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央行下達聲紋識別技術標準,鼓勵將其應用至移動金融隱私保護

央行下達聲紋識別技術標準,鼓勵將其應用至移動金融隱私保護

一直以來,聲紋識別技術都因為不夠成熟而未被廣泛使用。而最近,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移動金融基於聲紋識別的安全應用技術規範(標準編號:JR/T 0164-2018)》,並將這一通知下達給了全國各大銀行及各類金融機構,標準的電子版也將擇日公布。

據了解,這一標準由中國建設銀行、清華大學、北京得意音通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發起,歷時3年研證,由央行批准頒布。標準修訂期間,在央行科技司主導下,發起單位聯合工、農、中、交等國內各大銀行,國家級測評機構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共同對標準報批稿進行了進一步完善。這是央行頒布的我國金融行業第一個生物識別技術標準。

此前,中國平安等金融機構也表示,與數字密碼相比,生物識別技術具有防偽性能好、私密性強、隨身「攜帶」等優點,將其應用到金融安全領域將會增強用戶的數據安全。此次,央行確定將聲紋識別技術應用到隱私保護上,這也預示著聲紋識別技術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作為生物識別技術中的又一新星,聲紋識別技術上下游產業將會被極大程度的帶動發展,也為生物識別市場注入一股強力。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為34.22億美元,2013年規模直逼98億美元,2014年突破了百億美元大關。預計到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模將達250億美元。

聲紋識別技術是是一種通過聲音可以判斷說話人是誰的技術,將廣泛應用於公司打卡、軟體系統登錄、家庭或公共場所的安防等多個場景中。相較於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聲紋識別也成為物聯網身份識別的一個入口,可以提供一些個性化服務。

對於技術的要求和管理,央行也給出了嚴格的劃定。據介紹,標準中重點在幾個方面做了強調:功能方面,明確了聲紋註冊、驗證、變更、註銷等環節的基本需求;性能方面,提出了採樣、抗噪音、防攻擊、抗時變等技術要求;安全方面,對聲紋信息採集、傳輸、存儲、處理、刪除等全生命周期進行了規範。

當然,不止聲紋識別,整個生物識別技術本身的成熟度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話題,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到金融等領域,生物識別技術因不成熟而帶來的安全性問題也亟待考證,如現在火熱的人臉識別技術,我們就可以用假面罩輕鬆破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殺熟是真的嗎?
被瘋狂吐槽的特斯拉無人駕駛,在他們眼中居然還有彩蛋解讀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