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普京最新名言:你們國徽上的老鷹把橄欖枝吃光了 只剩下箭了?

普京最新名言:你們國徽上的老鷹把橄欖枝吃光了 只剩下箭了?

近期,美國宣布的決定震驚了世界。慫恿特朗普做出這一決定的幕後推手,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訪俄期間與普京總統進行了會談。普京對美方的行為表示擔憂,甚至對博爾頓無不諷刺地說:你們國徽上的老鷹把橄欖枝吃光了,只剩下箭了?

美國和蘇聯在獲得了核武器之後,就一直盤算著怎麼才能把核武器送到對方的本土上。60年代,美蘇的洲際導彈都不成熟,數量太少,但都在全力發展當中。而要增加對對方的核威懾,射程不遠不近的中程導彈是最合適的選擇。1959年,當時的美國開始在北約布置中程核導彈,並威脅蘇聯本土,強化核優勢。而當時的蘇聯和華約集團卻同時處在核劣勢中:當時美蘇兩國的洲際導彈數比為294:75,戰略轟炸機600:200,潛對地彈道導彈144:0,各項數據都落後了一大截。因此為了尋求平衡的蘇聯選擇在古巴布置中程核導彈,結果事情敗露,蘇聯選擇了退讓。因為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深知,美國對蘇聯核優勢巨大,美蘇核戰爆發,蘇聯恐怕不是對手。除此之外,北約也對華約擁有巨大的優勢,蘇聯經過模擬發現,即便是華約率先發動核打擊,可能也不能完全摧毀北約,因此,蘇聯感受到了兩線的核危機。

于是之後,蘇聯就放棄了以中程導彈打擊美國本土的構想,開始走兩條腿的戰略:一方面用中程導彈威脅北約,加強華約的核實力,另一方面全力發展洲際核導彈。

在第一條戰線上,蘇聯在1968年開始研究機動部署的SS-20佩刀中程導彈,並在1977年開始大規模的向華約部署,而美國也隨之在德國和北約大規模部署潘興-2型中導。

進入80年代,美國和蘇聯都感覺到不堪重負,最終簽署了《中導條約》,雙方共銷毀了2700枚中導。《中導條約》之所以可以達成,有很深的利益交換:美國的潘興-2雖然可以威脅蘇聯本土,但是只能進行公路機動,隱蔽性很差,在蘇聯的第一波進攻中就可能被蘇聯大量其他常規中程導彈完全摧毀;蘇聯的SS-20核中導雖然有後發優勢,但是也只能威脅歐洲。於是,雙方均選擇放棄。

因此看來,當年的中程導彈是美蘇洲際導彈不足,彌補核威懾不足情況下的一種過渡方案。

很明顯,如今的俄羅斯是沒有意圖繼續砸錢發展威脅不到美國的中導的,甚至,俄羅斯連維持條約當中規定的中導數量也做不到。對俄羅斯來說,同樣的造新中導的錢放在洲際導彈上,顯然更有價值。而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唯一的目的只能是支撐其新版的印太戰略。

早在2014年,美媒就渲染中國的中程導彈實力。美國人認為,中國的中程導彈不僅數量不斷增加,而且性能也在不斷地提升,而攜帶核彈頭的這些中程導彈是美國西太平洋軍事基地的重大威脅。而美國由於受制於《中導條約》,無法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導彈。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基本上都是以鬆散的島礁相互聯繫,在戰時,對於這些頗具威脅的中程導彈是沒有任何反制措施的。美國甚至認為,中國目前是唯一的中導大國。因此,出於實際利益的需求,美國打算退出中導條約。

而退出之後,美國不大可能選擇和中國單獨談判的方式,美國更有可能選擇一個多邊框架的方式,讓五大常任理事國軍納入到新版的《中導條約》中。不過退出《中導條約》至少需要半年,美國會選擇退出還是僅僅吆喝吆喝就反悔了,目前還沒有定數。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前不久還在打算削減國防開支,而中導是一個十分費錢的項目,美國依靠自身加強太平洋的中導,於美國的印太責任分散戰略是不符合的,因此過早地渲染核競爭其實沒有必要。(利刃/WZ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有了「薩德」還不夠?韓國決定採購標準-3導彈強化反導能力
俄羅斯很苦惱:自己能造出洲際導彈 卻造不好一輛合格的發射車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