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大名士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本文共3676字,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建議收藏後觀看

後海南沿26號坐南朝北,是張伯駒故居。

去年路過還是老房子,能嗅出張伯駒的狷介氣,彷彿我到過的菩提迦葉。剛才出門散步,發現紫竹林後張宅翻建了,你倒是好好建啊。整個一個驢糞蛋,粗針大馬線的,原有的古樸內斂被誇耀成勾梁畫棟,張狂如小人乍富。門前一個諾大的垃圾處理場,瀰漫著酒吧街刺鼻的泔水味。

痴迷收藏,邂逅「潘妃」

張伯駒字家騏,河南項城人,號叢碧、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是袁世凱表侄,曾在吳佩孚、張作霖麾下官至旅長。後因厭惡內戰,棄仕從商,任鹽業銀行常務董事時開始收藏書畫。從民國起,張伯駒就不入流,即使關門念佛,仍不得活。

張伯駒有兩位太太,因志趣相迥,日久而味乏。38歲在上海邂逅20歲的「潘妃」,驚為「天女」。潘素,蘇州人,稍識字,通丹青,擅彈琵琶,在上海西藏-汕頭路「張幟迎客」,號稱「潘妃」。當時「潘妃」已與國民政府一中將談婚論嫁。遇張伯駒一見鍾情、心有靈犀後私奔北京。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1935年,39歲的張伯駒,納小自己18歲的潘素為妾,從此相濡以沫,把「蘇杭第一美女」熏染成帝京頭號青綠山水畫家,三次與張大千聯袂作畫。

為收藏「傾家蕩產」

《平復帖》是西晉大文人陸機手書真跡,距今已有1700年,比王羲之的手跡還早七八十年,是中國已見最古老的紙本法書,又是漢隸到草書過渡及章草的最初形態,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

1911年清室推翻後,《平復帖》流落到末代皇帝溥儀堂兄、恭親王之孫溥儒(心畬)手中。溥心畬開價20萬,張大千當中介不成,直到盧溝橋事變,張伯駒才以4萬大洋購得。潘素是蘇州人,彈得一手好琵琶,張伯駒在上海邂逅「潘妃」,就驚為天人,才情大發。提筆就是一副對聯,「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兩人雙雙墜入愛河,在後來的幾十年里,兩情一命永相連被張伯駒培養成山水畫家。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1941年,張伯駒在上海被綁票,綁匪索要200根金條。張伯駒來了少爺脾氣嘛,絕食好幾天,憔悴不堪。他對潘素說,怎麼樣救,救不救都不要緊。但一定要保存好我的收藏品。如果變賣了收藏平贖我,我就是死也不出去。伯駒冒著「撕票」危險,僵持了八個月,直到綁匪妥協,將贖金降到40萬,潘素和張家多方籌措才將張伯駒救出來。張伯駒離開上海,取道南京、河南來到西安,潘素將年幼的女兒張博彩托給西安的一位友人, 自己一人回京。將《平復帖》等國寶級字畫,縫在被子里,一件件運到西安。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平復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張伯駒提議故宮博挑選精品,經過審查論價收購。由於個別文物索價過高,國家拒收,張伯駒才出手購得。范仲淹的《道服贊》,是范仲淹為友人所制道服撰寫的贊文,是范仲淹傳世的唯一楷書。張伯駒舉債以110兩黃金購得。

《游春圖》是隋代畫家展子虔所繪,距今14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畫作,張伯駒忍痛將弓弦衚衕佔地十五畝的房院出售,加上潘素首飾,湊足200兩金條,將《游春圖》收藏下來。1952年,張伯駒和夫人潘素,把「傾家蕩產」的《游春圖》,以購時原價讓與故宮博物院。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游春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飄萍命運苦作舟

1957年,康生在革命群眾搜集的《張伯駒反動言論摘編》上,用紅鉛筆批了「極右」。8月30日、31日,戲劇界、國畫界連續兩天批鬥批鬥張伯駒。組織上找子女談話,「希望你們劃清界線」。兒子從此斷絕關係,女兒也不回家了。

以往觥籌交錯的張府頓時門庭冷落,瀟洒一生的張伯駒瞬間失去自信。沒有收入,只能靠「潘妃」賣工筆畫維持生活。獻寶不到一年,張伯駒就「天驕」變右派。捶胸頓足,沮喪之極:「想想自己看畫,有時也會看錯,假的看成真的,真的看成假的,是吧?人有時也會偶爾看錯嘛,對不對?那麼咱們國家那麼大,看錯一個人,也無所謂嘛。」話雖這麼說,民國四大公子,早已被整趴下了。

其間,1961年初春,無人問津的張伯駒夫婦,突然接到長春發來的一封來自長春署名宋振庭的電報:


「伯駒並潘素女士:

吉林地處東北腹地,物阜民豐,百業待舉,現省博物館急需有經驗的人才,若伯駒先生允許,可否考慮來吉林工作,翹盼待復!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宋振庭。」

十幾天後,又一封電報:


「伯駒先生並潘素女士:關於聘請二位來吉任職一事,已經有關部門批複,若無不妥,望能儘速來吉,一應調轉手續,以後再補辦。中國吉林省委宣傳部宋振庭」。

草木皆兵的張伯駒,不相信天下有如此好事,回電報:


「宋振庭足下台鑒:兩電喜獲,不勝惶恐。我因齒落唇鈍,多舛有錯,名列右派,實非所志。若能工作國家,贖過萬一,自榮幸萬分,若有不便,也盼函告。張伯駒」

沒過幾天後又了六個字:「電悉,盼速來吉。宋振庭」

張伯駒將自己所剩的全部書畫,共計30多件捐獻給吉林博物館作為覲見之禮。其中宋代楊婕妤的《百花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現存第一位女畫家的作品,這件被他視為最後精神慰藉的作品,也捐了出去。但張伯駒的命運繼續向下滑落。

青松挺且直

1957年初夏,陳毅元帥參觀由張伯駒等收藏家會同中國書法研究社共辦的明清書畫展覽會,大加讚揚。不日,將張伯駒請到家中:「你為保護國家文物令人敬佩,能喚起民族自豪感。你的詞有北宋風度。」兩人從此成為詩友、棋友。

1960年,陳毅老友、吉林省省委書記於毅夫赴京開會。陳毅對他說:「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張伯駒,目前境遇不太好,吉林省能不能給他安排一下工作?」。於毅夫回省後,囑咐省委宣傳部長宋振庭安排一下。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去吉林行前兩人去找陳毅辭行,陳毅「還在想剛才說的那事?想他幹什麼!人生一世,受點冤枉怕什麼,你還怕沒有弄清楚的那一天?」

「或者我真錯了?」「你會反黨、反社會主義?你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都獻給了這個黨,獻給了這個社會主義國家?這連峨眉山的猴子都不相信。」臨別送一個紙包,到吉林打開。張伯駒忍不住,偷偷打開,是陳毅的一幅字:「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1971年,「1號命令」戰備疏散,趕到鄉下,村裡面不喜歡沒用的老人,大隊書記「這裡養活不了你們,你們回北京吧。不然冬天會凍死你們的。」什剎海小院擠進了另外四戶人家,女兒張傳彩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1972年1月4日,陳毅彌留之際,神志清醒,提到張伯駒,說「很可惜……我們幫不了他更多。前幾天我向總理說了一下,恐怕他太忙了,顧不上這麼多。伯駒他們在北京,日子也一定很艱難……」見陳毅落淚,說「我的那副圍棋呢?快給我!」張茜遲疑後從書架上拿下一個大理石盒子,放在陳毅手邊。陳毅打開盒蓋,抓起兩顆晶瑩的玉質棋子看了看,這是他用了幾十年的心愛之物,古樸天然,黑白兩色玲瓏剔透。棋盤是黃楊木所雕,厚寸許,做工精緻。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這棋盤分為兩塊,這一塊就是我們共產黨;另一塊好比民主黨派、黨外人士,只有我們合在一起,才能成為一個棋盤。」張茜見狀「我今天就把它交給力生同志,讓他帶給張伯駒夫婦……」

一副對聯改變命運

1972年1月10日,八寶山,中共中央為陳毅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身穿睡衣,突然出現在八寶山。他走到陳毅遺像前默默肅立,又掃視一周,站在一幅長聯面前低頭不語。

「仗劍從雲,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山河,永離赤縣;揮戈挽日,契尊俎,豪氣猶存,無愧於平生,有功於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毛吟罷,說:「寫得好!」問身旁的周恩來「「這個張伯駒是什麼人吶?」周恩來想了想,說:「是位民主人士,是陳毅同志生前好友。」陳毅夫人張茜忙插話說:「主席啊,就是當年送您李白《上陽台貼》的張伯駒啊!他把『傳世第一字』、『傳世第一山水』都獻給國家了……」毛聽罷若有所思,說:「哦。他人來了沒有?」周恩來接過毛的話,故意大聲說:「一定照主席指示辦!」聲震靈堂。

周恩來馬上責成童小鵬安排,此前陳毅、章士釗都說過張伯駒困境,周恩來也批過「予以安排」,但由於問題複雜阻力太大,無法落實。此次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被「黑」了3年的張伯駒,戶口從吉林落回北京。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1978年9月,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批准吉林省文物局上報對張伯駒的複查結論,予以平反,恢複名譽。 1956年張伯駒將30年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平復貼》、杜牧《贈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無償捐給國家。擱我手裡頭這個東西雖然是我出錢買下來,但是不能為我個人來欣賞,要讓子孫後代欣賞,知道偉大祖國的文化是什麼,藝術是什麼。

1978年落實政策,張伯駒已是八旬老人。1982年初因感冒住進北大醫院,但級別太低,與七、八位老百姓擠在一間病房。張伯駒心緒不安,鬧著要回家,2月26日,女兒終於拿到領導「同意轉院」批示時,已停止呼吸。

張伯駒門前的泔水味,委屈大了

包括帝王在內的歷代收藏家,都在《平復帖》上鈐下了自己的印跡。只有張伯駒,不留絲毫痕迹。凡經手收藏的人,都在《平復帖》上獲利,惟獨張伯駒倒貼了一大把銀子,無償獻給國家。

別忘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皇朝遺珍—無底價特惠專場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康熙搖鈴尊,山寨四羊方尊
蘇軾《木石圖》,領銜第二輪秋拍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