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召喚狙擊死神:蘇俄內戰缺乏「高科技」,特等射手大放異彩

召喚狙擊死神:蘇俄內戰缺乏「高科技」,特等射手大放異彩

文|白孟宸

如果將西線和太平洋戰場中狙擊手作戰的環境比喻為煉獄,那麼蘇德戰場上的狙擊作戰,絕對是一場地獄難度的對決。除卻極度惡劣的環境,落後的基建設施等帶來的困擾,蘇德兩軍狙擊手和特等射手對隱蔽、偽裝和射擊的普遍掌握,讓任何一名狙擊手都很容易成為對手瞄準鏡十字線鎖定的目標。然而,相比於其他戰場,二戰最偉大的狙擊手和最經典的狙擊對決,幾乎都是在東線地獄般的環境中產生的。而且這一地獄般的旅程還催生了未來幾十年社會主義陣營對狙擊作戰的普遍重視。

二戰蘇德戰場上,偽裝隱藏在草叢中的蘇軍狙擊小分隊,狙擊手使用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

蘇俄內戰的人才和知識儲備

早在20世紀20年代,德國人和蘇聯人便開始圍繞狙擊作戰進行聯合研討以及學術和技術交流,此時德國受限於凡爾賽條約,無法公開發展軍事技術,不能隨意研製軍用裝備。而蘇聯軍事工業尤其是光學工業相比西方水平顯得極為原始而落後。更重要的是,理論上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塹壕里見識過狙擊作戰的可怕,那麼德國人是否可以稱為是蘇聯人狙擊方面的老師呢?

但事實上,蘇聯人才是有知識儲備,適合擔任老師的那一方。雖然沙皇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乎沒有打過什麼像樣的狙擊作戰,更沒有像英國人那樣建立起一套基本的作戰理論和裝備體系。但是十月革命以及隨之而來慘烈的蘇俄內戰,卻從地獄召喚了可怕的狙擊死神。蘇俄內戰對於軍事歷史學家而言,是一場「低端戰爭」:交戰區域面積極為廣袤、雙方兵力卻極為有限,以至於兵力彷彿是撒到大鍋里的胡椒粉,看不出多少作用。武器方面受限於沙俄的軍事工業水平,因此紅軍和白軍的裝備都相當原始,步槍是最主要的武器,裝甲車、飛機和大炮甚至機關槍都是不多見的「高科技」。彈藥和其他補給品始終處於短缺的狀態。但在這樣一個彷彿19世紀的戰場上,紅軍和白軍的特等射手卻大放異彩。

1922年7月蘇俄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設立「優秀射手獎資歷章」。1925年西伯利亞軍區司令羅伯特·艾德曼要求在每一個步兵連訓練並配屬6名特等射手。這一命令通常被認為是蘇聯狙擊手發展史的起點。

艾德曼的特等射手4年後在「中東路事變」中給中國軍隊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擾。有3名士兵的戰果都超過了9人。考慮到此時蘇聯紅軍並沒有配發專業的狙擊瞄準鏡,這樣的戰果已經相當可觀。就在這一年,蘇聯的軍事學術體系和軍事工業體系同時將針對狙擊的研發工作提上日程。

正在持槍進行分列式前進的蘇聯共青團員隊伍,攝於20世紀30年代的莫斯科。

1929年蘇聯高等步兵學校設立了蘇聯第一個「射擊」課程,這個課程實際上就是為了訓練特等射手而設立的。需要指出的是,蘇聯高等步兵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研力量來自原沙俄奧拉寧鮑姆皇家步兵軍官學校射擊教研組。因此到20世紀30年代,整個「射擊」課程中經常能見到參加過蘇俄內戰的紅軍或白軍人員。課程的主講教員莫洛佐夫日後主持建立起了蘇聯的狙擊作戰學術體系,在衛國戰爭期間晉陞為中將。最出名的射擊課程教官之一是蘇俄內戰期間在克里米亞與紅軍作戰的雅科夫·斯萊什科夫中將。蘇聯坦克名將巴托夫在高等步校學習時曾聽過斯萊什科夫的課,據說很多參加過蘇俄內戰的紅軍指揮員在上課時都很緊張,「彷彿在打仗」,因為斯萊什科夫會從對手德軍角度不留情面地批評紅軍指揮員的指揮藝術。

同在1929年,蘇聯著名的群眾射擊運動組織者亞歷山大·史密斯基為蘇聯紅軍的莫辛-納甘M1891步槍設計了第一種光學瞄準鏡。據說這套瞄準鏡脫胎於當年蘇聯從西方引進的小口徑運動步槍瞄準鏡。蘇聯全民軍事體系的教育系統此時已經普遍開展青少年射手的培養。蘇聯國防、航空和化工建設援助協會在20世紀20年代末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在全國建立射擊興趣班和靶場。但是,軍事工業尤其是光學工業的落後,最終還是極大地影響了蘇聯軍隊發展狙擊步槍的努力。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甘肅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縣,傳說本地人是古羅馬軍團後裔,真相?
慈禧嬌縱兒子造成同治讀奏摺都費勁,對光緒疾言厲色致其性情壓抑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