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援朝老兵口述|朱五欣:我守的陣地是111號

援朝老兵口述|朱五欣:我守的陣地是111號

原標題:援朝老兵口述|朱五欣:我守的陣地是111號


【編者按】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1953年7月,朝鮮半島戰火熄滅。三年間,先後有約290萬志願軍入朝參戰。1958年10月,最後一批中國志願軍將士從朝鮮回國。值此六十周年之際,澎湃新聞·請講欄目刊發一組志願軍老兵的口述回憶文章。



口述:朱五欣(河南籍抗美援朝老兵)

採訪:朱浩頡


整理:朱浩頡


時間:2018年7月27日


憶昔參軍時,豪言猶在耳


我叫朱五欣,河南洛陽人,1935年臘月十九生人,在家排行老二。由於是農村人,受教育時間晚,16歲還在村裡上小學讀五年級,但也多少算個文化人不是?那時候弟弟還小,大哥年長几歲,去了西安討生活。他一走,村裡徵兵的說要去抗美援朝,要求每戶有三個娃的必須出一個保家衛國,本來年齡不夠要求的我也只得去湊數。解放軍啊……站在報名隊伍中,我的思緒漸漸被拉到了三年前,我第一次見到解放軍的時候。


三年前,解放軍解放洛陽,隊伍正好在我們村駐紮。他們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宣傳的一樣,是真的來解放勞苦大眾的。和說一套做一套的國民黨軍隊不同,他們不僅不把村裡的房子佔為己用,只是睡在院子里,拿柴火墊在身下;而且要使用什麼東西也都會和村民打好招呼。為了犒勞作戰將士,一位首長和村裡的老人商量著將一頭肥豬買下,打好條子,說解放後可以憑著條子去區政府領錢。可別說,這條子可不是廢紙一張,解放後,真的憑此換回了報酬。這和見什麼拿什麼的國軍不是一路人。


想著想著,我已隨著隊伍走到前頭,為首的軍官見我瘦弱(當時我只有三十多公斤,名副其實的小豆芽),便安慰我說我們這些孩子不會送上朝鮮前線,頂多在東北學習知識。畢竟,好男兒志在四方,有了這樣的安慰再加上少年人想出去闖一闖的夢想,我,成為了洛陽暫七團的一名士兵。


在洛陽訓練的日子持續了兩月有餘,期間新兵們學習了共產黨政策,國際形勢,每天訓練的內容也只是常規的跑步,出操,練習隊列,與其他士兵別無二致。終於,到了前往東北的那一天。


帶著從家背來的大衣、被子、鞋,我們排隊登上了「悶子車」,這種火車車廂就和現在的貨車一樣,除了頂上開個天窗外,連個窗戶也沒有,車內也僅僅鋪上了一層乾草。戰士們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車上解決,大號的時候就把車廂門拉開,對著外面上廁所。隨著越來越靠北方,解手時甚至會被凍上,令人哭笑不得。


七天七夜後,列車抵達吉林通化。在這裡,暫七團被編入第一軍,我也變成了第一野戰軍第一軍301部隊二團一營一連的一名戰士,我們也被告知,即將進入朝鮮前線。在通化,我們依然接受著訓練。這回可是來真格的了,訓練的目的是讓我們迅速適應戰場,並且這是在異域和外國軍隊戰鬥,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掌握簡單的外語。在接受了包括行軍,隊列,射擊,擲彈的練習和朝鮮語以及英語等簡單辭彙的教學。如朝鮮話中的「老鄉」,「水」,「吃的」等,英語的「放下武器,繳槍不殺」。直至此時,我們才明白,戰爭離我們,真的是近在咫尺了。

為了祖國的明天


十餘天后,由吉安出發,我們「雄赳赳,氣昂昂,踏過鴨綠江」,到了陽德郡。再往後的鐵路已被炸斷。戰士們只得步行前往前線,艱苦的日子這才算開始。


攜帶著配發的步槍、50發子彈、四顆手榴彈、乾糧,以及從家中帶的衣被,部隊化整為零,為躲避轟炸,每日需白天睡覺,晚上趕路。休整時自然是沒有營地、被褥的,戰士們各自找到樹杈,窩在上面,忍著刺骨寒風,挨過一日,出發時,身上早已蓋上一層薄冰。


即使如此,也無法完全躲開敵機的轟炸。群山中經常出沒著敵特的身影,一旦發現志願軍行軍的身影,便打信號指引轟炸機前來。待到我軍戰士上山追捕,特務早已溜之大吉。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我軍傷亡慘重。有時遇到敵人轟炸,有些遇難者只剩下一些殘骸,倖存者們將他們的名字留在屍體旁邊,等待後面上來的人回收。可不等走出一百米,又一波轟炸來襲,將原先收集好的屍體殘肢與姓名標籤炸毀,變為焦黑一片。從而使得犧牲戰士的身份不得而知。失蹤的人由於無從知曉是否通敵,也就無法被定為烈士,因此無法享受烈士待遇。


身處異鄉,氣候的嚴苛以及敵人的威脅是一座時時壓在我們肩頭的大山,而朝鮮老鄉的關懷卻如幽夜中的一盞燈火給我們些許溫暖。無論停戰前後,朝鮮老鄉對志願軍的態度一如既往地尊敬,見到就鞠躬,這是朝鮮老師才能受到的待遇。有時,在老鄉家借宿,由於溫度過低,戰士們的鞋襪都已上凍,無法脫下。朝鮮老鄉見到志願軍戰士就如見到親人一般,連忙把自家的炕讓給戰士休息,自己則睡在寒冷的外屋。戰士們趕了一天路,倒在炕上便睡,也不去管結冰的鞋襪。可第二天醒來時,卻發現自己的腳暖烘烘、熱乎乎的,一看,發現朝鮮老鄉將戰士們鞋上的冰暖化,將襪子洗好烤乾,使得戰士們第二天趕路更加舒適。志願軍戰士看著憨厚笑著的老鄉說不出話來。雖然語言不通,但朝鮮老鄉依然明白這些中國軍人不遠萬里來到朝鮮是為了幫助他們抗擊侵略者,是朝鮮的好朋友,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對志願軍施以援手。


能夠依靠朝鮮老鄉幫助的時候是極少的,經過兩年的戰爭,朝鮮境內已幾乎看不到成規模的城市,飽經轟炸的朝鮮早已滿目瘡痍,倖存者也自身難保,時刻處於飢餓和轟炸的恐懼下。一次執行任務時,我們曾路過一座朝鮮老鄉的房子,熱情的老鄉還邀請我們進屋喝水休息;可待到任務完成返回營地時,這座房子已在聯合國軍的轟炸下成為一片廢墟。只留下一個一兩歲的孩子抱著死去的母親哭叫,還不時去喝奶,似乎不明白為什麼母親一動也不動了。看著此情此景,我向戰友說:「這就是我們出來打仗的目的,為了不讓這樣的慘劇發生在中國同胞身上!」


到達前線,由於我們部隊抵達朝鮮的時間晚,幾次大型戰役已經落下帷幕。我們接到的任務大部分是防守陣地。在陣地中,我們每日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坑道,交通溝,貓耳洞。聯合國軍的火炮十分猛烈,此時戰士們只能趴在貓耳洞里躲避,有時由於土質鬆軟,貓耳洞被炸塌,我就被埋在了土中,還需其他戰士將我挖出來,蓬頭垢面,好不狼狽。炮火覆蓋以後,敵軍的步兵就開始推進。迎接炮火洗禮時,志願軍都在坑道中躲避,抓緊時間吃東西補充體力。炮火一停,立馬進入防禦陣地,連剛吃下去的一口食物都來不及下咽,否則敵軍將會直接摸上防禦陣地,使我軍傷亡慘重。將敵人擊退後,新一輪炮火又將來襲。每日的任務便是這樣的場景一次次上演。


很多戰士都是第一次參加戰爭,面對槍炮聲總是瑟瑟發抖,我自然也是如此。但怕有什麼法子呢?命令下來就得服從,否則督戰隊可不是吃素的。漸漸地,與這些槍聲、炮聲混熟了,只靠聽就能聽出是什麼槍、什麼炮,炮火離自己的位置有多遠,慢慢也就不怕了。有的膽子小的士兵,每逢戰鬥就懼戰、怯戰,每每躲在後方,說來也奇怪,這類人的運氣總是不好,子彈、炮彈總朝著他們去,反而一直奮不顧身衝鋒在前的戰士有概率能生還下來。


聯合國軍的裝備同樣比我軍精良。志願軍雖有蘇聯的部分裝備與空中支援,可主要使用的武器仍是從解放戰爭乃至抗日戰爭中保存下來的,與聯合國軍裝備差距懸殊。如聯合國軍有一種地雷,踩到後,五個地雷同時爆炸,其中有照明彈,能夠讓敵軍看到我軍位置;還有彈射到空中再爆炸的地雷,使戰士們無從躲避。還有一種蝴蝶雷,展開布置後,只要碰到它的「翅膀」就會爆炸。聯合國軍甚至還有這樣一種步槍:調好標尺後,就能讓子彈在射出到一定距離後下墜,擊中看似不可能的位置。


在這樣補給線中斷,裝備差距懸殊的情況下,我軍為何能與聯合國軍僵持三年之久,並最終將聯合國軍趕回三八線內呢?其中發揮了最主要作用的便是志願軍將士鋼鐵般的戰鬥意志。戰士們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遠赴異國作戰,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自己的祖國不重蹈在朝鮮土地上發生的一切。聯合國軍則不同,有些國家甚至沒有派出本國軍隊赴朝作戰,而是選擇僱傭軍隊來朝。這些僱傭軍雖然武器精良,但並沒有拚死作戰的勇氣與覺悟。在他們看來,這場戰爭就是你掏錢我打仗,斷沒有為了一場生意賠上性命的做法。一次與被俘虜的僱傭軍交談。有僱傭軍問道:「你們來這打仗,一定能賺很多錢吧?」志願軍戰士搖搖頭:「沒有發錢。」「那就是有女人?」「也沒有。」僱傭軍很奇怪,他們理解不了,為什麼這群「傻子」什麼都賺不到還要來這異國他鄉挨餓受凍,甚至死在這裡。志願軍戰士也無法和他們解釋清楚自己來這的目的。或許,這就是最終獲勝的原因吧。

戰鬥時刻


除了白天要防守陣地,晚上戰士們同樣不能歇著,經常需要去敵軍陣地偵察。偵察任務雖不會遇到大波敵人,但卻是最為驚險的,需時刻打起精神,提防敵人出現。當然,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一次,班長領我和其他兩三個戰士去敵軍陣地偵察。越過鐵絲網後,迎面遇上三名敵人。雙方都很緊張,互相拿槍指著對方,僵持不下。眼見局勢越來越劍拔弩張,此時,班長率先開槍,將為首一名敵軍擊斃。令人驚訝的是,我們並沒有迎來預料中的反撲,反而另外兩名敵軍拔腿就跑。回到陣地後,班長向長官請功。但觀察員卻表示沒有聽到槍聲。班長只好又派了兩名戰士將敵軍屍體抬了回來,戰士們在黑夜中循著原路再次潛入敵軍陣地,竟發現那具屍體仍在原地躺著,想來另外兩名逃跑的敵軍怕受處分沒有向上級報告。被擊斃的敵軍是一個英國人,穿著灰色軍裝,避彈衣,當然,在這麼近的距離內,即使穿著避彈衣也無濟於事,避彈衣被打了一個大洞,染著血跡。擊斃一名敵軍,這才算給我們記了一功。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頒發的三等功獎狀。


還有一次,晚上接到偵察任務,共出去7、8個人,還有一位副連級的指導員。在敵軍陣地前,他不幸踩了地雷,就是前文介紹過的新式地雷。我和其他戰士在後方還沒來得及支援慘劇便已釀成,最終僅回來了兩三個人。其中有一個是我孟津老鄉,他將犧牲戰士的武器裝備都背了回來,有五六條槍,十幾顆手雷。回去後長官表彰他的勇敢,能夠在大家倉皇撤退時仍記得搶回裝備,給他記了二等功,後來調到軍部當了警衛員。


戰場也不總是殘酷的,有時發生的事情也讓人哭笑不得。一次,排長帶領我們幾個戰士去森林中偵察,由於視野昏暗,不辨敵我,竟然和友軍兩個班交起火來。最終戰鬥勝利,俘獲「敵人」後,才恍然發現:這不是我們衛生員嗎!回去後,排長就因此事受了處分,後來就失去了他的消息。


我還聽過一個趣聞,叫「一車高粱米換一車美國貨」。那時志願軍剛剛入朝,敵軍也不認識我軍。我軍的一輛運糧車一時迷路竟闖進了美軍陣地。雙方語言不同,敵軍也不知道這輛車是敵是友。可我們司機知道啊,這是闖了美國鬼子窩了!他瞅准機會,衝上了另一輛美國軍車,連帶著一車美國士兵返回了自家陣地,順帶繳獲了這批美國裝備。


戰爭時期即使有苦有樂,但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從來不會告訴你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像戰士們每次上戰場前總要寫好遺書,每人再發一布袋,將自己用不到的東西裝入,如果回不來,就將袋子寄回家裡,算是遺物。危險從來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突如其來。一次,我和其他兩名戰士被派去森林砍柴,其他人都說平常炮彈不會往那裡打。可偏偏這次去砍柴時出了岔子,我們三個人的站位距離不過一兩米,炮彈就在我們幹活時落下,我幸運地安然無恙,其他兩名戰士卻一死一殘,其中就有我的老鄉,我們把他的屍體裝入布袋收殮,寫上名字,送往後方。


在這樣的殘酷環境下,人們免不了泛起思鄉之情。我當時還是個小孩子,這種情緒還不算強烈。有一個戰友來朝前就已成家,叫劉凱軍(音),他隨身帶著孩子的照片,我們是老鄉,平常也聊得來,他有一個筆記本,寶貝得很,從不讓別人看,一日,我仗著老鄉的關係偷偷翻開看,裡面赫然是當兵走時他妻子寫給他的兩句話以及一縷青絲,好讓他在想家時看著,令人唏噓。


一日,他和我談起,我們出來打仗是為了什麼?說是為了共產主義,但那究竟是個啥?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嗎?還是吃得起「土豆燒牛肉」?為了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拚命有意義嗎?後來漸漸也就想開了,即使我們這一代過不上這樣的日子,能夠為下一代爭取到也算不枉此生了。現在看來,當時戰士們的願望不是早就實現了嗎?

入朝作戰七個月後,1953年7月27日晚10時,交戰雙方停戰。


停戰後的日子


停戰協議簽署之初,雙方仍不互相信任,過了一段「冷戰」日子。受中立國要求拆除炸毀戰壕後,又馬不停蹄在三公里外又挖出了一道道戰壕。漸漸地,大家似乎明白一時半會是打不起來了,這才有所放鬆。我被調入了師政治部文化科,管理文藝電影器材等,給戰士們放電影解悶。對戰士們的管理也不似以往嚴格,只要提交申請,便可輪流回國探親,部隊會開條子,戰士們憑條便可在規定時間內乘坐火車往返。我因職務要求,常常需要回國辦事,在安東市的接待站領東西,因為不知何時能辦好,開給我的條子是空白的,可以自己填寫。與戰士不同,軍官無法隨意回國,但其家屬能在有人帶領的情況下前往朝鮮探親。我便利用職務之便在安東接待過我們科科長崔平原(音)的妻子,將她帶到朝鮮。


時間一點點流逝,轉眼到了1957年。我由於戰爭時期的出色表現,政治部副主任曾許諾回國時安排我讀軍校,當個職業軍人。可我的幾個同鄉早就厭倦了軍旅生涯,加上當時有傳言說接下來要直接把我們拉到中東參加兩伊戰爭(原話如此,有誤,應該指的是去支援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鬥爭),大家都不想去,成天嚷嚷著要拉我回國,看架勢寧肯回去要飯也不肯在前線待著了。拗不過他們,我向上面申請,於這一年和同鄉一起退伍,回到了故鄉。



朱五欣老人的軍裝與紀念品。


志願軍戰士們的現在


與我們這些平安回國的幸運兒相比,最不幸的當屬那些被俘虜的戰士了。他們中有一部分通過俘虜交換換回,一部分被處決,一部分被擄去台灣。十幾年前我去台灣時,就見到了這麼一位被擄去台灣的志願軍戰士。老人此時85歲了,屬67軍,家在河北省張家口。當俘虜時,敵人在他身上刺字:「反共抗俄,殺朱宰毛」,中刻「效忠黨國」,此舉與古時刺配何異!老人因為身上有這些印記,夏天再熱也不敢脫衣服,現在如此高齡也沒有成家,每日在公園門口以賣水為生。與我談起朝鮮戰爭,老人的眼淚止不住往下掉,他有著俘虜的身份,在台灣活得生不如死,就算回大陸也是恥辱,只得逢年過節向大陸方向磕幾個頭來聊表思念。


六十多年後的現在,很多老兵已經離世,也有很多活著的老兵生活困難。政府雖然推出過優惠老兵的政策,但礙於各種情況沒能在全國推行。希望國家沒有忘記我們,人民沒有忘記我們!


「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我守的陣地是111號,這邊227號,那邊1385號。」


採訪者朱浩頡與朱五欣老人合影。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中國人民志願軍駐防朝鮮問題研究(1953-1958)」暨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8年暑期社會實踐學生自組團隊「尋光者」訪談成果,指導老師田武雄,團隊參與人:趙楚楚、史龍飛、方超、李瑞敏、趙靜、朱浩頡、韓一葦、林小龍、馬雯佳、田愛容、李揚、周敏、蘇培英、向瑤、楊新茹、王天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被燒毀的不僅僅是兩千萬件文物,巴西兩百年記憶被「切除」
俞曉群五行占:木不曲直之傷國財力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