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張金梁先生

張金梁先生是山東高密人,歷史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吉林文聯委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民盟書畫院院長、長春儒瀾軒書畫院院長、長春博士聯合會副理事長、吉林省文化專家智庫成員:現為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書法專業博士生導師。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張金梁題《秦泰山刻石》

近些年來,「流行書風」成為書壇上一個頗為敏感和引人注目的話題。人們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大都是對立的,即不是張揚便是否定,很少將其作為一個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故而造成了許多定義、內涵、理解、觀點上的混亂,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討論,以利於中國當代書法的健康發展。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流行書風的概念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流行書風,就是指書法創作隨潮流趕時髦的風氣。其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將歷史上某一時期或書家的樣式,作為學習創作的摹仿對象而形成的風氣。如康有為論清代書法「康雍之世,專仿香光;乾隆之代,竟講子昂;率更貴盛於嘉道之間;北碑萌芽於咸光之際。」①就是以流行書風來做衡量標準的。當代曾出現的簡帛書風、二王書風、魏碑書風、 《書譜》書風、米芾書風、王鐸書風等都屬此範疇。因這種現象在歷史上不時出現,故可稱其為輪迴流行書風;二是當代書家以新思想意識、新審美觀點、新創作方法所形成的書風,如當前人們所看到的那些書法面貌新穎、書寫形式別具一格的創作群體,此可謂之創新流行書風。由於這種書風有一定的衝擊力和破壞性,最引人注目。所謂狹義流行書風,就是專指這種以創新為主要手段的書法創作形式,也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對於流行書風的研究,關鍵就是如何對待創新和傳統的關係問題。因為輪迴流行書風,是一個歷史問題,是繼承傳統的重要方式,它雖然缺少創新,但由於那些著名書家和經典作品是歷史的高度,如經典京劇唱段那樣,讓人百聽不厭百觀不煩。這正是我們傳統文化藝術有別於西方的特殊性,它在某一方面的盡善盡美,容易使人高山仰止而形成欣賞慣性以至產生思維惰性,這也是中國文化容易形成包袱的重要原因。

從現在的社會狀況看,由於中西文化的一再碰撞和新文藝思潮的影響,書法創新風氣大增,並且形成規模不一的流行書風,其種類有三:一為漸變型。即書家通過對傳統著名書家及經典書法,進行廣采博取反覆醞釀而成者,它的特點是,按傳統書法的模式進行。雖面貌有別,卻一望便知是族人,筋骨里蕩漾著前輩的氣血;二是突變型。這種創新的過程,不是經過長期的臨摹融合而出現新面貌,而是以先人的創新意識,去選擇一些被傳統忽視或拋棄的歷史書法遺迹,作為主攻對象以成自我面貌,在取材上頗具有突破性;三是裂變型。當代的「現代書法」 (此名不科學,暫借用)就是此類,這種創作是借鑒於漢字的意象,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現,已經超越了中國書法筆法、字法、章法的遊戲規則,似乎已成為書法之外的另一種藝術。

漸變型創新書法,既有歷史傳承又有一定的新意,比較容易讓人接受。此種書家對整體素質要求較高,特重臨池功力,講求廣采博取水到渠成,歷史上的大書家,大都是如此產生的。漸變型書法,雖然有較好的群眾基礎,但由於其在當代傳統文化薄弱的情況下近親繁衍,使書法的內涵和外延愈來愈小難得擴展,面臨書法本體的大退化,而出現一代不如一代的嚴重危機;突變型書法,在其創新意識先人為主的影響下,歷史上被傳統書家視為低俗、粗野的殘卷斷札、瓦當磚文、無名刻石等非經典書法,成為其主要的摹仿取法對象,架起了書法全面創新的新格局,新的筆法、字法、章法及意境,與所謂正宗傳統書法產生了強烈對比,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其由於過分強調錶現的形式感,忽略了內涵充實和形質的雅化,頗有「內不足外來補」的外強中乾之感;裂變型書法,是在一部分畫家們召喚下參照日本少字、墨象等前衛派書法發展起來的,其「寧以在探索中失敗,不在保守中誕生」的誓言,大有「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悲壯氣慨。他們將漢字通過經受拆骨還父拆肉還母的痛楚,試圖以繪畫形式重塑其蓮花之身。我們並不否認其中的藝術性所在,但已經與中國書法所講求的書寫藝術的重要標誌大相徑庭,有了本質性區別而成為別類。在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拚博後的今天,老一輩裂變型書家已為之疲憊不堪,大多數退出書壇。雖後繼者不乏其人,創新手段有較大提高。可悲的是,他們不但沒有實現「推倒傳統重塑書壇」的雄心壯志,反而失去了與傳統書法對峙的能力,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不得不忍辱負重削足適履去追求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性書展中人展、獲獎,從而淪為傳統書法的附庸,最終被「朝廷」所「招安」。從中國的社會文化基礎和思維方式來看,這種裂變型創新,不但沒有取代傳統書法的可能,連其生存能力也大打折扣。倒不如將其去掉書法之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去感染人們,獨立門類以求更大發展。

漸變、突變、裂變的創新書家們,暗合了佛教中三種修行狀況:漸變型書家,正如吃齋念佛觀經打座專心修行的僧徒,他們以苦為樂,以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精神,通過苦身、苦心、空寂的煉獄,』去追求到達理想的彼岸。當然步人佛境者較少,其中不乏有經不住燈紅酒綠的誘惑而放棄者,更多的是由於缺乏佛心而徒伴青燈;突變型書家,恰如禪宗一樣,要求不用通過日課修行,而重視內煉,一朝有悟便可有得,甚至直接到達最高境界。故而不少人對此欣喜若狂,錯以遊戲為機智,將懶惰為內省,缺少「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精神,把煉心的精力轉向尋覓捷徑,聰明反被聰明誤,迨失緣機難成正果;至於裂變型書家,便是修鍊場上的走火人魔者。他們由於信念不同用功方式的差誤以及心事太重等,將修鍊引向邪路而不能自拔。需要人們善意的「棒喝」。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張金梁斗方書法展

在創新的三種類型中,漸變型是歷史上書法的主要傳承形式,而受到人們的普遍肯定;突變型書法,由於沒有脫離漢字書寫大傳統,所以儘管其有破壞傳統書家及經典書法規範模式的「大逆不道」行為,但人們還能予以「寬容」。而對於其藝術性高低的評價,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裂變性書法,國人們大都以看不懂而加以拒絕,其脫離了書法文化氛圍和觀賞群體,基本被排斥在書法之外。比較而言,漸變型書法,與同中國文化的發展一樣,給中國書法在歷史上留下了明晰地發展規跡,她符合中華民族在優秀傳統關照下的審美觀點和懷舊心理,她在以後相當長的發展過程中,保持為中國書法的主流;突變型書法既與傳統書法有割不斷的情結,又很有開拓新局面的餘地,是頗具發展前景的一種創新方式。當前的流行書風,基本上也是以對這種書法創新而展開的。

實際上創新和傳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不能完全對立。否則,便會走向極端而失去生存能力。只傳統不創新,便會使書法藝術本質退化而死氣沉沉;只求創新而脫離傳統,便會走向他方而變為異端。歷史地看,優秀的創新,最終要被歷史納於傳統之中;歷史上所流傳下來的書體,都是當時的創新書體。任何時候傳統書體與創新書體都結伴而行,共同主宰書壇。中國書法史就是這兩種書派的更替史、綜合史。傳統書法的長河,是面向創新開放的。昨天的創新,可能會成為今天的傳統。東晉王羲之以「無非適我新」的超常能力,創造出了被舊體書家們稱之為「野鶩」新體,在後世竟佔據了主導地位形成書統。唐宋之後的劃時代的書家大家,都是當時創新的核心人物,他們為書法史創造了流派,流派書風也成就了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從而推動書法的不斷發展。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張金梁題《秦泰山刻石》

創新書風以其特有的魅力,往往會引吸習書者而形成流行書風。當然,流行書風之所以能流行,還有其它原因,總之可歸納為兩大因素:一是功利性。功名利祿的動力非常巨大,封建社會自命清高的士大夫,大都為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忙碌,當今社會更難免俗。漢代重「善史書」,唐取士設書科,明以善書授官,都成為書法熱及流行書風產生的主要動力。在以展覽為主要活動形式的今天,人們為了參展、獲獎、人會,有針對性的模仿、學習適合評委口味的書法,從而形成流行書風是不難理解的;二是學術性。即在社會文化大背景的作用下,使一批志同道合的學人,在思想觀念、審美觀點、創作手法上達成共識,產生了取法相似、風格接近、趣味相同、表現一致的書家群,從而也影響了一批追隨者而形成流行氣候。從實際情況看,多數人是將兩方面匯於一體,既寄託於審美及性情的抒發,又能滿足於自己理想和慾望實施,尤其是突變型書法愛好者,表現的尤為突出。

從當前突變型流行書風人員來看,可劃為三個類型:一是主導者,即突變流行書風的核心人物。他們都有較好的整體修養和書法傳統功力,他們基本上是在接受傳統書法過程中逐漸覺悟而走出來的。因為他們是在書法熱之初便露出頭角,所以容易在社會上造成影響而佔領陣地。他們的書法頗具特色,但還處於不斷自我完善階段;二是弟子群。由於各種書法教育形式,在突變流行書風的主導者周圍,聚集著一批門人。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其中有不少人有較好的知識結構和書學基礎。但多是在師傅的乳汁中滋潤成長,缺少師傅未出名之前的暗功夫,雖然有的已取得過不少榮譽,卻難免成為師傅影子之嫌;三是追星族。此隊伍龐大而成分複雜,總的來看,文化水平較低,審美意識較揭,創作能力較差,但卻是各種展覽賽事的積极參与者。他們在突變流行書風隊伍中,起著搖旗吶喊的作用。

從突變型流行書風人員的知識層面來看,主導者們雖創作能力較強,但由於時代的原因,知識結構參差不齊。他們的成名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是時代造就了他們。他們雖然在推向社會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充電補課完善自己,但總是臨陣磨槍應付需要,故不能居高臨下厚積薄發,不少人在較淺的藝術層面上逐漸結殼,前程可想而知;隨著書法高級教育的產生,不少知識結構好的青年人加入到了流行書風的研究學習行列。但由於塾式的專門培養方式,為早出成果,一接觸書法便讓其學習突變流行書風,缺少師傅們的艱苦煉獄,而成為暖棚里的花朵,枝葉脆弱,經不住風雨的考驗。較早的陷入做蠶自縛而不能自拔的局面,難有大成;至於追星族,大多數人的加盟帶有一定盲目性,其中功利的作用最大,或感覺新鮮而獵奇,或摹仿為了參展,或用之遮醜,或借之唬人……。他們的參人壯大了 流行書風的聲勢,但由於其對突變流行書風膚淺的理解和創作的錯位,將突變流行書風推向他方。故社會上有「寫不好字才搞流行書風」的看法,使突 變流行書風變成旁門左道的代名詞。不能否認,其中不少人將生活中的拙、丑直接搬到了書法上,成為人們稱突變流行書風為「丑書」的重要依據。

實際上,真正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創新書體書家,要具備比搞傳統書法創作更高的條件,諸如高層次的知識結構,全面的詩書畫素質,良好的參悟能力,深厚的臨池功夫,出色的構成水平,只有如此才有造就的餘地。突變流行書風要得到健康發展,必須用雄厚的創作實力去征服人,用高超的技藝去感染人,用高尚的審美情趣去吸引入。而尤為重要者,要將流行在高層面人才中展開,方能獲得 更大的創造價值。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張金梁題《秦泰山刻石》

從當今的突變型流行書風來看,重趣味、重感覺、重抒情、重形式,總之以非理性來表現個性。故而在取材上不同於傳統書風,他們不重著名書家和經典書作,而對那些不被一般人注意的非經典書法大感興趣。其取材大凡表現為兩種取向:一是邊 緣書體。即非成熟書體,如篆隸相摻、隸楷相雜者等。其由於沒有形成書寫模式和規範法度,所以在歷史上一直不被人們重視;二是民間書法。現代關 於民間書法的討論很多,但應該說明的是,不要認為出自民間或非經典作品都是民間書法,如很多在民間的士大夫、高級知識分子的書法作品不應算作民間書法。只有那些沒有受過嚴格筆墨訓練非知識分子的書作,才是真正的民間書法。民間書法,由於寫手不重法則規矩以及所書寫的非創作心態,表現出了濃厚的趣味性和稚拙氣,具有無拘無束、天真活潑、大朴不雕、憨厚純潔、粗獷直率的特點。 總之,這兩種書法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理性少而奇趣多,其不符合曆代士人所崇尚的「中和美」,因而其有較大的遊戲拓展空間,成為當代突變流行書風的主要取法對象。

「中和美」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它是在儒家思想數千年佔有統治地位的背景下產生的,是中庸之道在藝術上的反映。項穆《書法雅言》云:「無過不及」 「無怪無乖」,「圓而且方,方而復圓,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會於中和,斯為美 善。」②這不激不厲帶有倫理觀念的作風深入人心,直到現在還是人們判斷事物美醜的重要標準。突變型流行書風的作者們,對於「中和美」則不屑一顧,而崇尚「心齋」「坐忘」「頓悟」強調自身體驗行為去表現筆墨,那種游弋於自由世界,羽化登仙式的莊子夢蝶和天馬行空般的列子御風,令他們大為神往。特別是明遺民傅山「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③叛經離道的登高一呼,讓他們群情激昂感慨涕零。

事物總是這樣,特點與缺點往往是孿生兄弟,若一味的「不怕有缺點,就怕沒特點,」便會走向事物的反面而意與願違。從現在突變型流行書風作品看,大都在表現特點的同時,將書家自身的缺點也暴露無遺。如粗獷與粗野,稚拙與簡陋,奇怪與荒誕,誇張與造作,直率與了草……,兩者都只差一步之遙,而境界則天壤之別。過之便會走火人魔。這是最見底氣功夫能力匠心之處,一個書者的成功與否,就表現在其對這兩個方面度的把握。

應該說明的是,作為創新書家在創作上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從當前突變型流行書風作品看,少有達到如此境地者。既然反對傳統書法的執法不變,那麼就不能以複製殘經斷札為能事。可以學習民間書法,但不要創作出民間書法,如顏真卿吸收民間書法自成一格而雄視書壇,但顏真卿的書法,不是民間書法。要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的矯枉過正,保持書法藝術的學術性。

突變型創新書法,其要用非經典材料去構建高質量的殿堂。這正如當代廚師所面對的怎樣粗糧細作而別具風味一樣,是一個更能表現水平的問題。粗糧只有經過細作,體現出比細糧更好的口感、更高的營養價值、更雅的形式時,才能吸引人們與細糧爭寵。突變型書家亦是如此,怎樣將碑帖中的粗糧,經過自己的匠心獨運,使其產生色、形、味俱佳的眾人稱道的美餐,是面臨的最大挑戰。只有將 手頭的非經典作品材料,提煉出其精華而具有經典甚至超過傳統經典書法藝術時,才能令人神往。若將原來粗糙的筆法、簡陋的結構、錯亂的章法、猙 獰的神情直接搬在紙上,創新呼聲再高也無濟於事,只能讓人觸目驚心溜之大吉。還應該說明的是,書法中的意趣也如烹調中的調料,它只能起著調節、增強菜肴味道的作用,不能因味道將蔬菜與調料本末倒置,以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故而突變型流行書風在創作觀上應避免簡單化、庸俗化、檔次低下和民間玩耍層面,要提倡高起點、高風尚、高水平的創作觀。這就需要突變型創新流行書風,迅速建立自己的技法體系、審美體系和理論體系,使其創作更加科學化、學術化、深層化。

流行書風的出現,是特殊時期社會文化的產物,為書壇帶來不少生機和活力。但應該注意的是,流行書風只是過程,而不是目的。流行的宗旨是完善創新、創造傳統、豐富傳統。不能成為傳統的流行,是盲目流行。人們只有以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到其相生相剋的兩面性,引導它向有利於健康成長的方面發展,儘早具備成為傳統的條件,流行書風才具有歷史價值。


註:

①《歷代書法論文選》777、778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81年。

②《歷代書法論文選》526、527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81年。

③《明清書法論文選》542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見《二十一世紀天津書法論壇學術論文集》2002年天津人美)

張金梁著、梁繼編、沈鵬老先生題籤的《張金梁書法文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張金梁:論流行書風

《張金梁書法文集》後 記

余自一九八六年任高密師範專職書法教師,繼調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任教至今,從事學校書法教學整整三十年矣。人生也由而立之歲進入耳順之年,回首往事似乎彈指一揮間,令人不無歲月無情催人老之嘆。也正因今年如此特殊歲月,學弟梁繼編成《張金梁書法文集》以示志賀,良苦用心不言而喻。昔日趙之謙至友魏錫曾(字稼孫),竭盡心力搜集趙氏印稿詩鈔及散棄文字成帙付梓,趙氏題詞謂其「稼孫多事」;今之梁繼不辭勞苦費心費資為余出版書法文集,余跋尾稱之「梁繼好事」,二者喜出望外心生感激之情則一也。《文集》從余發表的一百三十餘篇拙文中選六十篇而成,付梓之前囑序,余意為此事從醞釀設計到付諸實施皆由梁繼一人獨立完成,應保持其編纂的原創性,不作前言而作後語更為合適。再者,可藉此機會懇請諸方家對文中學術錯謬不吝賜教,以便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希望在以後的續集、再集面世時,有更好的成果回報社會。

書籤為沈鵬先生賜題,對沈老的一貫支持表示真摯的感謝!

張金梁 丙申大暑于吉林大學味雪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張金梁斗方書法展作品欣賞(布局參考)
藝術觀點:成為少數派!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