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警報拉響,今天這個日子不容忘卻!

警報拉響,今天這個日子不容忘卻!

原標題:警報拉響,今天這個日子不容忘卻!


80年前的今天,武漢淪陷。


80年前,中國人民正在水深火熱中浴血奮戰。


武大師生在國家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在教育抗戰、科學抗戰、文藝抗戰和直接浴血抗戰中揮灑自己的激情,為抗戰的最終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各種抗日救亡運動就在武大校園風起雲湧。武大師生成立了各種抗日救亡組織,致電當局、遊行請願,表達抗日訴求。


櫻頂·大學生俱樂部


抗日戰爭初期,周恩來等人曾在此進行抗日宣傳講演,號召青年學生到前線參加抗戰。



他們忘我地發表國難演講,進行抗戰宣傳,組織捐獻勞軍,收容戰區同學,開展戰時教育,實施軍事管理,為抗戰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服務。一批進步學生,他們深入城鎮、鄉村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許多人直接奔向抗日前線



↑ 抗日宣傳活動使武漢三鎮為之鼎沸


抗戰全面爆發後,武大師生踴躍捐款捐物,援助抗戰前線。例如蘇雪林教授將自己所有積蓄兌換成51兩黃金,悉數捐獻出。



被譽為「珞珈三女傑」之一的蘇雪林教授


1938年「武漢會戰」前夕,周恩來、鄧穎超、郭沫若就住在「十八棟」,蔣介石宋美齡寓居半山廬,國共兩黨高層在珞珈山攜手共謀抗日大計。當時的武漢和武大可謂全國抗戰之中樞。



周恩來、鄧穎超和美國作家斯諾在珞珈山的合影


蔣介石與宋美齡曾經居住過的半山廬




↑ 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參政員合影


1938-1946年,武大被迫西遷樂山,學校非但未因戰事而停止發展,反而名師雲集,英才輩出



武大西遷樂山路線圖



樂山時期的學校大門



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共有154名在校學生投筆從戎,參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與日軍直接作戰,許多人獻出了年青的生命



↑ 抗戰後期保留學籍學生名單(154人)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根據《武漢市人民防空條例》規定,今日下午16時進行防空防災警報試鳴


具體時間和試鳴方法是:

(1)16時整預先警報,鳴36秒,停24秒,持續3分鐘;


(2)16時15分空襲警報,鳴6秒,停6秒,持續3分鐘;


(3)16時27分解除警報,連續鳴響3分鐘。


屆時,請全校師生員工注意辨聽,聞聲毋驚,保持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



與民族共存亡,與國家共進退。愛國主義已成為武漢大學永不褪色的歷史印記,愛國情懷已浸入武大人的靈魂深處。


武漢大學


-luojia1893-


文字整理:陽霖


圖片:武漢大學校史館、校史片、新聞網資料圖

編輯:曉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大學 的精彩文章:

記錄鄉音,這群武大人在與時間賽跑!

TAG:武漢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