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李老師支招:如何把離婚告訴孩子

李老師支招:如何把離婚告訴孩子

文/李子勛

編輯導語

2018 年 10 月 24 日 0 點 31 分,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勛老師因病去世。

李子勛老師在我心中是一位了不起的心理治療師,多年前在心理訪談節目上看到他對來訪者的接納對苦難的悲憫,深感心理諮詢是生命本身的療愈與完善,是在用生命影響生命。於是帶著求教和學習的態度去讀他寫的書,去了解他的後現代心理治療理念。他知性儒雅溫和,像一個陶罐,同時也是陶罐中的清水,有序中透著感性與潤澤。

沉痛悼念!

PanXingZhi

單身母親的煩惱

我的寶寶現在一歲零八個月,在她十個月時,我和她父親分居了。

雖然這是一場讓我痛苦的婚姻,但我的女兒卻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她還不到兩歲已經顯得特別懂事、聰明,一個人撫養女兒,辛苦自不用說,但我最擔心的是單親生活給她的性格或心理的發育帶來陰影。

前幾天,我們一起看嬰兒畫報,裡面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三口之家,我問她哪個是寶寶,她一次就指對了,又問她哪個是媽媽,她也是一次就指對了,問到哪個是爸爸,她就是不指圖中的爸爸,這讓我別提有多心疼了。

還有,前些日子,她見我叫我的爸爸,她也叫「爸爸」,我糾正她:「你應該叫姥爺」。

我原來的想法是等寶寶長到十八歲以後再慢慢告訴她親生父親是什麼樣,我想這樣做也許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可是現在我有了疑惑。

我的問題是:

1.是現在就慢慢告訴她,還是等她問我「為什麼我沒有爸爸」時再對她講?

2.是對她講真話,還是編一個美麗的謊言?

單親家庭並不一定會給孩子的心理發展帶來影響,事實上,某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發展得比普通雙親家庭的還要好。當然,單親家庭的孩子要發展好需要一些條件。

一是帶孩子的母親必須是成熟的人,個性獨立、開朗、快樂,並且樂於關照自己的孩子。

二是母親要有良好的社會身份與不錯的經濟收入,住房要寬一些,這樣容易形成孩子與母親各自的空間。

三是孩子生長的環境,如社區、幼兒園、小學等不歧視單親家庭的孩子。

四是離婚的父母彼此寬容、認同,沒有相互的怨恨、冷漠與隔絕,雙方在孩子面前要維持一種親情。

五是有一個彼此和睦的、擴大的親友系統,如孩子喜歡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舅舅、姨、叔叔等,他們都共同來關注孩子的成長。

六是離家的父親要保持與孩子的接觸,並承擔撫養與教育的責任,讓孩子知道自己有父親。

如果上面的六點都具備,孩子的心理發展就不會出現問題,如果缺少其中的一兩項,基本上是可以緩衝的,出問題也不會出大問題。如果缺少兩項以上,未來就很難預測。

其實,單親也有單親的優勢。

首先在教育上更具有一致性,母親容易輕鬆地貫徹自己的養育思想,沒有旁人來干擾。

不用考慮丈夫,母親對孩子的關愛會更多,可以促使孩子更容易地形成與人的依戀關係,孩子愛與被愛的能力得到發展,自我認同得到發展,會覺得自己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稍大一些的孩子有機會反過來關心母親,甚至照料母親,替代父親的功能。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獨立,提升社會能力與助人能力。還有,孩子與母親容易形成清晰的信息交流,不必搖擺在父母之間。

單親的不利因素主要在孩子五歲的時候,不容易與母親完成依戀分離,性格發展可能滯後。

原因往往是母親對孩子的依戀太多,無意識地阻礙了孩子對外部世界的興趣,這可以用擴大的親友系統來緩衝,讓孩子與爺爺、姥姥、舅舅、阿姨等建立親情關係,防止母親的情感佔據孩子的全部身心。

如果男孩沒有父親的引導,在性別發展上可能會不夠男性化,或者,孩子用過度補償來彌補家庭的男性角色,顯得過於男子氣。

其實,社會、學校對男性角色的認同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性別意識的健康成長。

當孩子與母親發生情緒衝突時(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難以避免),缺乏家庭內部的緩衝人,母親可以憑藉良好的個性幫助母子渡過難關。

當然,還有社會歧視的問題。

許多公眾信息過於強化單親子女的教育困境,不恰當地誇大單親的危害,使孩子內心留下陰影,結果造成更多的單親孩子陷入混亂,因此改變公眾信息導向可以讓單親孩子的成長更為順利。

上面案例里的女孩很小就離開了父親,沒有與父親的親密感,在孩子心中父親只是個象徵,也許更像是個玩具。

和藹地、自然地告訴孩子父母離婚的事,不會給孩子形成太大的心理傷害,當然孩子可能有些缺失感,每個孩子都希望擁有更多的東西。

在告知孩子離婚事實的同時,要給孩子適當的保證,說自己非常地愛她,不會離開她,一定會照料好她等等。講故事、做遊戲,通過隱喻的方式來讓孩子易於接受父母分離是心理學常用的方法。

孩子五歲以後才離婚的家庭,是否告訴孩子要複雜一些,因為孩子的內心已經有父親的存在。這時候不要著急,讓孩子慢慢接受父親不再回家的事實,給孩子內心的緩衝時間。

開始的時候可以給予一些模糊信息,不要一下切斷孩子內心的期待。用孩子不能理解的話直白地告知,常常會帶有母親的情緒,可能孩子並沒有明白髮生了什麼,卻因母親的情緒感覺害怕,從此不敢提到父親。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對父親的幻想,鼓勵孩子維持正面的、良好的父親形象很重要,因為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父親的形象。

尤其不要讓孩子覺得父親是被母親趕出家門的,否則可能給孩子埋下母親怨恨父親的種子。

由於父親的缺席,孩子很可能表現得更依戀母親,行為會更乖一些,更聽話和懂事一些,這是假象,不要沾沾自喜。

孩子害怕再失去母親,不得不過多的討好母親,放棄了自己年齡應該有的興趣和個性發展。很多母親希望對孩子更好來補償孩子,卻使孩子更多地失去自我空間,結果更糟。

離婚的父親要保持與五歲至九歲孩子的密切接觸,讓孩子感覺他實際上並沒有失去什麼,只是父母不再生活在一起而已。

十歲以上的孩子想隱瞞是隱瞞不了的,孩子比誰都精。事實上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離婚會有自己的成見,會偏向一邊而把憤怒投向另一邊,主動地捲入父母的離婚之中。

父母最好彼此補台,不要讓孩子覺得是因為他才離婚的,不要讓孩子產生抑鬱、自卑、敵意、逆反等情緒。

心理醫生不太認同美麗的謊言,謊言對五歲的孩子也許有效,對十歲以上的孩子就會適得其反,孩子會覺得被欺騙。

坦誠的告知是可取的,不過母親不能流露悲傷情緒或對前夫的憤怒,這樣的告知會給孩子內心帶來陰影。母親要先修補好自己的創傷,等自己可以平靜的接受離婚時,再告訴孩子會更安全一些。

李子勛支招:如何把離婚告訴孩子

一、坦誠平和的態度,重要的不是說什麼,而是用什麼情緒在說。

二、不彼此抱怨,讓孩子感覺離婚後的父母更開心幸福,自己也更被關心。

事實上這點很難做到,中國主流文化對離婚仍然是否定的。所以,這點上不要說得過火,要用行動讓孩子感覺到。

三、不要讓孩子捲入離婚事件,比如說離婚是因為他太淘氣,或父親覺得母親沒有教好他,等等,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內心留下永久的傷痛,甚至無法再信任親人。

另外,如果母親還年輕,努力尋找合適的對象再婚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孩子很小的時候比較容易接納新來者,七八歲以後就困難一些,十二歲以後基本不情願融入新結合的家庭。讓一個青春期後的孩子接受繼父或繼母是件很費腦筋的事。

母親應該爭取在孩子五歲前把自己嫁出去,這樣更能重獲一個溫馨家庭,孩子接受起來要容易許多。

我想提醒單身母親:

孩子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只是你愛與職責的一部分,你的職責還有很多。

你首先要繼續完成自己,善待自己,不要放棄追求幸福的機會,越是這樣孩子的心理發展越好,因為母親對生活的態度就是孩子成年後對生活的態度。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10年後又搶秦嵐的老公,31歲再度爆紅的她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張雨綺離婚:兩次婚姻告終,她最該補的是這堂課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