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歷史」?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歷史」?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歷史的車輪不斷的向前,過去的一切會成為今人爭論不休的話題,而今人還終將變為過去,再次的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所謂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說起三國,不得不提的就是那次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的赤壁之戰了。關於這次戰役,後人卻有著很多不同的觀點,從他們流傳後世的詩篇裡面可見一斑。

晚唐「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曾經寫過一首關於赤壁之戰的詩,題目便是《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我撿起一支沉在水底細沙之中卻還沒有完全銷蝕的折斷的戟,仔細的清洗之後才認出來這是前朝赤壁之戰的時候留下來的。倘若當時的東風不與周郎方便,二喬就要被鎖進銅雀台了。

杜牧經過了著名的古戰場赤壁,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敗,從而留下了這首詩。從最後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不難看出,杜牧認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主要是倚靠著那場東風。

赤壁之戰使用的是火攻,一場東風從而讓曹操的船隊毀於一旦。否則,恐怕結局就會反寫,連東吳前君主的妻子大喬還有周瑜的妻子小喬都會被曹操擄走,關進曹操用來行樂而修築的銅雀樓之中受辱,二喬的命運如此,可想而知整個東吳的命運又會是什麼樣子。杜牧似乎更是偏向時勢造英雄,他認為周瑜的勝利有很多是僥倖的成分。

同樣的一場戰役,在蘇軾的筆下卻又有了別樣的風采。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水浩浩湯湯向著東方流去,浪花淘盡千古的歷史人物。營壘西邊,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周瑜鏖戰的赤壁。巨石直插雲霄,巨浪拍打著岸邊,激起的浪花像是雪一樣潔白。江山如同畫卷,一時之間湧現出了多少歷史人物。

遙想周瑜當年的風采。小喬剛嫁給他,而他正當芳華。手裡拿著羽毛扇子,頭上戴著綸巾,只是談笑之間,雲淡風輕的就把敵人的戰船燒的灰飛煙滅。而我今日得以在曾經的戰場遺迹參觀神遊,笑自己的多情,早早的就生出了滿頭的白髮。人的一生像是一場夢一般,且用這一杯酒來祭奠這輪明月。

蘇軾的這首詞不難看出,他對於周瑜是充滿著崇敬讚歎。他肯定周瑜對於歷史的推動作用,他年少有為,意氣風發,鎮定自若的指揮著赤壁之戰,只不過在談笑之間就輕鬆的贏得了戰爭。

杜牧更支持著是時勢造英雄的觀點,而蘇軾反倒更贊成著英雄造時勢。其實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不同的看法呢?杜牧寫詩的時候相較蘇軾寫詞的時候要更年輕一些,他也有才華有抱負,但是他所欠缺的就是一陣「東風」,只是自己生不逢時,沒有伯樂能發現自己這匹千里馬,所以才一直不得施展才華。而蘇軾已經到了「生花發」的年齡了,可是他卻依然壯志未酬,空有一腔熱血,這個時候他只能通過憑弔偉大人物來抒發自己心頭的失落。

英雄和時勢之間更像是相輔相成,沒有任何一方是絕對的,但是關於歷史人物的爭論卻還是一直都沒有停止。

文 | 西北(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一條運河二名勝,一片姑蘇一片聲
草木知秋:你可知什麼是木樨花?她開了,秋便來了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