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44年3月19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此時的明朝只剩下江淮以南、江南、西南地區,但是這個時候南明好歹還有半壁江山。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44年4月22日,清軍和吳三桂軍在山海關外打破李自成軍,李自成近二十萬精銳全軍覆沒,並逃回北京,4月30日,李自成逃亡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撤退。此後11月,山西、京師、山東等地盡歸清軍,河南半壁,包括開封、淮州等地歸順南明,而此時南明與清軍開始正面對抗。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45年3月,多爾袞將軍事重心東移,命多鐸移師南征。此時的南明弘光政權不是在想著如何抵擋清軍,而是在進行這激勵的黨爭,並爆發了「南渡三案」,「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這三大案嚴重的削弱弘光朝的凝聚力,為其快速滅亡埋下伏筆。同時武昌的左良玉不願與李自成正面交戰,以「清君側」為名,順長江東下爭奪南明政權。馬士英被迫急調江北四鎮迎擊,致使面對清軍的江淮防線陷入空虛。史可法時在揚州雖有督師名義,卻實無法調動四鎮之兵。一月中,清軍破徐州,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之後,1645年5月,南京失陷,1945年6月,江南重省,稅收重地江南省被清軍徹底佔領。弘光政權被滅後,南明從此四分五裂,再無統一的核心領導機構。各地有野心的宗室紛紛自立,先後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應天的偽太子王之明(1645年)、撫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宣布監國。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46年,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監國稱帝,並迅速得到各省的承認。而此時的清朝由於宣布剃髮易服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剃髮易服的抗清鬥爭,清朝後方徹底陷入動亂之中,一時無力繼續南進。原本這是南明最好的機會,只可惜南明內部依然派系林立,黨爭不斷,最重要的是就連明朝的統治者隆武帝還在於紹興的魯王爭奪正統地位,各自為政,互相攻擊,可以說南明白白浪費了這一次反擊的機會。1646年6月,清軍兵分兩路由仙霞關、分水關進逼福建。8月,隆武帝被亂箭射殺於汀州府衙,9月19日,清軍佔領福京。10月,清軍佔領浙江、福建全境。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47年,11月廣東全境、湖广部分被清軍佔領,但這個時候大順軍余部出現在抗清鬥爭最前線,挽救了危局。其李自成的余部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明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12月,郝搖旗、劉體純在全州擊敗清軍,進入湖南。此時的南明開始有了轉機。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48年,大順軍余部又同何騰蛟、瞿式耜的部隊一起,在湖南連連取得勝利,幾乎收復了湖南全境。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再起,清江西提督金聲桓、清廣東提督李成棟、清廣西巡撫耿獻忠、清大同總兵姜鑲、清延安營參將王永強、清甘州副將米喇印先後反正回歸明朝, 清軍後方的抗清力量也發動了廣泛的攻勢。一時間,永曆政權名義控制的區域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還包括北方山西、陝西、甘肅三省一部以及東南福建和浙江兩省的沿海島嶼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49年,雖然1647年和1648年,南明出現巨大的轉機,這二年南明收復了很多的領土,但是南明依然在進行的黨爭卻徹底的毀掉了這二年的成果,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年七月初十日,清軍圍困南昌,城破,金聲桓投帥府荷花池死,就在南昌城陷的同一天,何騰蛟在湘潭被俘,六天後在長沙被殺。此時江西等地重新被清朝佔領。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50年,正月瞿式耜,張同敞在桂林被孔有德俘獲,後二人堅貞不屈,被殺。三月初一日,李成棟部突圍信豐城,清軍乘勢尾隨追擊。李成棟部大亂,將領紛紛南竄,李成棟在渡河時墜馬淹死。清軍重新佔領湖廣,南明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直到1651年,大批明軍先後降清。先後丟失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兩廣、兩湖等地。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52年,歷政權接受孫可望和李定國聯合抗清的建議,定都安龍府。不久,以大西軍余部為主體的明軍對清軍展開了全面反擊。李定國率軍八萬東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復湖南大部;隨後南下廣西,取得桂林大捷,擊斃」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復廣西全省;然後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陽大捷,擊斃」清「敬謹親王尼堪,天下震動。同年,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取得敘州大捷、停溪大捷,克複川南、川東。孫可望也親自率軍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東南沿海的張煌言、鄭成功抗清軍隊也乘機發動攻勢,接連取得磁灶大捷、錢山大捷、小盈嶺大捷、江東橋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的一連串勝利,並接受了永曆封號。一時間,永曆政權名義控制的區域恢復到了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兩省大部,廣東、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但是在十月,劉文秀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寧戰役中被吳三桂僥倖取勝。而孫可望妒嫉李定國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逼走李定國,卻在寶慶戰役中失利。東南沿海的鄭成功也在漳州戰役中失利。所以明軍在四川、湖南、福建三個戰場上沒能擴大戰果,陷入了與清軍相持的局面。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53年,李定國率軍兩次進軍廣東,與鄭成功約定會師廣東,一舉收復廣東;清廷在永曆七年、八年招降鄭成功,鄭成功為了不破壞和談,消極與李定國會師,導致肇慶戰役跟新會戰役失敗。此時南明再次丟掉湖廣和廣東等部分地盤。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54年,孫可望欲自立,大臣吳貞毓等奉永曆命欲召李定國護駕。事情敗露之後,孫可望派遣鄭國舉兵問罪,最後孫可望以「盜寶矯詔、欺群害良」擬罪,賜吳貞毓自縊並斬吳以下十七朝臣。此時南明和清朝陷入相持階段,兩方都無太多的進展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56年,鄭成功取得泉州大捷,1657年又取得護國嶺大捷。同年王興率部取得文村大捷,確保了南明在廣東沿海的抗清據點,維持了西南永曆朝廷和東南鄭成功部之間的聯繫。但此時由於孫可望秘謀篡位,引發了南明內訌,李定國擁永曆帝至雲南,次年於曲靖交水大敗孫可望,孫可望勢窮降清。 [38] 孫可望降清後,西南軍事情報盡供清廷,滇黔虛實盡為清軍所知。此時,南明徹底的陷入的滅亡的倒計時,廣西、湖廣、廣東全境被清軍所佔。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58年,四月,清軍主力從湖南、四川、廣西三路進攻貴州,年底吳三桂攻入雲南。1659年,正月,清軍下昆明,佔據雲南,永曆帝逃亡緬甸,二月,吳三桂及趙布泰、尚善等率清軍與李定國部激戰滇西磨盤山。六月,鄭成功稱招討大元帥,率十餘萬水路大軍,在崇明島登陸,開始北伐,接連取得定海關大捷、瓜州大捷、鎮江大捷的勝利,一度兵臨南京城下。鄭成功、張煌言海上抗清聯軍秘密遣使至贛州與抗清英雄李玉庭聯繫,爭取呼應。被清朝臣子湯斌查獲。湯斌將使者交與江西巡撫蘇宏殺害,並報請清朝移兵守南安。李玉庭爭取湯斌支持抗清,被湯斌告密,被俘後凌遲處死。湯斌藉此染紅頂戴,官至工部尚書。 然而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最終失敗,撤回廈門。此時南明只剩下雲南和四川部分地盤,南明也已經無力回天,清朝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最後一步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59年,八月二十八日,朱由榔由滇西逃往緬北。這實際上已標誌著南明滅亡了,此時南明在中國境內已無任何立足點。1660年,李定國、白文選親統明軍入緬迎回永曆,緬軍殺使者,明軍與緬軍大戰於緬北,明軍大勝,後接旨退兵。1661年年,三月,鄭成功率領將士25000,分乘幾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準備奪取台灣為新根據地。同年八月十二日,緬王以飲咒水盟誓為名,殺害了永曆朝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監;十二月初三,緬王受到於壓力,將永曆帝及家屬送交清軍帶回昆明。1662年,正月,台灣荷軍向鄭成功投降。四月十五日,永曆帝與兒子朱慈煊被吳三桂絞殺在昆明;鄭成功二子鄭經在思明與乳母私通,加上當時鄭芝龍在北京被殺,又聞永曆帝朱由榔在雲南遇害,鄭成功數痛攻心,於五月初一日病逝(據最近考證是被暗殺);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國在真臘得知永曆帝死訊,也憂憤而死。1664年,八月,夔東十三家抗清失敗,李來亨全家自焚,明朝在大陸的抵抗結束。此時的南明只剩下台灣一省。

從地圖上看南明的消亡史,南明曾有無數次重建大明的機會,可惜……

1683年,施琅大敗劉國軒,攻克澎湖,給台灣造成極大軍事壓力,同年延平王鄭克塽降清,靖王朱術桂攜五妃自殺殉國,全國最後一支明朝抗清勢力覆滅。自此南明徹底宣告滅亡,清朝正式統一全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