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香火繚繞的普陀仙山 高僧面朝大海絕壁修行

民國時香火繚繞的普陀仙山 高僧面朝大海絕壁修行

在恐龍出沒的侏羅紀因為地殼運動,在浙江舟山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個面積僅有12.5平方公里的小島。後來在西晉太康年間開始1700多年的佛教文化沉澱,這裡成為了有著「海天佛國」之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普陀碼頭上等待香客的轎夫)

普陀山在佛教中的地位,正如普濟寺前一副對聯上寫的一樣「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這是更是著名的觀音道場,觀音文化是普陀山最大的標籤,常年佛光普照,香火不息。這些照片是民國時拍攝的普陀山的淳樸風貌。(常年坐在山道旁敲著木魚的修行僧人)

來到普陀山就必然是要登頂,有錢人嫌累是可以選擇坐轎子被人一直抬上去的。

普陀山本尊在山頂的佛頂寺,人們需攀爬700級台階登頂。前往普陀山的善男信女都身背一個黃色的頭陀帶,裡面裝著香木、銅錢。銅錢主要是給山道兩旁修行僧的隨喜。

普陀山上的比丘尼,身穿的是赤褐色的麻布法衣,雙手合十口中念著佛經。

在普陀山碼頭邊上就是著名的「短姑古迹」。相傳姑嫂二人相約來普陀禮佛,船停泊靠岸時,小姑子發現自己「大姨媽」來了,因此覺得不潔不敢下船。她嫂子就埋怨小姑子無福朝聖,便將其丟在船上自己拜佛。後來漲潮,船離開了岸邊,小姑子肚中飢餓,觀音化身村婦給它送來了吃的。嫂子回來一聽,再想到自己拜的觀音裙角是濕的,明白是菩薩顯靈。於是便有了這一聖跡。

香火繚繞的普濟寺,普濟寺興盛於南宋紹興元年,因這裡觀音靈驗而受到廣為信仰。

在普陀山面朝大海的絕壁上,一名修行僧人在「萬眾信仰」的斷崖上靜坐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八年抗戰拋頭灑血遠征緬甸 勝利後家破人亡飽受冷眼悲憤自殺
主動投日擔任首腦的三名漢奸 上海幫會組織七千人站台助威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