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二戰製作軍服為啥不用棉布?有講究

日本二戰製作軍服為啥不用棉布?有講究

原標題:日本二戰製作軍服為啥不用棉布?有講究


最近在看一本陸軍後勤部出的書,《日本陸軍經理部》,方知日本士兵的軍服很有講究,拋棄了原來的棉質衣料,這還因為一個人的建議。


(日軍操練圖)


軍服源自軍隊,日本的軍隊在明治維新前的江戶時期,是從歐洲最大的常備軍國家——法國——引進而來的,當時日本稱其為「洋服」。


穿上制式統一的服裝後,軍服就被賦予了特別重要的意義:階層管理。


人一入伍,社會地位和家庭名望等影響力全無,一切都根據部隊封閉系統重新劃分階層,而軍服就是身份的標誌。

你可以不服某個人,但只要他的軍服比你的多一顆星或一道線,他就是你的長官,你就必須服從他,來不得半點抵觸。



(日本士官合影)


1868年戊辰戰爭時,日本最大的軍火商大倉喜八郎向兩軍供應火藥,他發現部隊軍官都穿著呢絨料的軍裝,而士兵的軍裝面料是棉的,一下雨很快就沾到身上,士兵們個個像個落湯雞,嚴重影響形象。


大倉就找到陸軍後勤部,就是陸軍經理部,說出了這一原因,建議軍服全部改為呢絨面料。然後說這個任務可以交由他的服裝廠。

陸軍經理部沒有答應他,但在之後的軍服製作中採納了大倉的建議,全部以呢絨面料制衣。



(大倉喜八郎,1837-1928)


呢絨,又稱毛料,是用羊毛羊絨製成的高檔面料,日本為此大量進口了澳洲的羊毛。在1930年代初期的關東大地震、經濟危機的影響下,舉全國財政之力,為陸軍更換了質量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軍裝。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陸軍經理部收到的信息是,日本對我國的戰爭是一場短期戰爭。但沒想到七七事變後一打8年,這一下拖壞了日本。

「在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辛苦儲備……多年的儲備很快消耗殆盡,真讓人體會到了消耗戰的滋味。」



(日軍軍服)


為此,日軍內部下令愛惜軍服,以天皇之名訓示:「你們的軍服是天皇陛下賜給的……應該感到光榮,應該愛惜……」

然而,士兵們置若罔聞,對軍服還是沒有珍視。


怎麼辦呢?


日軍又訓示說,這軍服你們要是愛惜,你們的弟弟、兒子入伍時,就能用上好的被裝,反之,如果不愛惜,壽命減少,團里的被裝就緊張,你們的親人入伍就不得不使用劣質的被裝。



(日軍操練)


這下說動了日軍士兵,他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為了給弟弟兒子省軍裝,盛夏時節,有的團下令:平時士兵一律只穿褲衩,只在執勤、演習、外出時穿軍裝。


於是,士兵們都是從早到晚都是光著身子跑來跑去。



(配圖)


從陸軍經理部吐槽軍服苦衷可以看出,日本是資源小國,不但作戰用的石油、金屬需要從外國進口,即便軍隊的軍服面料,羊毛、棉花等也必須依賴進口。且不說14年抗戰拖垮了日本,事實上七七事變一開始,日本國力就緊張吃不消了。


==================


文獻參考:柴田隆一、中村賢治《日本陸軍經理部》(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日本投降後,中國不準稱鬼子為「戰俘」,而用了個很文雅的名字
周總理男扮女裝的照片見過嗎? 找找哪個是他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