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法兩國對抗百年,二戰結束後,英國為何不削弱法國?

英法兩國對抗百年,二戰結束後,英國為何不削弱法國?

法國一投降,戴高樂的事業幾乎進入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一個政府到處淪亡的國家已經無法稱之為正常的國家了,但戴高樂仍然覺得國家有重振的希望,他最後的底牌就是英國。雖然英國和法國作為最早的工業強國,兩國對抗百餘年,期間美國獨立,拿破崙崛起,敵意不可謂不深,然而德軍實在太強,當是能夠對抗德國的只有英國一個國家,孤獨中必須聯合法國的反法西斯力量。

戴高樂為了凝聚流亡的法國人,曾在英國廣播電台發表演說,他宣布將與英國結成同盟,並向流亡的法國官兵,軍火工廠的工程師以及技術工人發出號召,請他們與他取得聯繫。最強勁的聲明是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法蘭西將永遠保持抵抗火焰。

雖然這樣的演說在法國的軍政屆幾乎沒人理睬,但是對法國人民而言,這就是祖國復興的號角。但很快戴高樂就接到回國指令,貝當政府命令戴高樂自首,然後聽從戰爭委員會審判,戴高樂很快被偽政權的國防部長判處死刑,他們在遵守和德國簽下的條款,這樣一來,戴高樂只能孤軍作戰,為了爭取更多的力量,他曾向法國海外殖民地的總督們發電報,希望一起商討抵抗事宜,然而總督們並不買賬,他們認為戴高樂此舉只為追名逐利。

但是,戴高樂的演說並非一時衝動,他確實以一己之力帶動了抵抗浪潮,就在法國宣布投降的第二天,戴高樂就宣布,在倫敦成立法國民族委員會來真正代表法國民意。而英國對此也給予承認,丘吉爾甚至對戴高樂說「只承認戴高樂一人」,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自由法國的旗幟被樹立起來,目標就是反對法西斯,獨立法蘭西。

二戰中流亡的政府遠不止法國,還包括挪威與荷蘭等國,戴高樂一一與他們聯繫,尋求道義支持,以此來擴大反法西斯的勢力。他專門向英國借白城體育館來招兵,逐漸還是有流亡的法國人凝聚在戴高樂的麾下,由開始的幾百人,到一些潛艇,巡邏艇自動投靠,甚至有人從法國逃到英雄投靠戴高樂,這其中不乏有中高級軍官,因不堪在德國統治的法國境內受辱而來到「自由法國」,就這樣,戴高樂逐漸聚集了一小撥人。

法國國慶節時,為宣告仍有反對法西斯的法國軍隊,一場僅七千多人的閱兵式在白城體育館舉行,這是戴高樂部隊的首次公開亮相,同時也意味著對德國的宣戰。

戴高樂雖然身在英國,卻沒有因為丘吉爾的支持而忘了為保衛法國而戰,他和丘吉爾談判,堅持讓英國保證恢復法國疆界,這樣就避免戰爭勝利後英國趁機掠奪法國土地的後患,大敵當前,英國政府最終同意了這個協議。在這個協議中,法國的後顧之憂基本被解決,除保證法國的獨立外,一切的軍費開支暫由英國墊付,雖然不是無償的,但物資問題在最緊要的關頭得以解決。

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戴高樂還派人前往索馬利亞半島以及非洲地區,也在布拉柴維爾建立了國防委員會,重建了海陸空武裝部隊,戴高樂的舉動為法國的東山再起集聚了力量,帶動了法國境內的反法西斯力量,從星星之火,匯聚成燎原之火,可謂是戴高樂的大功一件。

如果沒有戴高樂,法國就是個二戰戰敗國,屬於和羅馬尼亞一樣的僕從國,如果戴高樂不趁著英國最難的時刻與英國談判,法國北部的領土可能就會被分區佔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長的歷史視野 的精彩文章:

明代黨爭有多厲害?前任宰相死後留遺書:等繼任宰相也死後再彈劾
先秦百家爭鳴時,他已集百家大成,與老子並為一代宗師

TAG:村長的歷史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