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莊子:逍遙的人生就是得不喜失不憂!放空自己才能放飛自我!

莊子:逍遙的人生就是得不喜失不憂!放空自己才能放飛自我!

在中國哲學家中,莊子是最遺世獨立特立獨行的一個,他傲視王侯輕視富貴崇尚逍遙,他摒棄世俗追求審美,是思索最深刻、精神最純粹的智者。

在先秦的哲學家中,孔子汲汲於功名,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他的哲學是現實和理性的,仁義禮智信是他對人的規定和理想。孟子是個暴脾氣,在王侯面前絕對是一副傲嬌的樣子,他追求大義凜然的大丈夫精神,崇尚仁政和實現王道理想。孔子和孟子屬於此岸的哲學家,此岸即現在即世俗即生活,是現實的理性的哲學。而莊子與老子屬於彼岸的哲學家,彼岸即超脫即無為、清靜自然、即審美,是一種超越塵世、脫離文明、最好擺脫包括身體在內一切物役、行役的枷鎖,心靈徹底自由無依無靠,走向逍遙之境。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屬於道德和倫理的學問,它教人如何治理人生,而道家是治理心靈的學問,它教人如何治理那茫然無措,狼奔豕突的心靈。

莊子:逍遙的人生就是得不喜失不憂!放空自己才能放飛自我!

老子是人生的智者,他深刻地看到了人生和社會的反面,莊子則是一位超越人生的至人,他看到了人生和社會的內核。人由物而化由氣而生,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於塵土,歸之於塵土,人的一生無非是氣聚、氣散的過程。生時朝霞滿天,死時落日燦爛,生與死無非是生命的不同階段不同形式而已,死亡就是回歸大道。所以當莊子的老婆去世時,莊子高興地敲鑼打鼓坐地高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在俗世中沉浮的朋友惠施,顯然達不到莊子的超脫境界,還罵莊子是個無情漢;連一向洒脫的明朝小說家馮夢龍都寫小說來咒罵莊子。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莊子的思想無疑是超越於世界、超越於塵世的,他就像一個跑得太快的行者,前面是無邊的黑暗和寂寞,後面無人趕上。莊子顯得如此的寂寞。是的,哲學家就應該寂寞,寂寞是哲學家的宿命。

莊子的超越之處在於,他對生命的價值和自由的深層思考。莊子認為人的生命如同萬物一樣皆有靈氣,靈的價值就在於擺脫物役,達到逍遙之境。人們都追求自由,美國人甚至說不自由勿寧死,但莊子認為身體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真正的自由是取消一切依靠,取消一切功利,有時候甚至連有目的的審美都可以取消,達到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無滯無礙的逍遙之境。按照莊子的想法,人生就像在一個大魚缸中遨遊,看似自由自在,但拘束無處不在;看起來很美麗,其實很悲哀。當人們還在讚美情人之間相濡以沫艱難相愛的時候,莊子卻冷笑一聲說,不如相忘於江湖。表面上的苦愛,實質上卻痛苦不堪,愛其實不是手段,愛是我們的目的,愛不是做給別人去看,而是兩顆心緊貼在一起時候的溫暖與安然,所以當你不愛的時候,不如一別兩散,各自生歡。

莊子:逍遙的人生就是得不喜失不憂!放空自己才能放飛自我!

莊子就是這麼冷酷,因為他看到的是人生中最深層次的東西,而我們也許只會看到表面的風光,卻看不到內心的彷徨。

莊子哲學的核心是「齊物論」,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站得足夠高視野足夠寬的話,就會發現,萬事萬物其實都是一樣的,都遵從於自然大道,雖然形式上千差萬別,但道的內核卻異曲同工。所以西施的美和東施的丑一樣;狙公給猴子的朝三,與暮四一樣;生與死一樣;成功與失敗一樣。有的人鐘鳴鼎食朱門大院,有的人一貧如洗衣不裹腹,有的人起高樓,有的人宴賓客,到頭來卻還是「食盡鳥投林,落得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人生的苦,來自於慾望,來自於對比,來自於心的不自知,而離苦得樂,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儒家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實現人生價值,這才是快樂;佛家認為人生本虛無,人生下來註定痛苦,唯有成佛才得快樂;而道家則認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順應自然大道,虛空自己的心靈,才能得到快樂。莊子齊物論的觀點給我們的人生有三點啟示,按照這三條路去走,人生將會變得異常輕鬆。

得不喜失不憂,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按照莊子的「齊物論」,我們的生活就很容易了,因為你要是用這種眼光來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的話,你的心就會輕鬆起來,《莊子秋水》中說:「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只分之無常也」,意思是說,得到榮譽和富貴利祿,你不必狂歡狂喜;失去了這些東西,你也不必耿耿於懷哀愁憂愁哀傷。莊子站在了人生的最高處來看人生,既然一切都齊物,當好運來臨時,你不必手舞足蹈;當災難臨頭時,你也無需哀愁憂懼,因為這就是生活的常態。就像你不必為花開而欣喜,為花落而傷悲一樣。春天來了她還會離開,太陽升起它仍然會落下,你何必有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哀嘆呢。莊子的哲學是整體系統的哲學,萬事萬物的增長必然是另外一個事物的消減,快樂來了,也許伴隨而來的是悲傷的滋長。你在這裡得到的,必將會在另一處失去。因此我們要把得看得淡一些,把失看得輕一些,就像《菜根譚》中所說,「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得與失存乎一心,心寬了,世界就大了,心靜了,則人生處處桃花源,正所謂「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莫讓繁華遮望眼心靜則安

在莊子的養生哲學中,最重要的是「心齋」與「坐忘」,這也是他養生的重要的學問,是走向人生逍遙境界的初步但最為關鍵的步驟。《莊子人間世》中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之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者,心齋也。」

意思是說,心志專一嗎,不用耳而是用心去體會,不用心去體會而是用氣去感應它的作用,氣是虛空而能夠容納萬物的,只有大道能虛,人心能達到與道相合的虛空境界,這就叫做心齋。

人生和世界都是虛空的,因為只有虛空才能包容萬物,只有虛空才能抵達道的境界。心是我們靈魂的主宰,它容納的多了,心就不自由了,只有它空無一物的時候,靈魂才能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樣達到萬法歸一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治身莫如治心,心空則闊達,闊達則格局廣闊。

「坐忘」又是什麼呢?《莊子大宗師》中庄子借顏回的話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道,此謂坐忘」。

意思是說,忘記自己的形體,擺脫自己的聰明,如此身心的束縛都被擺脫了,身與心與大道合而為一,這就是坐忘。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我們很難達到,但我們可以學習這種讓心放空的精神。所謂「心齋」就是擺脫心的束縛,去除在心中的名韁利鎖。莊子提出,現實的枷鎖固然堅固,但真正束縛我們的還是心靈的枷鎖,如果我們能夠像蘇東坡所說的那樣,「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話,忘卻了蠅營狗苟的俗世生活,我們就可以達到人生的自由。

莊子說,「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也,動與過也」,體外的刑罰用的是金和木製成的枷鎖,而內心的刑罰則是精神的折磨。莊子的意思是說,肉體的痛苦固然可怕,但真正可怕的是欲求的不滿,是慾望的膨脹和靈魂的拷問,是內心的悔恨。總而言之是心的不安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心安是救贖靈魂的唯一途徑。

如何才能去除心靈的枷鎖,求得一處心靈的桃花源呢,按照莊子說法,就是給心靈做個減法,減少點慾望,要知道眼前的繁華既非你所有,更非你一人之所有,適當將心放空,才能放飛自我,適當減少些功利,心靈才會達到審美的境界。

莊子:逍遙的人生就是得不喜失不憂!放空自己才能放飛自我!

少一些心機,做個快樂的傻子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莊子的哲學是反智的,因為按照莊子逍遙遊的追求來說,人類有智慧就會有追求,有追求就會有所待,有所待就會讓物慾塞滿內心,如此,就無法取消所待,帶來生命和靈魂的不自由。

莊子認為人無所求,才能在淡然無味的生活中體會到生命的快樂和生活的精髓。他說,「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你有本事有技巧,但你一生勞碌辛苦;你有聰明有才智,但一生憂慮恐懼。如果忘記技巧和聰明的話,我們就可以無憂無慮自由的遨遊,如唐人所說的「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自由自在。

因此,聰明人往往自以為是,愚笨人往往斤斤計較,因為他們的心被世俗和物慾所充滿,做不到虛空,自然就不能夠容納萬物,自然就不能夠超然物外。因而人生是痛苦的,所以你縱然聰明,但你可以活得傻一些,傻其實就是平淡,因為「人間至味是清歡」,只有平淡才能長久,才能在人生的咀嚼中保有悠長的回味。

所以人生的快樂之道就是多一些大道的純真,少一些世俗的機心,做個快樂的傻子,這就是莊子教給我們的人生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全真教主王重陽之所以牛,竟是名字改得好!一文搞懂他名字來歷!
老子和莊子的逍遙之道!掌握了六大快樂法則,人生將天高雲淡!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