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分體藍牙的價格底線在哪裡?99.9元包郵的 QCY 開箱測評

分體藍牙的價格底線在哪裡?99.9元包郵的 QCY 開箱測評

一、前言

樓主第一次接觸分體藍牙是在16年年底,當時看到 Jabra 發布旗下第一款分體藍牙耳機的時候,只覺得那就是心中的理想產品,於是不顧初代產品不完善的設計和高昂的價格,以1800元人民幣的價格入了 Elite Sport。時至今日,回過頭去看,這款產品相較於其他低價產品,雖然確實存在「有所值」的特殊之處,但是如果以性價比來論,說被「吊打」毫不誇張。但是無論如何,作為第一批分體藍牙耳機的擁蹩,樓主對於此類產品的前景表示無比的看好。

果然,在蘋果公司推出自家分體藍牙耳機 Airpods 並強行取消手機 3.5mm 耳機介面之後,全球各大手機廠商相繼模仿。這也在無形之中快速推動了相關產品的發展。時至今日,樓主先後接觸過的分體藍牙產品也有十幾款了,售價從19.9 到 2000 不等。當然,產品之間的體驗也可以說天差地別。那麼分體藍牙耳機的價格底線到底在哪裡呢?今天樓主要帶來的是這款售價 99.9 的 QCY 分體藍牙耳機的測評。

二、細節展示

開箱環節直接略過。這是 QCY 和 Jabra Elite Sport 以及華為 Freebuds 放在一起的對比照   

可以看到,在充電盒的造型上, QCY 更接近華為那種修長窄小的設計,而拋棄了作為第一代產品的那種相對方正而笨拙的外型。在體驗上,確實這種「棒狀」的盒子,無論是手感還是攜帶,都更加舒適方便。

不同於傳統的分體藍牙充電盒的有蓋設計,這款 QCY 別出心裁地採用樂無蓋造型   

但是無蓋也就意味著耳機更容易遺失。為了彌補這一個可能帶來的問題, QCY 的磁吸相較於樓主接觸過的其他產品要更牢固。但是與此同時,緊湊的充電盒也帶來了一個問題:拿取不便。

從上圖看,儘管在兩個單耳的邊緣都設計有缺口方便手指深入拿取耳機,但是由於耳機邊緣的圓潤倒角,加上缺口深度不足,以及耳機本身磁力較強,耳機在取出一小半的時候,非常容易滑落重新吸回底座——這是錯誤的操作。

正確的操作是:從中間的凹槽深入手指,輕輕向兩邊撥動,耳機輕鬆取出。

細心地值友可能已經在上面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細節:左右兩個耳機分別設計有指示燈   

不同於大部分分體藍牙耳機「有主次」的設計,這款 QCY 的兩個塞子可以單獨使用——這個設計其實已經在很多產品中實現,但是大部分品牌依舊只在右耳設計有指示燈指示耳機狀態,有的甚至全部沒有指示燈,比如華為的 Freebuds 。

樓主個人感覺,有指示燈指示對於用戶操作來說,可以做到心中有底;部分品牌為了整體美觀取消指示燈,也並非不可接受。

耳機在造型上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就是一個規則的腔體,連接一段入耳部分   

充電用金屬觸點的設計也是乏善可陳,甚至顯得有些奔放和呆板——樓主說的不是做工,而是大大咧咧毫無細節的樣子。做工上還是比較細膩,沒有一點點毛刺。

在金屬觸點旁靠近入耳部分,印有區分耳機左右的字母「L」和「R」,但是陰刻的字體線條細,深度淺,肉眼直視都不甚清晰,樓主在照片沒有辦法呈現

充電盒內部一覽   

可以看到,和所有其他有充電盒的分體藍牙一樣,兩邊是承載耳機的帶有磁吸設計的小孔,與耳機上金屬觸點(母)對應位置有兩個金屬的觸頭(公),觸頭旁則印有區分左右的字母「L」和「R」(此處清晰得多)。

在兩個耳機的一端(佩戴後位於下部),分別設計有一個用於接收語音信息的 Mic 口   

耳機拼接處縫隙清晰可見,但是手感光滑,無異物感。耳機整體倒角圓潤,用材雖然沒有什麼高級感,卻也談不上廉價,做工上可以說令人滿意。

充電盒的「菊花」竟然長在正面   

充電介面採用 Micro USB ,在這個 Micro USB 與 Type C 更替的時候依舊採用傳統介面,無疑是出於去庫存節約成本的考慮。某些廠商所謂的「幾乎所有用戶家裡都有 Micro USB 接線,替他們省錢」的言論真是有些侮辱智商,莫非貴公司存在的意義是做慈善? 扯遠了。

充電盒的背面     

同樣節約成本的還有充電盒背面的這張標籤。在幾乎所有廠商都採用噴繪印刷的時代,這貨竟然採用了反常的貼紙對產品信息進行標識,實在是充滿了濃濃的廉價感。不過話說回來,在採用貼紙的標籤中,這張做的不錯

充電盒背面除了幾個安全環保的標誌以外,還用英文標註了產品的生產廠商、生產地、產品型號、輸入電壓以及輸入電流等基本信息 。

關於這款 QCY 的外型細節大概就是這樣,順便貼上兩張與華為 FreeBuds 的尺寸對比    

三、體驗

可以看到,兩個耳機在外側各有一個實體的按鍵,除此以外沒有其他可以進行操控的設計。

由於按鍵的單一,因此可以通過耳機進行的操作並不多,只是簡單地暫停/播放(通話模式對應接聽/掛斷)以及音樂的切換——甚至連音量的調節功能都不具備,更不要說什麼主動降噪開關。

同時,受限於低廉的售價,耳機不具備重力感應感測器。這也就意味著,在聽音樂的時候,取出任意一個耳塞,都不會出發音樂暫停;也意味著,運動過程中,如果較專註,耳塞不慎掉落也不易察覺。

廠家畢竟還是敢寫,「高清降噪」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主動降噪是不可能有的——既沒有降噪 Mic ,也沒有降噪開關。當然,廠家可以說自己並沒有這樣宣傳。確實,廠家只說「降噪」沒有說「主動降噪」 但是被動降噪,也就是通過入耳式的密封性隔絕外界噪音,這樣的「黑科技」還需要你們告訴用戶嗎?

既然開杠了,樓主多說一句,「環境音監聽模式」又是什麼鬼?樓主手裡的 Elite Sport 確實有這個功能,在雙擊某按鍵之後,可以放大環境音,從而實現對外部環境更加敏銳的感知。但是這款 QCY ,請問你是如何實現這一功能的?

功能沒有不要緊,畢竟售價低。但是你別欺負我讀書少行嗎?

佩戴體驗來說,由於耳機並沒有加固佩戴的特殊結構,說不好聽的,就是最普通的入耳式耳塞去掉了原來的兩條線材,因此亮點是沒有的。那麼這個時候,其實更多的拼的是耳機的重量以及橡膠塞的材質。

當然,樓主一直認為佩戴體驗個體差別極大,具體還是因人而異。樓主個人認為正常工作生活佩戴沒有什麼障礙,但是不適合劇烈運動,戴久了有疼痛感(這一點大部分產品都一樣)

耳機連接比較容易,二次連接時只需取下產品,很快就會自動連上,連接成功時會伴隨有特殊的提示音,也可以根據指示燈狀態進行判斷。總體來說用戶體驗較好。

關於藍牙連接的穩定性,樓主還是要重申一遍:與播放設備關係極大!與播放設備關係極大!與播放設備關係極大!樓主以 Iphone 測試,藍牙連接穩定,10m 距離無障礙連接沒問題,聲音無斷續。

由於延遲一直不是樓主關心的問題——樓主只是用來聽音樂,延遲也無所謂。由於測試相對費時,樓主無法在這裡給出答案。各位見諒

最後到了判斷一款耳機最終的指標之一的聲音素質了。

這款 QYC ,聲音比較乾淨,表現也比較清晰。遺憾的是,聲音缺乏表現和張力,也就是典型的低音沒有彈性,高音又沒有爆發。聽音樂久了,你會覺得所有音調似乎都在一條線上,波瀾不驚。樓主意外地發現,這樣的聲音表現,用來聽聽大部分的民謠其實非常般配——一樣的慵懶,一樣的波瀾不驚……

四、總結

說句心裡話,在試聽這款耳機的日子裡,樓主心中關於「合格的分體藍牙」的價格被一次次刷新,以至於樓主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應該說,這款售價僅 99 的產品,從做工和綜合體驗上,完全對得起價格。甚至,如果產品賣 200 ,樓主也並不會有一點點的質疑。

但是不吹不黑,低價產品始終在造型上大同小異,沒有任何外觀上的辨識度,沒有任何加固佩戴的特殊設計,也沒有更優質的橡膠塞甚至記憶棉的塞頭供替換。甚至,耳機連最基本的音量控制功能都不具備,更不要談部分高端產品具有的心率監測,軌跡記錄等運動功能。

話說回來,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難道商家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嗎?難道消費者不懂這個道理嗎?並不是。

當下市面上大量低價分體藍牙產品的湧現,正是迎合了大量的基礎消費者的需求。如果從這一點來說,樓主本文展示的這款 QYC 絕對稱得上性價比爆表——至少以樓主目前的見識來說是這樣的。

這樣一款外觀小巧但是中規中矩,聲音乾淨但是沒有張力的產品,會是你的選擇嗎?

歡迎關注樓主,樓主將在未來給各位帶來更多分體藍牙的測評——從 20 元到 2000 元,樓主從不拒絕任何一款分體藍牙的產品體驗 感謝閱讀。

本文作者極果見習體驗師:天何言哉

本文由極果見習體驗師天何言哉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第四代屏幕指紋+AI超大廣角,vivo X23黑科技滿滿!

TAG:極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