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劉力紅:當孩子發燒的時候

劉力紅:當孩子發燒的時候


劉力紅:當孩子發燒的時候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燒是常有的事。過去老人們常說,小孩發一次燒便是長一次身體,這話實在有幾分道理。雖然,我們不能排除有的高熱會引發驚厥等危證,但畢竟是非常少的部分。小孩常見的發熱,大部分來自外感(類似西醫的上感或胃腸型感冒),多由傷風受寒或積食而來。

常見的外感發熱,若以醫聖張仲景的觀點,大都屬於太陽病,所謂太陽病其實就是肌表的病,肌表是毛孔肌腠(汗腺)的所在地,是人體最重要的散熱系統。一旦感受風寒,出於自我保護等多種因素,人體的肌腠會自然關閉,肌腠關閉,散熱便會大受影響,體溫升高便是必然的事了。認識到這一點,當孩子發燒時,父母們就不必過於緊張了。只要設法解散風寒,恢復肌腠的通暢,熱會自然而然地退除。倘屬外感初起,僅有鼻塞流涕,或畏寒、低熱,則民間常用的薑糖水(生薑、紅糖熬水)、蔥豉湯(蔥白、淡豆豉)、甚或是一碗熱點的酸辣湯都能起到解散風寒、暢通腠理的作用。而民間常用的捏脊,亦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一捏脊,孩子不免哭鬧,這一哭鬧,汗便岀來了,普通的感冒發燒,這一招往往就能管用。

常見感冒發燒的治療,在《傷寒論》里直接稱之為汗法。所以,汗是發燒能否退解的關鍵!但是退燒的汗在《傷寒論》中有明文規定,就是切忌大汗。為什麼很多孩子發燒後,家長或醫生給服退燒藥,燒退後不久又上來了。就是因為退燒藥服後,常常都會大汗,大汗不是祛病的汗,故而仲景說,這樣的汗「病必不除」!不除病自然就會傷身,所以,普通的發燒,實在不必服用令人汗出過多的退燒藥!汗以微微為度,皮膚潮濕了即可,這樣的汗一出,燒退了病亦退了,自然不會死灰復燃。

汗這一關把住了,接下來的就是飲食。太陽雖是主表,但內連脾胃,為什麼人一旦感冒發燒,胃口就差了?其實這是一語雙關,一方面太陽表病了,在里的脾胃也會受影響,消化功能會趨於弱化;另一方面,也是身體本能的保護。它提示我們,在發燒的時候,飲食宜清淡、宜減少,這個時候絕非進補的時候,絕非加強營養的時節!所以,《傷寒論》桂枝湯條下明文禁令,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我的師父崇漢先生強調,一旦外感發燒,基本只能進食白粥,最多加點洗凈的榨菜。現在許多孩子的父母沒有這個常識,認為孩子發燒,消耗大,一定要及時補充。殊不知這個時候的補充,不會成為營養,只能成為積,成為廢物,成為咳嗽的內因,成為復感的條件!

在孩子發燒時,只要父母們把好了汗和飲食這兩道關,便能使孩子的身體在每一次的生病中獲得成長。


延伸閱讀【劉力紅:陽氣是生命的根本!】

劉力紅教授認為,中醫是當之無愧的養生法寶。"中醫尚禮,西醫尚刑",他用一個形象的比方,剖析中醫和西醫的不同。

他認為西醫是疾病醫學,以疾病為研究對象:"通俗的說,就是這個不好,幹掉!那個地方不好,切掉!西醫就是"尚刑"的醫學";而中醫是健康醫學,以調養為研究目的,是"尚禮"的醫學。

"治國要靠"禮",亂世用重刑,禮部尚書和刑部尚書都是國家的重臣,刑過了,過於苛責;禮多了,過於迂腐。"劉力紅教授用治國的道理,比喻中醫、西醫缺一不可,但中醫通過自身途徑去生、養心、養性的理念,是健康的法寶。

中醫養生道法自然小病延年鍛煉肌體

劉力紅教授認為,現在很多人發燒都拚命地降溫,打青黴素、用清熱解毒的葯把熱度降掉,這種做法是違反身體的自然規律。

"發燒是由於寒氣入侵,渾身發冷。這個時候肌體感覺到冷,寒氣就是肌體的敵人,本應對付寒氣,讓身體感覺到溫暖;可是很多人"敵""我"不分,拚命幫助寒氣這個敵人,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

劉力紅教授告訴大家,發燒就打消炎針、用清熱藥品,體現了現代人的一個健康誤區--不容許肌體生病,藉助藥物用各種非自然的手段把肌體的病態消滅。

"肌體生病的過程,也是自身免疫力得到鍛煉的過程,在對抗病症的過程中,身體的適應能力得以完善。偶爾的小病隨他去,這是正確的健康理念。如果每次發燒都用抗生素消炎,身體就錯過了提高免疫力的大好機會。"

"很多腫瘤患者,都是平時不生病的人。就是由於平時身體很少生病,缺乏鍛煉免疫力的機會,面對大病無法抵抗。"劉力紅教授表示,平時經常生些小病的人,患腫瘤的機率比較小,這就是小病延年的道理。

中醫重辯"證""讓肌體說話"顯中醫精妙


劉力紅:當孩子發燒的時候


"充分讓肌體說話,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待肌體生病,這體現中醫的辯"證"理念。"

劉力紅教授分析,中醫強調的是證,西醫叫做癥候。中醫這個證有獨特之處:如果用病字旁的症完全是疾病,言字旁的證,不完全是疾病一面,因為它有肌體的主動性,而且揭示了機體本身採取何種方式去應對這個疾病,那麼中醫正是通過這種應對表達。

比如頭痛,有些人頭痛伴著脖子不舒服,有些人頭痛還伴著發冷,針對肌體的反映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中醫治病叫裡應外合。就是說只有把"證"讀懂了,才知道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幫助肌體,中醫的治療只是幫肌體一把。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於證的了解實際上是我們認識疾病、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大家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哪裡不舒服來發現肌體有什麼問題。

養生要呵護元陽生冷為健康大忌

"吃冰激淋、喝冰啤、穿露臍裝······現在的年輕人生活方式,受西方影響很多,外國人的體質和亞洲人的不一樣,冷飲和過短的衣服對我們的體質來說,是沒有好處的。"劉力紅教授由此引出一個養生關鍵詞--陽氣。

什麼是陽氣?劉力紅教授認為,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陽是溫暖的,萬物生長靠陽氣,生命也是靠陽氣,陽氣沒了生命就結束了。人都有死的一天,形體還在,只是摸起來是冰涼的,沒有熱度就是死了。

劉力紅從字形入手,解析陽氣和生病的關係:"病"與"冰"、"丙"同聲,"病"裡面是一個"丙"。從五行來講,甲乙代表木,丙丁代表火,火就是陽最集中的一個代表。

因為太陽很熱,火也是熱的,所以"病"就意味著火受傷害了,火受傷害了人就上病了。

劉力紅表示,如果不想生病就要呵護身體,也就是陽氣,陽氣受傷害了很難復原。他建議年輕人少吃冷飲,穿衣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肚臍一塊的保暖防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傳統文化:中國十大「三絕碑」,聞名天下!
《孝經》卿大夫章 第四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