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哥倫布,就沒有麥辣雞、番茄醬、烤紅薯、炸薯條……

沒有哥倫布,就沒有麥辣雞、番茄醬、烤紅薯、炸薯條……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水的世界,而陸地只佔了地球表面的29%。廣袤的大海,阻隔了陸地與陸地之間的交流。古人也曾站在海邊的遙望無邊的海洋,幻想著海的那一邊究竟是什麼。


阿那克西曼德地圖(復原圖)所描繪的世界(公元前610年-前546年)。圖片來源:Bibi Saint-Pol/Wikipedia

打破海的禁忌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中世紀完結之後,歐洲人對「地球是圓的」概念越來越相信,憧憬著海洋的那一邊的夢幻東方,幻想著世界之外的寶藏。

不過,圓圓的地球開了歐洲人一個玩笑。最早到達美洲的探險家與哥倫布,都深信從大西洋出發到達的大陸是滿地黃金的中國和印度(其實是當時未知的美洲大陸)。

哥倫布4次航行的路線。圖片編譯來源:Phirosiberia/Wikipedia

為了黃金和香料而來的哥倫布,以為自己到達了印度,於是加勒比海上的那群美麗的群島便成了「西印度群島」,而新大陸的古老居民也被歐洲人錯認為「印度人」(indian)。這個訛誤讓美洲原住民有了一個原本不屬於他們的稱呼。

多個美洲原住民族群畫像。為了區分真正的印度人,我們把美洲大陸的原住居民譯做印第安人(indian)。圖片來源:G. Mülzel/Wikipedia

不僅發現了新大陸

類似的有趣故事還發生在了植物身上。如今在海南栽培的黃燈籠椒(Capsicum chinense),原產自西印度群島,卻被歐洲人稱作「中華辣椒」,正是因為命名人誤以為加勒比在中國。其實,中國所種辣椒的種子是葡萄牙人從遙遠的西方帶來的

黃燈籠椒學名中的「

chinense」意為「中華」,其實辣椒的家鄉在美洲。圖片來源:Eric in SF/Wikipedia

把辣椒第一個帶到歐洲的是西班牙人。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哥倫布為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海路線,帶著他的船隊首次橫渡大西洋,以求帶回亞洲的黃金和香料,其中便有產自印度的胡椒。

黑胡椒種子,從左到右依次為,鹽漬的熟種子(綠);乾燥的熟種子(白);乾燥的未熟種子(黑)。圖片來源:Rainer Zenz/Wikipedia

西班牙人歪打正著地找到了印第安人的黃金,卻沒有找到真正的胡椒,而是從印第安人那裡認識了辣椒。和西班牙人一起到達美洲的葡萄牙人卻沒有停步,繞過非洲的好望角後,他們發現了通往東方印度的航線。辣椒也隨著葡萄牙人的風帆來到了中國浙江。辣椒走出美洲已有幾百年,但是它的英文名「hot pepper」卻透露出它曾經是個「胡椒替身」

新大陸的發現,讓很多原先根植於那裡的農作物也傳遍了全球。馬鈴薯番薯番茄玉米等作物,因為產量和適應能力優秀而成為了全世界人民餐桌上的常見食物。不過,歐洲人初次見到這些「奇形怪狀」的植物時,卻有些「下不去嘴」。

吃了番茄會變成狼人?

其中的番茄,最早被西班牙人當作觀賞植物,從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熱帶雨林帶到了歐洲。之後英國有位名公爵在南美洲探險,他將番茄帶回英國,併當做愛情的禮物獻給了他的情人。從此,番茄得到了「love apple」的美名

番茄是茄科茄屬的植物,然而歐洲人對茄科植物印象並不好,因為他們總會把有毒的茄科植物滿天飛的女巫聯繫起來。北歐人認為番茄和顛茄一樣,是威脅貞潔的植物,它被當做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的誘餌而遭到拒絕;德國人的想像力更豐富,他們甚至認為吃掉番茄會變成狼人,還給它起了個可怕的名字——狼桃。

全身有毒的茄科植物顛茄(

Atropa belladonna)。圖片來源:《科勒藥用植物》

義大利人在1692年把番茄寫進了食譜,而英國及北歐到18世紀中葉才勉強接受番茄的美味。而與中美洲相連的北美,如果不是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大肆推廣,估計漢堡里不會出現碩大的番茄片。

在偏見與誤解中,番茄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變成了風靡世界的「天堂之果」(德國人拋棄「狼桃」之後,給番茄起的新名字)。圖片來源:pixabay.com

「野蠻人的食物」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馬鈴薯。西班牙人讓歐洲第一次認識美洲的同時,也認識了馬鈴薯,成了歐洲最早吃馬鈴薯的人。

剛挖出來的馬鈴薯。圖片來源:pixabay.com

雖然從印第安人那裡知道馬鈴薯「能吃」,但西班牙人認為馬鈴薯是「野蠻人的食物」,加上馬鈴薯也擁有類似天仙子一樣「噁心的」絨毛,更讓他們對它更敬而遠之。

開花的天仙子(

Hyoscyamus niger)圖片來源:Mikenorton/Wikipedia

西班牙是航海大國,長期的航海讓很多船員因缺乏維生素C而罹患壞血症、痛苦不堪,甚至命喪黃泉。當時的人們還並不清楚壞血症與新鮮蔬果的關係,但是西班牙人發現馬鈴薯對壞血症有預防效果。於是,耐儲存的馬鈴薯便成了西班牙海上長途旅行中重要的船客。儘管如此,在歐洲本土依然沒有多少人吃這種「奇怪的東西」。

歐洲人的傲慢與偏見,最後也沒有阻擋馬鈴薯統一歐洲的大業。幾次饑荒過後,北歐最先接受了這種不畏寒冷的作物。荷蘭、愛爾蘭、德國、俄羅斯先後把馬鈴薯擁入臂彎。看著鄰居們戰勝饑荒後漸漸強大,物產豐富的法國和義大利也投入了馬鈴薯的懷抱中。

2018年德國的下薩克森州舉辦的馬鈴薯國際貿易博覽會,馬鈴薯通過傳送帶被裝載到卡車上。

倒是當時的英國人對馬鈴薯仍有很大的偏見,覺得馬鈴薯會讓人懶惰,會讓窮人拒絕工作。不過,如今在這個曾經厭惡馬鈴薯的國家,當問及什麼食物是「最英國」時,每個英國人都會瞪大眼睛說:「fish and chips!」(炸鱈魚和炸馬鈴薯條)。

一份英式炸魚薯條。圖片來源:Hal 0005/Wikipedia

就這樣,隨著哥倫布的腳步,植物們也從美洲大陸來到歐洲,繼而傳遍了全世界,影響著各地人們的生活。假如沒有哥倫布,我們餐桌上也許會失色不少,可能就連家常菜地三鮮(主料為茄子、馬鈴薯、青椒)也只能停留於紅燒茄子的階段了。

隨著哥倫布的探索,還有很多物種漸漸從美洲傳到歐洲或從歐洲傳到了美洲,整個世界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圖片編譯來源:mini-ielts.com

小程序支持用戶創建自己的投票啦!你可以用投票和同學商量晚飯吃什麼,評選班花班草(支持圖片),還可以創建關於自己的話題,了解身邊同學對你的看法。快去玩玩吧(別忘了分享到微信群)!

知識點地理七年級上

大洲和大洋

編輯:栗子先生

果殼少年

ID:guokr_junior

果殼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知識產品

還不快關注一下!

雖然還不能評論

但你在後台的留言我們都看得到

當然還有你的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少年 的精彩文章:

飛向太陽的探測器,不怕被烤焦嗎?
生猛的古埃及人,沒想到偏科這麼嚴重

TAG:果殼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