有比這更涼涼的風俗了吧。不過,何以如此呢?

對於殺首子的風俗,較早的記載出自《墨子·節葬下》,其中提到越國的東面有一個輆沭之國,在這個地方,長子一旦出生便被解而食之。 《墨子·魯問》中記載說,楚國的南方也有這樣的風俗,「楚之南有啖人之國者橋,其國之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美則以遺其君,君喜則賞其父。」 這更碉堡了,不僅自己吃,還把它當美食獻給國君吃,貌似比輆沭之國更加恐怖。

與楚之南的啖人之國類似的,還有《後漢書·南蠻傳》所記的烏滸人,他們同樣流行把那些吃起來爽滑可口的首子之肉貢獻給君王。此外,《漢書·元後傳》提到,羌胡也有殺首子的風俗,其意在保證血脈的純正。以上提到的殺首子的風俗,都是邊疆部份地區的做法,那麼中原地區是否曾有過殺首子的制度呢? 恐怕是有的。《莊子·盜跖》里就有「堯殺長子」的說法,註解為「堯殺長子考監明」。而除了堯的時期,早期的周人可能也有同樣風俗。

《封神演義》中有紂王殺西伯姬昌的長子伯邑考,並且做成肉羹讓姬昌吃掉的情節。這當然是捏造。歷史上的伯邑考確有其人,也是姬昌的長子,只是不知為何卻沒有被立為繼承人。為了完善西周奠基人的高大上形象,後人於是才讓紂王介入做了惡人。 不過,食子肉的情節無疑有些畫蛇添足。有學者據此推測,這一情節恐怕便是周人早期殺首子風俗的反映。

此外,還有的學者認為「孟」這個字,其實是古代殺首子並食之習俗的生動寫照。因為「孟」的上半部分是子,下半部分則是盛東西的器皿。用皿盛子,反映的場景可想而知。而由此,孟有了「首」、「始」、「長」的含義。為什麼古代一度盛行殺死長子的風俗呢?一種比較常見的解釋是,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保證血統的純正,確保孩子一定是自己的。而這種血腥殘暴的風俗,緣起於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之際。

母系社會時期,子女「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當父權崛起並逐漸確立了它的穩固地位後,過去的各種婚姻制度不可能一下子消失殆盡,女子在婚前仍會與多個男性發生關係,於是第一個孩子很可能不是丈夫的骨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丈夫便會將妻妾所生的首子殺掉,這便是殺首子習俗的由來。

這種解釋看起來蠻有道理,然而卻有一個關鍵漏洞。在史料所記載的殺首子事件中,除了要殺死長子外,通常還有緊隨其後的食其肉情節,可上述解釋卻完全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很難讓人信服。世界各地曾經都存在過獻新之祭,也就是把新收穫的農作物、獵取到的動物以及牲畜的頭生仔等率先獻給鬼神。

如在中美的馬耶人部落中,初次收穫的糧食必須要先獻祭給農業之神巴南毋,否則他就會降下災禍。在北美的易洛魁人部落中,最受人們崇拜的則是戰神,打獵之時,人們都要向他祈禱,並將獵取到的果實與野味第一時間獻祭給他,然後才輪到自己食用。

又如在古希臘城邦時代,許多城邦都把他們收穫到的頭批大麥小麥送往埃萊夫西斯去,以祭祀德墨忒耳與珀爾塞福涅這兩個負責農業和穀物豐產的女神。 而更為知名的獻新祭無疑出現在《舊約》的《出埃及記》篇章,其中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以色列中凡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別為聖歸我。」又說,「你要把你的第一批穀物和你第一次榨出的酒獻給我,不可遲延;你要把頭生的兒子獻給我,你的牛、羊也是如此。」

此外,亞伯拉罕把他跟正妻撒拉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以撒作為祭品獻給上帝,以及耶弗他將自己的獨生女兒獻祭耶和華的故事,恐怕都是這種獻新祭習俗的反映。《禮記·少儀》說,「未嘗不食新。」意思是新收穫的糧食必須先祭祀祖先,而後人才能吃。

而祭祀之後,祭品怎麼處理呢?常見的方式便是分而食之。因為在古人眼中,獻祭過的食物含有神靈的加持,吃了就能得福。由此,能否吃到這供神的祭品,進一步成為身份的象徵。上學時學過曹劌論戰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這是用肉食者指代統治階層。但為何會有這種用法呢?

原因就在於,在當時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方能有資格分吃祭祀鬼神所用的胙肉,故而肉食者才成了區別社會階層的稱號,而不是說平頭百姓不準或根本吃不上肉。 當我們明白了古代的獻新之祭以及祭祀後分吃祭品的習俗後,殺首子的問題便一目了然了。顯然,這種野蠻陋習其實就是獻新祭的一種,即將頭生的子女獻給鬼神,以求之後能生出更多更加健康的子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湖情俠 的精彩文章:

TAG:江湖情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