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呂布為啥最終這麼慘?有7大致命性格缺陷!

呂布為啥最終這麼慘?有7大致命性格缺陷!

文 | 青風若凡

01

人生就像一場遊戲,有人操控遊戲賭局,有人主動參與,有人被迫參與。

有人輸就有人贏,有時候會贏,有時候會輸,操控賭局的人始終都是贏家,玩家始終是輸家。

那麼這是一場輸贏註定的遊戲,為啥還有人樂此不疲的參與呢?

有人注重過程,有人在乎結果。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命運只能自我負責,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你承擔責任和後果。

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失敗

面對生活的無奈,我們總喜歡用命運做借口,把自己堵在了改變的大門之外。

古人云: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現實,我們可以從失敗案例中,汲取教訓,規避風險。

在三國時代,人中呂布,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從崛起到失敗,是不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呢?

02

《三國志》記述呂布「本出自寒家,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

出自寒家,決定了呂布的屌絲出身。但有勇武又善騎射,在崇尚英雄的冷兵器時代,是很容易獲得成功機會的。

但呂布為人粗略的缺陷,導致他有武勇就愛好以武力勝人,就喜歡以武力逼迫人,不會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其次,呂布不愛讀書,就註定他不懂得治理人心,也不會識人用人。

呂布以上難以改變的屌絲缺陷,在三國英雄逐鹿的時代,註定是要失敗的。

呂布失敗的根源有七:一、好色和偷情;二、不敢用人和不會用人;三、不通人情和冷酷;四、不信任下屬和不知變通;五、不講仁義和殘忍;六、好利短視和反覆無常;七、驕傲和情緒化,不能明辨是非。

03

一、好色和偷情。

呂布的好色是名冠三國時代,這和曹操有得一比。曹操喜歡寡婦,呂布喜歡玩地下情,不僅想睡上司的女人,還想玩部下的老婆。

很有意思的是,曹操和呂布倆個色鬼對決,呂布問曹操,為什麼我的部下,不斷地反叛我,曹操說,你不睡自己的老婆,總喜歡偷情手下的老婆,不背叛你才怪。

呂布叛董卓,絕非三國演義里講的那般,是被王允的美人計操控和影響,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其實也不存在。

《三國志》里說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侍婢到底是不是老婆,這個沒有明確定義。

呂布恐事發覺,心不自安,有倆種可能:

一是怕董卓多疑。領導想,你連我身邊的女人都睡了,你這是在謀劃我,等我睡著了,你突然一刀,我就掛掉了。

二是這個侍婢就算不是董卓的老婆,但在董卓心裡有地位的。如果事發,董卓豈能容他?

這是呂布反叛董卓的原因,也造成了後來顛沛流離的生活,也是最終失敗的根源之一。

二、不敢用人和不會用人。

呂布不敢用人,是害怕下屬蓋過自己的影響力,會把自己架空。呂布不會用人,是有才能的下屬,不能被放到合適的位置。

呂布帳下有個中郎將叫高順,此人不僅有勇有謀,而且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屢進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所以呂布的不敢用人和不會用人,都集中體現在高順身上。

高順的陷陳營有七百餘人,逢戰必克。但高順沒有幾次精彩的演出,有演出的時候,兵就被呂布收走了。

史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不受饋遺。這個人沒有一絲缺點。

呂布知道高順對他忠心耿耿,就是不敢用。因為他覺得這種人太可怕,得人心,士兵死命效力。如果有兵權的話,只要一句話,就能得到眾人響應,威脅到自己的統帥地位。

所以每次打仗的時候,都不用高順,都是親自上陣。領導出力,把有能力的下屬放在家裡不用,這種最LOW的當領導的傻逼方式,呂布全乾了。

三、不通人情和冷酷。

呂布這個貨喜歡給人家潑冷水,認不清自己的位置。也不管什麼情況,就愛發怒,這說明呂布是個非常冷酷的人。

只有內心冷酷的人,才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和不區分具體的情況。

呂布的騎將侯成,從馬商那裡弄來五十匹馬,馬商計劃把馬弄到劉備那裡去,被侯成堵截回來了。帶回軍營,其他將軍都高興的恭賀侯成,弄了些酒和野豬肉,打算慶祝一下。

侯成主動去送酒肉給呂布,還畢恭畢敬。呂布大怒說,你不知道我說過軍中不準聚眾飲酒么,你們這是要造反么?

造反的帽子豈能亂扣?忠於自己的部下,他們正開心時,你潑一頭冷水,寒了眾人心,沒見過這樣的傻逼領導。你不能拉攏人心,但也不能推走了眾人心嘛!

四、不信任下屬和不知變通。

呂布不信任陳宮,陳宮不信任呂布,高順看不慣陳宮。高層離心離德,導致將軍士兵不給力,呂布不信任將軍,將軍不信任士兵,士兵不願死戰。

呂布不會用人和統兵不善,結局不死才怪。

《三國志 呂布傳》記述: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布欲降,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沮其計。

曹操領兵圍住呂布的根據地下邳,呂布明知曹操志在必得,而且明知打不過,還死守城池,這是個非常錯誤的決定。

毛澤東的游擊戰術是打不過就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你明知打不過的時候,就跑,這樣能還能保存實力,可以伺機而動。

呂布選擇堅守,這無異於自掘墳墓,不知變通的呂布,最後腦袋分家了。

五、不講仁義和殘忍。

呂布在投靠袁紹之後,讓袁紹想趕走他的原因,是呂布走到哪裡就搶到哪裡,不講仁義,這讓袁紹很不爽。

再者在壽春的時候,水路並進到鍾離,呂布就走了一路,搶了一路。時間長了,老百姓不就會造反么?如果有內憂加上外患,豈不會走上滅亡之路?

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了民心,就有可圖天下的根本。戰亂年代,必須要有個可供立足的地方,這樣既有兵源,又有穩定的糧草供給,以保障進可攻退可守。但呂布從未有此想法。

陳宮反叛曹操,不就差點要了曹操的老命么?如果沒有三縣堅守,曹操就無路可退了。

六、好利短視和反覆無常。

呂布在曹操和袁術之間搖擺,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誰給誘惑多,誰給利益多,就傾向於誰。反覆無常,也沒有個穩固的連盟,發生危機,導致沒個救援。

袁術想讓呂布把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來穩固呂術聯盟。剛把女兒送走,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來拉攏呂布,呂布輕信部下之言,毫無顧忌就撕毀了合約,並且把女兒追了回來。

逗比的呂布,歷史再也沒有誰了,是他自斷退路。

七、驕傲和情緒化,不能明辨是非。

呂布這個貨很驕傲。驕傲是必敗的根源,很多人當初風光無限,最後都敗於驕傲。

呂布投靠袁紹的時候,自己實力弱小,寄人籬下,還不懂得夾著尾巴做人。因為自己殺了董卓,自恃功高,覺得自己為袁家報了仇,袁家就該感恩戴德。

呂布又因為自己勇武,就看不起袁紹的部下,最後使得袁紹把他打發了。

呂布不能明辨是非,自己部下造反都不知道是誰。還有更逗比的事,自己被出賣了,還無法確認事實,還給別人高官厚祿。

04

作為熱衷讀史的人,我很同情呂布,也替他惋惜。呂布征戰一生,卻一直看不到自己失敗的根源,一直像喪家犬一樣,東奔西跑。

有人說呂布的失敗是不能識人之過,也有人說是呂布短視好利造成的。我認為呂布亡於自己的階層局限性思維和教育的失敗,對於階層固化的今天,或許能帶來些許意義。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之言,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孫權手下神秘將才,三國演義竟一字未提!
三國的戰略大師,我只服他!帶給你穿越千年的老套路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