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葉天士和臨證指南醫案

葉天士和臨證指南醫案

葉天士和臨證指南醫案

葉天士和臨證指南醫案

葉桂,字天士,號秀岩,江蘇吳縣人(1667-1746),祖父葉時和父親葉朝采都是當地的名醫。葉桂幼時便隨父親學醫,14歲時,父親去世,便又隨父親的一位姓朱的門人繼續學習。他勤奮好學,聰穎過人,沒幾年,就超過了教他的朱先生,聲名遠播。他是中醫學史上溫病學派的創始人,其聲望地位,並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貫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溫熱論》至今仍被臨床醫家推崇備至。

葉天士和臨證指南醫案

《臨證指南醫案》

葉天士酷愛醫學,性格謙遜,凡是聽說有比自己高明的醫生,都不遠千里,前往求教,從不矯作遮掩。曾有一位患者,命在旦夕,他認為是無法救治了,可一年後,卻又見到了這個人,原來是一位老和尚把他的病治好了。第二天,葉桂便趕往寶山寺向和尚求學。他隱姓埋名,從學徒做起,挑水擔柴,勞動之餘就精研學問。過了幾年,老和尚對他說,你已經學到了我所有的本事,可以下山了,以你現在的醫術,完全可以獨立行醫,你的水平甚至已經超過了江南名醫葉天士。他聞得此言,連忙伏地叩首,告訴老和尚自己就是葉天士,老和尚感動不已。就這樣,葉天士先後拜了17位老師,終成醫界驕子,他的謙恭誠懇,也成了後世的習醫者學習效仿的典範。

葉天士和臨證指南醫案

葉天士與薛雪是同一時代的溫病大家,二人在觀點上有所不同,便相互排斥,頻有學術爭執。葉天士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踏雪齋」,薛雪把自己的書房題作「掃葉山房。」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高熱大汗,面赤口渴,脈象洪大,葉天士開了藥方,可服後總不見效,他知道治療母親的病應該使用白虎湯,可總是擔心母親年歲已大,受不了這種攻伐力量強的方劑。薛雪聞得此事後,笑道:「老太太得的是這個病,本就該用白虎,葯下對了,當然不會傷人,有什麼可猶豫的呢?」葉天士聞言頓悟,便改用此方,果然很快就好了。於是,他親自前往薛雪家中,拱手作揖,誠心請教,薛勇也十分感動,二人盡棄前嫌,從此成了至交密友,也是一段趣談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葉天士和臨證指南醫案

葉天士的著作《溫熱論》,是對治療溫熱病的大量臨證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溫病學派的開山之作。雖然文章不長,甚至沒有記載任何具體的方劑,但全文言簡意賅,對於臨床常見的溫熱病的病狀和其傳遍規律做了精闢的分析和總結。《溫熱論》就此成為了後世中醫學乃至現代中醫學臨床診斷熱性疾病的重要依據。除去在溫熱病狀分析方面做出的重要總結之外,葉桂在中醫學辨證方法方面做出的偉大貢獻在於,他將使用了千餘年的以「六經辨證」為主的外感病診斷方法,進一步發展為以「衛、氣、營、血」四個層次為主體,由表及裡的辨證方法,這既是成功的創新,又是對於六經辨證的高水平的應用和發展,標誌著中醫學在辨證水平上的又一次提高。自此,也將「傷寒」與「溫病」兩大學說從辨證方法上區分開來。他這種大膽的創新來自於對先賢著作的透徹分析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也有人認為,葉天士稱得上是對《傷寒論》理解得最透徹的一位醫家。

另外,葉氏指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如此短短几字就概括了溫病的特徵性發展規律,一些醫家認為,這也是對現代醫學常見的由肺炎導致心肌類這一現象從中醫學理論角度最貼切的詮釋。再者,文中還提到了「吾吳濕邪,害人最重」的觀點,也是溫病學的重要特徵,這一學派產生於江南一帶,與北方的傷寒派的差異很大,這與地域和氣候有很大關係。以至於現代中醫界的傷寒與溫病學派也存在著南北的差異。

葉天士的《溫熱論》,是學習溫病學說的必讀書。其後,溫病學派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醫家和論著,但是都未離開他所創建的理論體系。葉天士還留下了不少的醫案記錄,他十分善於使用輕靈短小的方子治癒嚴重的疾病,這是中醫達到很高境界的時候才能做到的所謂「四兩撥千斤」的高超醫術,我們從中似乎還可以依稀見到他曾經叱吒醫壇的瀟洒。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筆記小說的代表作——《世說新語》
秋意濃:古典文學裡抒情的秋風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