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看懂WiFi規格的奧義,讓你秒變無線路由器導購磚家!

看懂WiFi規格的奧義,讓你秒變無線路由器導購磚家!

本文作者:cloud_kim

家用WiFi設備如何選擇?你問我幹啥?應該問你自己啊!

歡迎來到「Kim工房」,今天來科普重新命名的WiFi規格世代,並談談次世代的802.11ax有何過人之處。

2018年10月,Wi-Fi聯盟(Wi-Fi Alliance)借著推廣802.11ax新標準的機會,正式對WiFi規格世代進行重新命名。主流標準802.11n改名WiFi 4,主流標準802.11ac改名WiFi 5,新標準802.11ax改名WiFi 6。不要問前三代標準去哪兒,既然都是過去式,相逢何必曾相識。

誠然,WiFi標準啟用全新命名系統,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讓WiFi規格的新舊與高低更直觀更友好,不過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而已。WiFi規格的高低不完全由世代決定,它還受多重技術因素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再科普一把,順便解讀一下WiFi 6到底溜不溜?

友情提醒:本文純粹講道理,不推薦任何產品,授人以魚很簡單,但Kim較瘦偏偏不走尋常路,就是要授之以漁。至於家用WiFi產品究竟如何選擇,本期課程結束後,請你來告訴我!

本文概況:

〇、WiFi溜不溜

一、協議

二、調製

三、頻寬&頻段

四、空間流

五、WiFi速率演算法

六、OFDMA

尾巴、終端才是王道

全文8000字,圖片24張。

〇、WiFi溜不溜

所謂WiFi,就是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用於無線區域網(WLAN)的通信技術。

講真,直到今天才知道WiFi已經發展到第六代,之前那堆亂七八糟的802.11命名序列顯然不是面向普通消費者,撇開非主流的11ad和11ah不談,光是下列主流標準就足夠讓人懵逼。

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802.11ax……

當前WiFi主流標準是11ac,但它只支持5GHz頻段,因此11n仍是2.4GHz頻段下的另一股主流。2017年8月,新標準11ax隨華碩新品RT-AX88U一同步入消費視野,然而這款次世代無線路由並未即時發售,而是在一年之後被再次發布,實在耐人尋味。

事實上,華碩(ASUS)對待11ax的態度非常超前,家用無線路由的另外兩位大佬,網件(NETGEAR)與領勢(LINKSYS)明顯要謹慎得多,至今仍未發布相關產品,甚至吹起押注11ad的非主流風向,難道血統正宗的WiFi 6就這麼不被業界看好?

至少Wi-Fi聯盟還是樂觀的,根據他家最新調研報告預測,2018年度全球WiFi相關產業的(直接與間接)經濟價值高達2萬億美元,到2023年更有望增長至3.5萬億美元!其中,美英法德日韓是全球WiFi最發達(財)的國家。

(較瘦,你車速太快,都跑題了……)

咳咳,先來看看華碩次世代無線路由的WiFi規格,參數信息還算直觀清晰,簡單說RT-AX88U是一款AX6000無線路由器,支持4空間流,11ax協議下2.4G理論帶寬1148Mbps、5G理論帶寬4804Mbps,兩個數值累加為5952,向上取整即6000,因此叫AX6000。

同理,隔壁網件家的無線路由也是這麼標定,旗艦款R9000是AD7200規格,即AD4600+AC1733+N800,再向上取整。

老實說,目前家用WiFi市場直接採用各頻段理論帶寬累加值來標定WiFi規格的方式,簡單粗暴且極不嚴謹,因為單從累加值無法直觀透視它分解後的帶寬構成,普通消費者光憑累加值根本無法判斷設備規格的高低。關於這個問題,Kim較瘦早在去年就吐槽過,詳見前期課程《紙上談兵系列 @ 篇一:如何選無線路由器》,此處不再贅述。

那麼本期課程的問題來啦……

1148、4804、1625、1733,理論帶寬的數值並不太工整,既然商家喜歡向上取整,為何不直接把帶寬做成整數?為什麼非要是1148?1150或者1200行不行?

眼尖的同學應該有留意,華碩RT-AX88U的5G頻段下,11ax理論帶寬為4804Mbps,而11ac也能跑到4333Mbps呀,號稱次世代的11ax就這麼點能耐?

帶著上述疑問,請系好安全帶,接下來Kim較瘦將全方位解讀WiFi規格的奧秘。協議、調製、頻寬&頻段、空間流、OFDMA、WiFi 4、WiFi 5、WiFi 6,真相只有一個!

一、協議

先從開篇的WiFi規格世代談起,所謂的WiFi 4-5-6就是IEEE 802.11規範里的若干標準或協議。不管11n、11ac還是11ax,每套標準都由若干技術、規格與功能組成,並形成統一的行業規範,從而確保設備的兼容性與一致性。

WiFi 4

802.11n誕生於2009年,它憑藉40MHz頻寬與MIMO黑科技,將WiFi理論帶寬從11a/g的54Mbps飆升至600Mbps(150Mbps×4條空間流),而且11n同時支持2.4G/5G頻段,最終完美取代舊標準,從此一統江湖。

WiFi 5

802.11ac誕生於2013年,最初版本(Wave 1)憑藉80MHz頻寬與256QAM調製,將WiFi單流帶寬提升至433Mbps;2016年第二版(Wave 2)借鑒部分11ax的特性,將頻寬再次翻倍到160MHz,更帶來噱頭十足(然並卵)的MU-MIMO,不過此MU-MIMO並非完整版,它只支持下行多終端並行傳輸,而且使用局限性較大(只有同一信道下的所有終端都兼容MU-MIMO的情況下,MU-MIMO機制才會生效!)。

儘管11ac理論上支持8條空間流,但在家用WiFi市場基本只做到4×4(80MHz)或2×2(160MHz),即理論帶寬為1733Mbps,距離11ac極限帶寬(6.9Gbps)差很大,但仍足以將WiFi帶寬提升到千兆,與家用有線網路平級。

值得注意的是,11ac僅支持5G頻段,在技術上無法完全取代支持2.4G頻段的11n,因此所謂的WiFi 4與WiFi 5其實是基友關係(平行標準),Wi-Fi聯盟將它們定義為迭代關係,多少有些不夠嚴謹。

WiFi 6

嚴格來說,802.11ax還在娘胎,預產期2018年底或2019年初,不過它絕大部分技術規範均已公開。單從理論帶寬來看,11ax似乎乏善可陳,例行更新的1024QAM調製並沒有帶來突飛猛進的單流帶寬,極限帶寬(1.2×8=9.6Gbps)僅比11ac(6.9Gbps)提高40%左右。

好消息是,11ax同時支持2.4G/5G頻段,是真正意義上的第六代WiFi標準,勢必取代11n與11ac,重新一統江湖。

天大好消息是,11ax帶來完整版MU-MIMO,支持8個終端上行/下行MU-MIMO,同時引入OFDMA黑科技,實現與MU-MIMO互補的另外一種並行傳輸能力,而且比MU-MIMO更靈活更實用。

二、調製

從WiFi協議迭代歷程不難看出,對單流帶寬影響最大的,一個是調製,一個是頻寬。所謂調製,就是將電信號轉換為無線電波的過程,反之則稱為解調,其核心技術是調製方式,調製方式越高階,轉換過程中數據密度就越高。

根據802.11的標準協議,11n最高支持64QAM,11ac最高256QAM,11ax最高1024QAM,不過某些晶元/設備廠家,將高階調製技術移植到低級協議中,使得11n協議也能支持256QAM甚至1024QAM,從而讓單流帶寬從150Mbps提升到200Mbps甚至250Mbps。同理,前述華碩RT-AX88U在「11ac協議+160MHz頻段+4空間流」的情況下,居然能跑到4333Mbps,正是依賴1024QAM在11ac協議上的非標拓展。

調製方式決定無線信號子載波單個符號的數據密度,折算方法很簡單,QAM數值是2的N次方,對應的符號位長就是N。因此,64QAM符號位長6bit,表示一次可傳輸6bit的數據,256QAM符號位長8bit,1024QAM符號位長自然就是10bit。這就是11n的單流帶寬從150Mbps提升至200Mbps甚至250Mbps的奧秘。

為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在調製過程中需要插入一些冗餘數據用於糾錯校驗,因此有個碼率的概念,它以分數形式來體現每次傳輸時有效數據的佔比。例如,1/2表示只有一半是有效數據,另一半是冗餘數據;5/6表示5/6是有效數據,1/6是冗餘數據。

將調製方式與碼率組合起來,就得到一張神奇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策略表,WiFi設備的實際連接速率,其實就是在這張表裡動態自適應選擇的。當無線信號強勁時,MCS會盡量選擇高階組合(高bit+低冗餘),當無線信號羸弱時,MCS會盡量選擇低階組合(低bit+高冗餘)。趕緊看看你手頭的終端,WiFi速率是不是在特定數值之間動態切換(飄來飄去)?

這是為什麼呢?魚與熊掌的老問題。

隨著數據密度的提升,數字調製的抗干擾能力卻在下降,這就對無線信號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回到之前的MCS策略表,WiFi速率自適應的原理就這麼簡單,協議與頻寬確定的情況下,終端與AP距離越近遮擋越少,WiFi信號質量就越好,MCS就會自動選擇高階組合,數據密度與碼率就越高,WiFi速率自然就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MCS動態選擇機制完全由WiFi設備根據當前信號質量自行評估並選擇,不需要也不可能由用戶來控制。比如在無線信號較差的情況下,你願意接受丟包來換取更高的WiFi空口速率,不好意思,802.11不同意。

PS:本文所談及的單流帶寬與理論帶寬,均指MCS最高階情況下的WiFi速率,即極限空口速率,與無線信號質量無關,特此聲明。

三、頻寬&頻段

與幕後默默奉獻的MCS策略不同,頻寬更為消費者所熟知,因為它本身就是WiFi設備的核心設置選項之一。無論2.4G還是5G頻段,最小信道都是20MHz的帶寬,簡稱頻寬,兩個相鄰小信道可聚合成一個大信道,此時傳輸帶寬翻倍,以此類推促成WiFi單流帶寬成倍增長。

無線電波在信道內以幀的形式傳輸,每一幀又由若干子載波組成,子載波的數量直接反映傳輸帶寬的高低。以11n/ac為例,20MHz信道支持64個子載波,扣掉抗擾子載波與導頻子載波後,實際用於數據傳輸的子載波為52個,而40MHz信道的數據子載波為108個,是前者的2.08倍(並非工整的兩倍)。

有意思的是,11ax在20MHz的數據子載波數量「暴增」至234個,莫非有何黑科技?這就要從幀傳輸周期談起……

在11n/ac標準中,每一幀是發送3.2微秒,再停止0.4微秒(即幀間隔,Guard Interval),接著繼續發下一幀,那麼每一幀的傳輸周期是3.6微秒。

11ax標準將幀結構重新設計,單幀容量增至原來的四倍(即256個子載波/20MHz),幀發送時長自然也是原來的四倍(12.8微秒),不過幀間隔僅為原來的兩倍(0.8微秒),即每一幀的傳輸周期是13.6微秒。

因此,沒有所謂黑科技,11ax不過是利用接近4倍的傳輸周期,發送略高於4倍的數據子載波數量,整體的效率提升大約10%多一點,僅此而已。

誠然,頻寬越大,單幀發送的數據子載波就越多,WiFi速率就越高,但仍離不開魚與熊掌的問題。頻寬越大,WiFi信號質量越差,覆蓋能力越弱,兼容性也不理想。所以,通常無線路由器或AP上都有頻寬設置選項,由用戶根據終端與應用情況自行取捨。

那麼問題來啦,頻段跟WiFi帶寬又是什麼關係?5G頻段一定比2.4G頻段更快么?

事實上,頻段跟帶寬並無直接關聯,之所以5G頻段的理論帶寬遠高於2.4G頻段,僅僅緣於頻譜分配上的先天優勢,5G頻段中用於WiFi傳輸的頻譜比2.4G寬很多,因此窮孩子2.4G頻段最高只能聚合出40MHz頻寬,而富二代5G頻段可以輕鬆上80MHz甚至160MHz頻寬。

假設兩者站在同一起跑線,即相同協議、相同MCS範圍、相同頻寬、相同空間流的情況下,2.4G與5G頻段下的理論帶寬其實一樣樣!再考慮到5G頻段在傳輸距離與越障能力方面的劣勢,實際的WiFi速率還不如2.4G頻段……

四、空間流

空間流(Spatial Stream)源於MIMO技術,即多天線同步收發,通常以I×O來標識接收/發送的天線數,兩者可以是任意比例,不過在WiFi設備里基本是收發對等,例如2×2或4×4,即2條空間流(2SS)或4條空間流(4SS)。因此,在單流帶寬確定的情況下,WiFi設備的理論帶寬=單流帶寬×空間流數。

注意空間流是在設備兩端就低適配的,無論4×4的無線路由器搭配2×2的終端,還是2×2的無線路由器搭配4×4的終端,實際運行的空間流都是2條。

既然空間流多多益善,而且早在11ac標準就已經支持8條空間流,為何家用無線路由器最高卻只到4×4規格?因為終端跟不上,目前絕大多數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最高只到2×2,台式機或筆記本基本也是2×2,只有極少數發燒級電腦才會配置3×3甚至4×4的無線網卡。道理很簡單,天線越多,功耗越大,而移動終端最緊張的永遠是電量……

五、WiFi速率演算法

回到本期課程的第一大問題:

1148、4804、1625、1733,理論帶寬的數值並不太工整,既然商家喜歡向上取整,為何不直接把帶寬做成整數?為什麼非要是1148?1150或者1200行不行?

WiFi設備的理論帶寬不工整,是緣於單流帶寬本身就不工整,簡單歸納一下,近三代標準在不同調製&頻寬情況下的單流帶寬是這樣滴,基本乘上個二三四,就是你所熟悉的理論帶寬。

事實上,WiFi理論帶寬的計算公式遠比你想像中簡單,所有關鍵因素均已在前篇科普,並有明確的取值範圍,只需根據WiFi技術規格選取相應的數值,丟進公式掐指一算即可。

符號位長,由MCS策略表裡的調製方式決定,64QAM是6bit,256QAM是8bit,1024QAM是10bit。

子載波數,特指數據子載波數,由協議&頻寬決定,11n/ac與11ax的幀結構不同,子載波數基本與頻寬成正比。

碼率,由MCS策略表決定,與調製方式有一定關聯,對於高階調製(64/256/1024QAM)碼率都取5/6。

傳輸周期,由協議決定,11n/ac按3.6微秒(3.2+0.4)取值,11ax按13.6微秒(12.8+0.8)取值。

空間流數,由WiFi設備的天線數決定,通常會在參數中標識,取值範圍是1~4之間的整數。

接下來舉幾顆栗子,看看理論帶寬的計算過程有多稀鬆……

常見的三流設備規格,11ac是1300Mbps,再加上11n的450Mbps(標準64QAM)或600Mbps(非標256QAM),就是AC1750或AC1900設備。

常見的四流頂配設備,11ac是2167Mbps,假設是雙5G頻段(即2167Mbps+2167Mbps),再加上11n的1000Mbps(非標1024QAM),就是奢華的AC5300設備。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四流160MHz次世代設備,11ax(5G頻段)是4804Mbps,再加上11ax(2.4G頻段)的1148Mbps(287×4),就是開篇的華碩AX6000設備。

六、OFDMA

回到本期課程的第二大問題:

眼尖的同學應該有留意,華碩RT-AX88U的5G頻段下,11ax理論帶寬為4804Mbps,而11ac也能跑到4333Mbps呀,號稱次世代的11ax就這麼點能耐?

承前所述,單純從規格上看,11ax相比當紅的11ac+11n非標搭檔並沒有明顯優勢……

2.4G頻段:非標11n單流帶寬也能跑到250Mbps,與11ax的287Mbps沒差多少,短期內WiFi終端最高就4條空間流,根本拉不開差距。

5G頻段:非標11ac單流帶寬1083Mbps,同樣緊跟11ax的1201Mbps,而且大家都支持8條空間流,就算多戰幾個回合,11ac仍有還手之力。

並行傳輸:11ac也有乞丐版MU-MIMO,11ax不就滿血MU-MIMO么,有啥特別的,咦,這個OFDMA是什麼鬼?

為什麼要引入並行傳輸?這得從MIMO談起……

嚴格來說,原有的MIMO也叫SU-MIMO(即單用戶MIMO),雖然它支持多天線同步傳輸,但在同一信道&同一時刻,無線路由器只能與一個終端通信,即串列傳輸。

假設路由器支持4條空間流,在信道149(5G頻段)下掛三台終端,分別是2×2的筆記本電腦、1×1的手機A和1×1的手機B,那麼在某一時刻,路由器只能三選一來通信,如果選中筆記本,那麼其他終端就要排隊,即使2×2筆記本只佔用4條空間流中的2條,剩餘2條也沒法分配給兩台手機。

於是MU-MIMO(即多用戶MIMO)應運而生,它在SU-MIMO的基礎上,增加多終端同步傳輸機制,從而提高空間流的利用率。還是之前的例子,在支持MU-MIMO的情況下,4條空間流恰好滿足三台終端同時傳輸而且不會降速,高端路由器終於物盡其用。

然而,MU-MIMO並不完美,它的運行狀態不夠穩定,很容易受終端影響。還是之前的例子,4條空間流只能滿足合計4SS的終端完美跑MU-MIMO,基本就是下面這五種組合,頂多支持四台終端。一旦終端數量超過4台,就要排隊;一旦合計負載超過4SS,就要降速。

下面掌聲有請,11ax真正的黑科技OFDMA,壓軸登場!

長久以來,WiFi一直採用OFDM作為核心傳輸方案,11ax在OFDM的基礎上加入多址(即多用戶)技術,從而演進成OFDMA。簡單說,OFDMA將幀結構重新設計,細分成若干資源單元(RU),從而為多個用戶服務。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頻分多址。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

以20MHz信道為例,在OFDM方案(即11n/ac)里每一幀由52個數據子載波組成,這組子載波只能為一個終端服務,如果該終端傳輸的數據包較小(聊天消息),根本就裝不滿52個子載波,那麼空載的子載波也無法分配給其他終端。

OFDMA方案(即11ax)里每一幀由234個數據子載波組成,但在幀內進行二次分組,每26個子載波定義為一個RU(Resource Unit,資源單元),每個RU可以為一個終端服務,那麼每一幀就被分成9份,可以同時為9個用戶服務!

用卡車拉貨來解釋更直觀,OFDM方案是按訂單發車,不管貨物多少,來一單發一趟,哪怕車廂空蕩蕩;OFDMA方案會將多個訂單聚合起來,盡量讓卡車滿載上路,使得運輸效率大大提升。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以為OFDMA跟MU-MIMO差不多呢,其實差很大。儘管兩者均為並行傳輸解決方案,但既不是迭代關係,也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互補關係。它們的技術原理不盡相同,適用的場景也有所區別,具體視服務的應用類型而定。

OFDMA:適用於小數據包的並行傳輸,提升單空間流的信道利用率與傳輸效率,減少應用延遲與用戶排隊。運行狀態穩定,不容易受終端影響。

MU-MIMO:適用於大數據包的並行傳輸,提升多空間流的利用率與系統容量,提高單用戶的有效帶寬,同樣能減少時延。運行狀態不夠穩定,很容易受終端影響。

好消息是,兩種方案不衝突,甚至可以疊加,用戶無需操心並行傳輸背後的運行機制,唯一的感受就是,再多的終端網路也不卡頓!

壞消息是,兩種方案都需要WiFi設備的支持,而且只有同一信道下的所有終端都支持11ax的情況下,並行傳輸的運行狀態才是完美的,否則效果會嚴重打折,打骨折。

尾巴、終端才是王道

誠然,11ax的新特性遠不止於此,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估計你們也快睡著),暫時就到這裡吧。前五代WiFi標準的發展,主要致力於無線帶寬的提升,當WiFi帶寬追平有線網路後,WiFi標準開始橫向發展,次世代的11ax著重改善多終端的用戶體驗。

回到開篇的命題,家用WiFi設備如何選擇?一句話:終端決定一切。

從WiFi規格的迭代歷程不難看出,真正的瓶頸並不在無線路由器或AP上,而是你手頭的終端。路由器的規格再高,終端不行也白搭,理論上高端路由器確實能帶更多的終端,前提是你的終端全得支持MU-MIMO或OFDMA,問題是你有么?

講道理,家用WiFi設備的選購從來就不是技術活,而是量體裁衣的藝術活,僅當路由器/AP與終端之間門當戶對時,才是物盡其用的最佳拍檔,至於多出來的性能與功能,真的只是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讓藍牙耳機也談音質的LDAC技術體驗—1MORE三單元圈鐵
打造全屋智能:小米 智能家居不完全避坑指南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