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縱使生命再苦 生活卻可以是「甜」的

縱使生命再苦 生活卻可以是「甜」的

可儒家卻說縱使生命再苦,生活卻可以是「甜」的。他們說:「孔顏樂處」,即便吃著粗茶淡飯,飲白水,彎起胳膊當枕頭,這也是一種充滿樂趣的生活。

它提倡的的是不計較外在得失,不在乎處境順逆,都可以保持積極的樂以忘憂的人生態度,以一生求君子之道。

孔子就過著極具儀式感的生活。《論語·鄉黨》中便詳細敘述了他在容色言動、衣食住行等方面所恪守的禮儀,人前人後,大事小情,孔子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君子之道」,在「求仁」的路上孜孜以求。

只是他的生活被套上了過多的條條框框,限制於嚴苛的「禮教」,又顯得過於死板,也因此遭到詬病。

可是從本質上,他認真對待每一天的生活,這是對的。但對普通人來說,有儀式感的生活,只要心中有禮,可以做到行為自由,達到孔子所說「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狀態。

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去過,是從心底願意為了這一天的時光投入自己百分百的努力,讓每一天都成為不後悔的日子,過的更有意義。

因為儀式感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不是簡單的形式感。商朝的開國君主湯在澡盆上刻上自我告誡的銘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警示自己要永不滿足。

這是發自真心的對自我的鞭策,而不是「作秀」的展示。湯每天提醒自己要精進,要革新,這就是一種儀式感,正如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

只不過他們將內心中莊重嚴肅的「儀式感」通過外在的形式具體化,將這些表現出來,會使得他們更加認真的對待每一天的生活,並且對未來的自己始終充滿新的展望。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有新的期待,新的追求。

生活中的儀式感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資金有限,時間有限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對你的生活充滿熱情與鬥志。

越王勾踐被兒子夫差擊敗,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他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終換得回國的機會。勾踐害怕自己會貪戀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決心,所以他晚上睡覺不用棉褥,只鋪上柴草作為墊子。

他又在屋頂掛上一隻苦膽,時不時地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這是他在生活中的儀式感,也成為了推動他不斷奮進,堅持到底的燈塔。

生活中的儀式感,不僅會鼓舞自己,還可以給別人帶來幸福。你對生活的熱情是充滿感染力的,會傳遞給他人強大的生命能量和生活的溫暖。

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人在砌磚,一個人問他們在幹嘛,第一個說他在砌磚,第二個說他在養家糊口,第三個說他在建造世界上最美的宮殿。

第一個人只把砌磚當成砌磚,對工作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久而久之很可能失去幹勁。第二個人把工作當成是維持生活的工具,對工作本身缺乏認同和熱愛,也無法長期維持積極心態。

第三個人則將工作和事業結合起來,這類人最容易取得成就。

因為他對工作足夠投入與甘願付出,每天的工作都充滿熱情,這就是從心底使生活具有儀式感。和這種人一起工作,也會受到鼓舞。充滿正能量的儀式感,總可以讓一個人煥發出明媚的光彩。

讓生活具有儀式感,沒有具體的行為規範,僅僅是要求你珍視並認真對待每一天。因為對儀式感而言,最重要的是三個字:不隨便。

儀式感是讓你在做一件事之前,你會始終清醒的認識到:你願意並且可以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你確信自己盡了全力去做一件事,你堅定了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

生活沒有重啟和倒退,每走一步都需要發自內心的認同,才不會經常活在懊惱後悔之中。所以時時刻刻保持「儀式感」,可以讓你更加清晰的意識到認真生活的重要性並踏實去做。

人的一生很短暫,要經歷的事卻很多。但無論生活多麼兵荒馬亂,多一絲儀式感,給明天多一點信心,讓自己依舊嚮往自由與遠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路漫漫:雖然很辛苦 也要堅持往前走
犯錯和改正都容易 難的是發現錯誤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