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心玩古 品讀「竹梅圖」刻銅墨盒

文心玩古 品讀「竹梅圖」刻銅墨盒

專家幫您掌眼

闖進古玩收藏殿堂數十年,刻銅墨盒上手無數,最令我心動的卻只有一兩方,其中之一,便是張樾臣刻,陳師曾題詩作畫的松華齋所售「竹梅圖」刻銅墨盒

那日古玩商人送來六七方刻銅墨盒,獨獨這方,不唯包漿熟潤渾厚,古舊氣息撲面而來,尤其文人意趣讓我眼睛一亮,當即愛不釋手。仔細些看,畫面為欹梅修竹,一花一瓣,一枝一葉,皆生機盎然。題一詩,為「竹高淇澳風,梅醒羅浮夢,共有歲寒心,不受霜雪凍」,落款竟是陳師曾(圖一)。行草洒脫,殊為大氣。

圖一

《淇澳》為《詩經·衛風》中的一首詩,其中有「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淇為黃河支流淇水,澳即淇水之濱,當地翠竹聞名於世,文人墨客們以淇澳代指竹林。

「羅浮夢梅」則典出柳宗元的《龍城錄》,柳宗元描述隋朝楊堅在位時,睢陽人趙師雄游羅浮山,睏乏而酒醉,和衣倚卧在古梅下睡去。迷惘中見一素裝女子提了壺灑來與他同飲,女子周身芳香襲人,又有一綠衣童子載歌載舞,為之助興。

曙光初照時,趙師雄醒來,此時明月西斜,滿天星星亦已漸行漸遠。他發覺自已竟然倚靠著一株大梅樹睡了一晚,枝頭翠羽鳥仍在婉轉歌唱,方才猛然醒悟,原來,夢中與梅花仙子和綠羽鳥共度了昨夜良宵。後人傳頌開來,引以為人生如夢的典故,亦以「羅浮夢」、「羅浮美人」、「羅浮」代指雪中梅花。

「竹梅圖」刻銅墨盒上的翠竹和雪梅組合,民俗文化稱為雙清圖,標幟清正廉明和雅潔清高的形象。「清」是中國民俗文化中的一種素質修養和意識追求,是文人畫家們最崇尚的高潔品行,是一種有高度的思想境界。

譬如清修如鶴,清心塗膽,清角吹寒等,都是「清」所涵蓋的品德氣骨。梅、蘭、竹、菊、石、松、水仙是「雙清」圖通常借用的擬人化對象,選取它們中的兩種有機地作一組合,明白地表達推崇「清」的意趣情懷。梅竹圖,梅的傲雪欺霜無須多說,竹的高風亮節,亦早已被認定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盒蓋上刻畫的正是「羅浮美人」和竹君子,竹的瘦勁挺拔,梅的素潔清麗,刀筆過處,雅雅脫俗。靜心凝眸片刻,小小方寸之間,竟能覺出蕭風竹韻,亦可聞到襲人梅香,文人畫氣味何其醇和,文氣書香呼之欲出。揮毫者心境的高雅,操刀者技藝的卓絕,都非凡夫俗子可奢望。

圖二

陳師曾「竹梅圖」(圖二)刻銅墨盒,其底款為「松華」,即北京琉璃廠松華齋南紙店,是琉璃廠300年老字號。進琉璃廠經由淳菁閣西行不遠便是,對面路南有松古齋,再往西,路北是懿文齋。

松華齋之所以享譽四方有兩個緣由。

一是北洋政府陸軍部次長徐樹錚將軍1914年創辦京師私立正志中學,也即後來的首都師大附中,常常邀請首都名人傅増湘、葉公綽、林紓、姚永朴、姚永概去松華齋閑坐品茶。

二是陳師曾與齊白石、林琴南等名畫家的箋紙畫稿,淳菁閣、松華齋、松石齋、懿文齋、榮寶齋最多。陳師曾畫稿雖落落數筆,但疏密有致,筆觸瀟洒,氣韻不凡。

陳師曾來自名門望族,一門四代五傑。祖父陳寶箴是晚清洋務運動實權派風雲人物,曾任湖南巡撫。父親陳三立,是中國近代詩壇泰斗。二弟陳寅恪,是清華大學中國一代史學宗師。陳師曾之子是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陳門五傑,今古傳奇。其故鄉義寧為追思陳氏五傑,今日建有紀念廣場(圖三),家族榮耀,光照千秋。

圖三

陳師曾精於詩畫和篆刻,是中國近代著名詩人、學者、美術家和書法篆刻家,也是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的先行者。梁啟超說「現代美術界,陳師曾可稱第一人」,文人畫出類抜萃,是中國近現代「文人畫」的精神領袖,可謂畫壇巨擘。這就不難理解,師曾為什麼會成為給松華齋南紙店提供箋紙畫稿的主要作家之一。

這方「竹梅圖」刻銅墨盒,很顯然的,是選用了師曾箋紙畫作稿,鏨刻上墨盒的。松華齋刻箋紙畫的名師,據說是人稱東山的張師傅。但刻銅墨盒,則大多是刻銅大家張樾承親為。

圖四(1)

琉璃廠同古堂、松華齋片、淳菁閣和榮寶齋等老字號南紙店,凡刻銅墨盒,畫稿必出自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等名師之手,操刀藝人則一定是寅生、張樾臣、茫父等刻銅大家。陳師曾「竹梅圖」刻銅墨盒,刀筆縱橫,金石味十足【圖四(1)、(2)】,從鏨刻的風格和功力判斷,認定為張樾臣奏刀不會有錯。

圖四(2)

名家畫稿,名典傳奇,名家鏨刻,名店售出,「四名」同盒,豈是一般刻銅墨盒可以相提並論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香港蘇富比2018年秋36.4億港幣創成交第三高
保利拍賣北美地區2018秋拍公開徵集諮詢活動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