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肉桂不僅牛欄坑,還有九龍窠,那是母樹大紅袍的祖庭!

肉桂不僅牛欄坑,還有九龍窠,那是母樹大紅袍的祖庭!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本文的主角,與九龍窠有關。

九龍窠,是通往天心岩的一條深長峽谷,峽谷兩側峭壁連綿,逶迤起伏,形如九條龍,人們遂把峽谷喻之為游龍的窠穴,故名。

此處,素來以母樹大紅袍著稱。

在封建王朝里,「九」與「龍」,可是天家的象徵。九五之尊,真龍天子,這也難怪,產於九龍窠的母樹大紅袍,有茶王之稱。

拋開母樹大紅袍不談,九龍窠本身就是一片「風水寶地」,擁有獨特的小環境。兩側有山岩遮擋部分光線,中間地勢低,這種如「凹」字型的結構,能蓄積不少的水汽。

光照較少,水汽充足,土壤砂礫岩居多,生在於此處的岩茶,岩韻明顯。

這樣一款寶地,自是兵家必爭之地。

種在崖壁上的的母樹大紅袍,早已停止採摘,就算富可敵國也喝不到了。

但與時俱進的茶農們,並不會固步自封,荒廢九龍窠的山場優勢。

最明智之選,種植其當下最流行的品種——肉桂。

朝代更迭,現如今是牛欄坑肉桂的天下,但這絲毫不影響九龍窠肉桂的尊榮。

論資排輩,九龍窠里產的肉桂,是皇太子,是岩茶里頂尊貴的一脈。

這樣一款有「皇家血統」的肉桂,遇上40多年制茶經驗的老師傅,果不其然,只能其他肉桂艷羨不已。

如今,我們可以仗著自己的荷包厚實,肖想一泡九龍窠肉桂。

在一個難得清閑的午後,泡了它。

九龍窠肉桂品鑒報告

外觀:條索緊結,細小,均整

蓋香

前調:桂皮香中正,持久

中調:果香,似鷹嘴桃般的清甜

尾調:木質香,這是樹齡老的茶樹獨有氣息

湯水:稠、厚、順、滑,有著可與慧苑老叢水仙相抗衡的稠度。

綜合:這是一款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肉桂,是好山場與好工藝的結合體。中正平和,可以入選最佳代表。

寥寥數語,怕是列位看官難以盡興,且來看看,這款九龍窠肉桂,是如何一步步征服在眾人的芳心,又是如何走向「最稠滑肉桂」的寶座吧。

第一衝

第一衝,單是蓋子上濃郁的桂皮香,就征服了我們的嗅覺系統。

不用連續吸氣,就能輕而易舉感受到桂皮香的存在。

熱聞,桂皮香充足,圓潤,不刺激。待蓋子溫度稍微冷卻後,桂皮香變得更充足。像卯足了馬力的車,百公里加速後一騎絕塵。

湯水,稠得不得了,湯水咕嚕一聲就滑下去。

第一衝,幾乎挑不出毛病。

此時的麻花,摩拳擦掌,就想挑出它的缺陷來。

第二沖

蓋子上果香、桂皮香並駕齊驅,兩種香氣不分先後,幾乎是同一時間出現。

難免讓人疑惑:咦?這是桂皮香,還是果香?

答案是:它們相互融合、交織在一起!

似太極八卦,至柔至剛,外圓內方,聞起來是桂皮香,喝起來是蜜桃香(還不似普遍的桃子那般甜膩膩,而是像鷹嘴桃般的清甜)。

這一衝,稠度更上一層樓,雖不及慧苑老叢水仙,但在肉桂里已經很難得,忍不住把第一的錦旗頒給它。

這桂皮香,這果香,這稠度,果然擔得起九龍窠的身份。

就像是血統純正的皇太子,文韜武略,行事周到,沉穩,踏實,可繼承大統。

此處,忍不住為制茶師豎起大拇指,四十多年的制茶經驗,都映射在茶香中,湯水裡。不苦不澀,桂皮香顯,茶湯綜合指數高

第三沖

好吧,忍不住用「炸裂」二字來形容此刻的心情。

桂皮香炸裂。

果香炸裂。

稠度炸裂。

入口,壓根就不用啜,直白的桂皮香,裹挾著清甜的桃香撲面而來。

啜一口,了不得,似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雲,噴薄而出,瞬間就侵佔你的口腔,你的鼻腔,就連喉嚨都不放過,不停有桂皮香從喉嚨處冒出。

湯的稠度,幾乎可以登頂,這一泡,我誤以為自己喝的是慧苑老叢水仙。要不是這直白遒勁的桂皮香在提醒我:這是一款肉桂,我一定會認為這是村姑陳的惡作劇,故意拿老叢水仙誆騙我。

雖然說肉桂不講究老樹,但湯水的稠與樹齡掛鉤。

樹齡老的肉桂,它的有機物積累多,葉片表面更容易形成臘質。且葉片中,還會有豐富的膠質。

經過沸水沖泡後,膠質就發揮了作用,彷彿是勾芡出來的湯。

除了用稠來形容它,怕是沒有更妥帖的辭彙!

第四沖

還在驚嘆與歲月贈予這泡肉桂「稠」的特點,村姑陳就沖了第四泡。

果香和桂皮香,依舊難捨難分,不分軒輊,似青蛇白蛇交織。

湯,依舊順滑,醇厚似漿。

喝完茶,聞了聞掛壁香。

掛壁均勻,只有內質豐富才有此表現,有機物的含量多。

席間,忍不住再次讚歎這位師傅的制茶技藝高超。

工藝老道,將山場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茶香悠然,湯水溫潤,早已達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已臻化境。加上發酵到位,焙火程度剛剛好,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嫌短,敷粉嫌白,塗朱太艷。

簡而言之,好山場,好工藝,成就了這泡九龍窠肉桂的高品質。

第五沖

稠是它湯水一貫的風格。

桂皮香到這一衝,更香,更顯,彷彿晨曦突破雲層,天空一下亮堂起來。

許是之前的桂皮香都被漿感包裹著,無法充分施展拳腳,到了這一衝,因沒有坐杯的緣故,湯水的漿感變淡了,桂皮香突破障礙,復得返自然。

桂皮香,似掙脫牢籠的小獸,又像颶風,如入無人之境。

桂皮香相融於水中,合為一體。

這泡茶真的值得我們用所有空餘的時間,來思念這茶的味道。

第六衝

坐杯五秒。這泡茶,太耐泡,在肉桂里算得上是超長待機型。

等待出水的間隙里,仔細體味回甘。

回甘,是果香,依舊是那股清甜的桃香。

洒脫直白的桂皮香,依舊在蓋子上存在。

湯里有老樹的氣韻,到了這一衝,稠度有所下降 ,但這種稠度仍是肉桂中翹楚。

不得不感慨:真正要改寫「稠不過水仙」紀錄的,是九龍窠肉桂,它將馬頭岩肉桂拉下馬。

感覺口腔被漿感緊緊包裹著,這層漿感,像一個小穹頂,將桂皮香都圈緊起來。

等到口腔里的這層漿感消失,桂皮香又重新釋放,經久不散。

所謂的繞樑三日有餘香,就是這種感覺。

第七沖

坐杯半分鐘。

這一衝,趁熱聞香,桂皮香直接,有花香出現。

這種花香,是山場很正,工藝很老道,所共有的一種葉底香。

到了這一泡,桂皮香還是強勁地不像話。

彷彿是打了「玻尿酸」,青春永駐。即便果香漸漸斂起鋒芒,桂皮香仍在。

仔細感受,這一衝稠度,比之前幾沖有所下降。還是那句話:這種稠度,擱在肉桂這個品種里,已經算得上是翹楚!

第八沖

坐杯一分鐘。

蓋子上,還是桂皮香,跟第一衝相比,毫無變化。一樣的直白,一樣的強勁有力,一樣的穩固。

不得不感慨,制茶大師的技術,爐火純青,耐泡是基調,即便湯里的內質淡了,但桂皮香還在。

冷些喝,稠度再回巔峰。

……

(略過第九~十沖,因中間開了個小差,沒茶了,據村姑陳所說,香氣和滋味,基本不變。)

第十一衝

本以為,這泡茶泡到第十沖就已經差不多了,沒想到,一直泡到十一衝,它還是那個模樣。

堅挺的桂皮香,清甜的茶湯,老樹才有的木質感……

茶,麻花早已喝不動了,索性就煮了吧。

行文至此,對這款肉桂的好感度,從之前的六十分(起點高,在於它本身的山場就有很大的噱頭),直接飆升到九十九分,還有一分沒給它,是因為它的量太少了!沒法當成口糧茶,本菇涼不開心了。

今年,麻花的人品爆發,接二連三得到好茶。

譬如這款九龍窠肉桂,就是意外之喜。

它,產於大紅袍祖庭,與母樹大紅袍生活在同一個山場里,享受著同樣的陽光雨露。

它,出自老制茶師之手,四十餘載的制茶經驗,充分保留了山場的特點,又發揮了老樹的優勢。

因山場好,做青到位,走水透徹,焙火到位,九龍窠肉桂的桂皮香直白,勁道,持久,從第一衝到最後一衝絲毫不變淡。

蓋香,落水香均是桂皮香的影子。

它的稠度,是肉桂里相當好的,絲毫不遜色于慧苑老叢水仙。

更難得的是,它還做成了大部分人喜歡的果香。

當果香與桂皮香齊頭並進的那一刻,它已經成功征服了在做老茶餮的放心。

在未來的半個月乃至是半年裡,我都會思念九龍窠肉桂的滋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品質好的老白茶,可不止是陳香這麼簡單,它還有這些香氣!
鑒別高山白茶,可從三個方面入手,其實辨別起來,並不難!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