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率部出征,曹魏群臣認為難以獲勝,為何曹睿卻堅信不疑

司馬懿率部出征,曹魏群臣認為難以獲勝,為何曹睿卻堅信不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發生在司馬懿遠征遼東期間,主人公為司馬懿。原文如下:

懿令南寨人馬暫退二十里,縱城內軍民出城樵採柴薪,牧放牛馬。司馬陳群問曰:「前太尉攻上庸之時,兵分八路,八日趕至城下,遂生擒孟達而成大功;今帶甲四萬,數千里而來,不令攻打城池,卻使久居泥濘之中,又縱賊眾樵牧。某實不知太尉是何主意?」懿笑曰:「公不知兵法耶?昔孟達糧多兵少,我糧少兵多,故不可不速戰;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勝。今遼兵多,我兵少,賊飢我飽,何必力攻?正當任彼自走,然後乘機擊之。我今放開一條路,不絕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陳群拜服。

於是司馬懿遣人赴洛陽催糧。魏主曹睿設朝,群臣皆奏曰:「近日秋雨連綿,一月不止,人馬疲勞,可召回司馬懿,權且罷兵。」睿曰:「司馬太尉善能用兵,臨危制變,多有良謀,捉公孫淵計日而待。卿等何必憂也?」遂不聽群臣之諫,使人運糧解至司馬懿軍前。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盤踞遼東的割據勢力——公孫淵集團與曹魏交惡,出兵十五萬進犯中原。魏明帝曹睿聞訊後,派司馬懿統兵迎敵。其間司馬懿大軍遭遇大雨,進攻不利。曹魏群臣認為此戰難以獲勝,但曹睿不為所動,認為司馬懿必能找到破敵之策。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曹睿口中的「臨危制變」, 意為面臨危難時具備緊急應變的能力。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明帝紀》中的「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

小說中描述的這則故事,在歷史上有跡可循,發生在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當時司馬懿面臨的問題也確如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因為兵力不及公孫淵,加上道路泥濘、氣候惡劣,司馬懿的進展並不順利。故此,此戰從二月份開始一直持續到八月份。

不少曹魏大臣認為司馬懿難以獲勝,但曹睿卻堅持認為司馬懿必將克敵制勝。故此才有了「臨危制變」這句成語的出現。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曹睿的這一判斷是完全正確的。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征戰,司馬懿最終殲滅了公孫淵勢力,正式將遼東地區納入曹魏帝國的版圖。從這則成語故事中也可看出司馬懿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魏明帝曹睿的知人善任。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九五:如何評價張既,四個字足以概括
關羽明明被射中前額,為何卻變成左臂中箭,原來不改還真不行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