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紅軍戰士用茅台酒洗腳?除了一針一線,其餘的都拿?這是關於長征最大的謠言!

紅軍戰士用茅台酒洗腳?除了一針一線,其餘的都拿?這是關於長征最大的謠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之聲(ID:zgzs001),原標題為《這是關於長征最大的謠言!》,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1936年10月22日,

紅軍三大主力完成會師,

宣告長征

勝利結束!







從1934年中央紅軍離開中央蘇區,到1936年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和今屬寧夏的將台堡會師,歷時兩個寒暑。







紅一方面軍中走得最遠的作戰部隊走了25000里,各路紅軍行程總和約65000里,途經十數個省份。





  


82年前,一個年輕的政黨,帶領一支年輕的軍隊,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遠征。


他們翻越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折多山……雪山連綿,積雪終年不化。


他們走過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

 

他們穿過槍林彈雨,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共進行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十餘萬英烈獻出生命……



82年過去了,

我們不會忘記這舉世無雙的壯舉,

不會忘記這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更不會忘記

每一位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


但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關於長征的不實傳言被散布,

今天,我們來認清謠言,還原歷史真相。




謠言1




長征大約只有

6000公里







一提起長征,絕大多數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二萬五千里」這一形容詞,也正是這一遙遠又艱難的路程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長征精神」。 





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各種書籍史料



然而,近年來有關「二萬五千里長征」卻遭遇非議。2003年,兩位英國年輕人——

李愛德和馬普安

在重走長征路後聲稱:「長征其實不到官方長期宣傳里程的三分之二,大約只有3700英里(約6000公里)。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一片嘩然,別有用心者還借題發揮,認為「二萬五千里「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宣傳紅軍長征的地位和作用而虛構的,實際上並沒有走那麼遠。





馬普安(左) 和李愛德(右)(圖片來自新華網)




澄清謠言:

李愛德、馬普安走的並不是真正的長征路線,有學者曾將他們與主力紅軍走的路線加以核對,發現有相當大的出入,他倆起碼少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1.當年紅軍走的大多是小路、山路甚至是人跡罕至之處,還因缺乏地圖、道路崎嶇走了不少冤枉路;而兩位英國人拿著GPS定位系統,走的基本是大路、直路。


 


對比:

1934年紅軍從江西唐村到雙芫,必須繞道新謝,要用兩天走130里路。而兩位人生地不熟的外國青年只用一天,30里路就可以到達。


 


2.紅軍是在頻繁的戰鬥中行軍,不斷迂迴和奔襲,為了調動敵人,他們不得不採取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大踏步進退的戰略戰術,還要追擊敵人,來回折返;而兩個英國人則是在和平的環境下單向行進,沒有走回頭路。


 

對比:

有學者研究,紅軍四渡赤水,從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烏江,在貴州、四川、雲南的邊界轉了三個月,走了110個地方,而李愛德、馬普安只走了44個地方;紅軍過了大渡河,在泡通崗(抱桐崗)穿越原始森林,沒有路,不見天日,又遇大雨,十八里高的山頂走了兩天。夜晚連坐的地方都沒有,當時任副主席的周恩來只能站著倚著樹睡覺。泡通崗給紅軍長征的同志留下深刻的印象,黃鎮特別作畫,起名為《老林之夜》。而李愛德、馬普安根本沒有到滎經縣的泡通崗(抱桐崗),而是走的二郎山。





紅軍三、五軍團四渡赤水的渡口——太平渡(圖片來自胡耀邦史料信息網)


 


還原歷史:

1935年10月19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當天,毛澤東在對蕭鋒的講話中指出:「根據紅1軍團團部匯總,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里」。在這裡,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概念。






長徵到達陝北的紅軍一方面軍一部(資料照片 來自新華社)



 


此後,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日本帝國主義并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中明確提出: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餘里的長征,跨過了十一省的中國領土,以一年多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後勝利的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陝甘兩省原有的紅軍取得了會合」。





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走過長征的萬水千山。(油畫)(圖片來自解放軍報)


 


11月28日,毛澤東、朱德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抗日救國宣言》中再次提出,紅軍主力「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歷盡艱難困苦北上抗日」。這說明關於「二萬五千里」問題,中共中央是經過嚴肅認真地計算而且在確有把握的情況下,予以肯定的,並鄭重地、負責地向國內外宣布,絕不是虛構。


 


注意:「二萬五千里長征」與紅軍「長征」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先後舉行長征的紅軍部隊主要有: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紅25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2、紅6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32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但是,這些紅軍部隊由於都處在敵軍的分割、包圍之中,在舉行戰略轉移時,出發的時間、地點都不同,行程也各異。


 



長征路線(圖片來自網路)



 


「長征」一詞的外沿較大,它包括各支紅軍的戰略轉移行動,而「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詞的外沿較小,只表明是中央紅軍長征的行程,而不是所有紅軍長征行程的總和,也不是所有紅軍長征的總稱。「二萬五千里長征」不是在地圖上測量出來的,更不是憑空編造的數據,而是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是不容置疑的。





紅軍爬雪山(油畫)(圖片來自新華網)


 


長征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不可複製性,長征路上的每一步是艱辛與堅實的,帶著先輩的血與淚,永遠在歷史的漫漫長路中留下永不磨滅的足跡。




謠言2




紅軍除了一針一線,其餘的都拿







網傳段子:

老鄉開門吶!我們是八路軍,我們有組織有紀律,不拿人民一針一線,老鄉你倒是開門啊!再不開門我開槍了...呵,老鄉啊,你總算開門了啊。兄弟們,除了針線,其它全搬走!



 


無根無據的謠言欺騙、迷惑許多不知長征歷史的群眾,有些網民也紛紛在網路搜索引擎或論壇里討論詢問:紅軍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是不是指「除了一針一線,其他全部都難走?」





謠言的帖子(圖片來自網路)


 


澄清謠言:紅軍規定在先,嚴守紀律


 


1.長征開始前,黨和紅軍就已經意識到長征中要贏得沿途群眾的支持幫助,就必須嚴格遵守群眾紀律。1934年11月7日,《紅星》報刊出《創造爭取群眾工作的模範連隊》的文章,向各部隊提出「不亂打土豪,不亂拿群眾一點東西」、「不私打土豪,打土豪要歸公」、「損壞了群眾東西要賠償,借群眾東西要送還」、「不強買東西,買東西要給錢」等7項號召。


 


12月下旬,朱德、周恩來、王稼祥等發現有些部隊存在違犯群眾紀律的現象後,責令「加強紀律檢查隊、收容隊工作,在宿營地分段檢查紀律,開展鬥爭,立即克服一切侵害群眾、脫離群眾行為」。


 


2.1935年1月,總政治部發出布告,指出:「紅軍是有嚴格的紀律性的軍隊,不拿群眾一點東西,借群眾的東西要送還,買賣按照市價。如有侵犯群眾利益的行為,每個群眾都可到政治部來控告。」


 


過草地前,紅軍糧食供應十分緊張,為保證最低限度的糧食需要,中革軍委和總政治部除要求部隊節約用糧外,對向群眾收集、購買糧食下達了許多政策性很強的通知和規定,《關於收集糧食事的通知》、《關於糧食問題的訓令》、《關於在松潘籌借糧食的規定和辦法》,反覆強調在糧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更要嚴格執行紀律,「絕對禁止強買糧食,私人買糧食,買糧食不給錢,群眾不在家不給錢」「現錢缺乏時,應以茶葉等物付價」。


 


還原歷史:許多真實的故事作證


 


故事1.紅軍海壩賠草房




1935年2月3日,一支紅軍來到海壩(今四川敘永縣落卜鎮海壩村),當晚紅軍戰士全部露宿屋檐下,沒有一人進入民房。晚上,一個紅軍戰士打著火把去挑水,從胡家房前經過時,一陣大風把火苗吹到了胡家草房上,草房很快被燒光。幾位紅軍首長詢問火災情況後,將胡家人安頓到鄰居家暫住,並送去棉被、衣服和大米。一位紅軍首長代表部隊向胡家人道歉,並拿出50塊銀元作賠償,還組織紅軍戰士連夜修復了房子。





紅軍的宣傳標語(圖片來自四川省紀委)


 


故事2.香爐里的銀元




1935年3月,紅軍來到太平渡。鄉紳張策勛聽信反動宣傳,跑到貴州親戚家躲避。紅軍走後,他回到家,聽說紅軍在他家住過,便在屋裡屋外仔細檢查,發現一切如舊,只是樓上200多斤黃谷沒有了。年底,張策勛在神台上的香爐里發現一張紙條和幾塊銀元。上面寫道「老鄉,吃了你家200多斤黃谷,主人不在家,我們照價付錢,請原諒。紅軍留條。」張策勛一見驚呆了,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後來,他逢人便講紅軍好,說:「這樣的軍隊真是打起燈籠也難找!」


 



紅軍給群眾寫的買豬收條(圖片來自新華社)


 


故事3.老鄉的橘子,一個也不能吃




紅軍大部隊來到營盤山時,只見漫山遍野掛滿了一樹樹熟透的橘子,果香誘人。由於渡過赤水後要和敵人搶時間、爭速度,戰士們又飢又渴,見到遍山紅橘,自然口舌生津。不少熟透的橘子掉在地上,有的戰士順手拾起,旁邊立刻有人提醒:「同志,注意群眾紀律。」紅軍戰士路過此地,無一人摘食。一位看守果園的老大爺看到部隊紀律嚴明,非常感動,便摘下橘子請戰士們吃,卻被婉言謝絕:「我們是紅軍,有群眾紀律,不能隨便吃你們的東西。」





傅鍾將軍題詞(圖片來自四川省紀委)


 


紅軍部隊長途跋涉、連續作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所到之處仍自覺地將紀律視為「鐵規」,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也使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長征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




謠言3




紅軍戰士用茅台酒洗腳





 


茅台酒作為中國國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關於紅軍長征的眾多故事中,有一個紅軍戰士們用茅台酒洗腳的「故事」流傳甚廣。幾十年來,這個謠傳從未偃旗息鼓。


 


朱笠夫編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記》寫道:「開始發現這酒坊的士兵,以為『滄浪之水可以濯我足』……可惜數缸美酒,已成為腳湯。」讀罷這段文字,似乎感覺紅軍戰士用茅台酒洗過腳。





朱笠夫編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記》(圖片來自網路)


 


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其1985年出版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也寫道:「據傳說,當時那些稚氣未消的紅軍戰士不知什麼是茅台酒。他們湧入街道兩側的釀酒作坊,用茅台酒沖洗他們疲憊和打了泡的腳,以至酒匯成河,流出作坊,淌入泥溝。」


 


然而,索爾茲伯里本人並未隨紅軍參加長征,這些描述也只是他在重走長征路時所聽到的比較誇張的傳聞而已。 





索爾茲伯里的《前所未聞的長征故事》(圖片來自網路)


 


甚至有這樣的故事:

長征時期的紅軍官兵沒文化,很粗野,佔領了貴州茅台鎮,在茅台酒廠的釀酒池裡洗臟腳。





茅台鎮渡口(圖片來自解放軍報)


 


澄清謠言:茅台用來治病療傷


 


紅軍長征進入貴州以後,一直處於奔波狀態,尤其是遵義會議後,紅軍在四川、貴州、雲南三省不停地實施戰略轉移,由於長途跋涉,加上激戰連連,不少紅軍渾身是傷,即使沒有受傷的同志,腳上也磨起了水泡,而長征途中又缺醫少葯,不少紅軍戰士都是帶傷前行。


 


茅台酒不僅芳香醉人,還有舒筋活血、強身健體的功效。紅軍戰士到了茅台鎮後,就用打土豪沒收來的茅台酒療傷、擦腳。此外,由於當地氣候特點且盛產白酒,把烈酒倒來「洗腳」是川南、黔北一帶的常事。






紅軍用茅台酒治療傷口的雕塑(圖片來自新華社)



 


還原歷史:很多參加過長征的紅軍將領也在回憶錄中給出了答案


 


1.成仿吾將軍回憶:

「茅台鎮是茅台酒的家鄉……地主豪紳家都有很多大缸盛著茅台酒……我們有些人本來喜歡喝幾杯,但軍情緊急,不敢多飲,主要是弄來擦腳,恢復行路的疲勞,而茅台酒擦腳確有奇效,大家莫不稱讚。」





這是20世紀30年代的茅台鎮酒坊(圖片來自新華社)


 


2.耿飈將軍回憶:

「這裡是舉世聞名的茅台酒的產地,到處是燒鍋酒坊,空氣中瀰漫著一陣陣醇酒的醬香。儘管戎馬倥傯,指戰員還是向老鄉買來茅台酒,會喝酒的細細品嘗,不會喝的裝在水壺裡,行軍中用來擦腿搓腳,舒筋活血。」


 


3.鄧穎超後來回憶:

「路經茅台,周總理告訴大家,我們不是來喝茅台酒,而是利用茅台酒療傷(那時茅台酒最高度數有72度)。於是所有茅台酒都用來代替紅藥水、紫藥水給士兵擦傷口……紅軍能順利到達延安,茅台酒立了很大的功勞。」 


上述歷史依據只是眾多長征紅軍回憶錄的一部分,但從這些回憶記載便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紅軍戰士的確用了茅台酒,而且主要是用來擦(搓)腳療傷治病,舒筋活血、解除疲勞的。


 


現在貴州省檔案館裡,還保留著當時一份由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副主任李富春簽署、張貼在成義酒廠門口的《保護茅台酒通令》。至今,這份布告的複印件還在遵義的多個紀念館裡展出。





保護茅台酒的布告(圖片來自遼寧日報)


 


布告全文如下:




《關於保護茅台酒的通知》




民族工商業應該鼓勵發展,屬於我軍保護範圍。私營企業釀製的茅台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金獎,為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罈、酒甑、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將士切切遵照。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


主任:王稼祥


副主任:李富春


 


紅軍到了茅台鎮後,還非常關心群眾,在沒收了土豪劣紳的茅台酒後,分享給貧困群眾,與民同享,體現了軍民的魚水深情。貧困群眾得到紅軍打富濟貧的幫助後,從內心逐步認可了這支人民的軍隊。





紅軍過茅台群雕(圖片來自網路)




紅軍在茅台鎮的時間雖短,卻將偉大的長征精神播撒在中國酒都這片英雄的土地上。茅台陳列館的正式落成,是對光輝歷史的銘記,也是對長征精神的傳承,更是激勵後人奮發圖強、開拓進取。而茅台酒為紅軍治病療傷的久遠記憶以及紅軍關心群眾,與民同享的千古佳話會隨著茅台酒一樣飄香至今、回味悠長。




謠言4




長征路上紅軍伙食不錯,不用吃皮帶





 


長征時,戰士們面臨惡劣的環境、遙遠的路途、糧食的短缺,不得不靠挖野菜、嚼草根、啃樹皮來充饑,而「吃皮帶」更折射出紅軍戰士克服艱難困苦的決心和意志。然而,這段見證長征艱苦歲月的歷史事實如今卻屢遭詆毀或質疑。


 


有網友在論壇發帖稱:

據我所知,紅軍時期,官兵系的並不是皮帶,而是布腰帶,就算有個別人能繫上皮帶,皮帶那麼硬,又沒有任何加工工具,怎麼可能吃下去?





(圖片來自網路)


 


有網友在博客和論壇張貼中共高官李一氓的回憶文章,曝光關於「艱苦長征」的顛覆性內幕:

紅軍長征「吃的特好」,途中路線大半是產米地區,每天每頓都是米飯;困難時有酥油,還有鍋貼、水餃、火腿、羊肉吃。





(圖片來自網路)


 


這篇回憶文章在網路桑傳播甚廣,許多網民也開始懷疑:紅軍長征時究竟困難與否?有沒有吃過皮帶? 


 


澄清謠言:皮帶可以吃,長征時條件非常艱苦


 


某種意義上說,皮革就是腌制過的動物皮。脂肪含量幾乎為「0」,但膠原蛋白含量極高。雖然經過了這一系列化學反應,但本質上和吃的豬皮區別不是很大。此外,20世紀三十年代,我國的工業十分落後,在牧區和農村所使用的皮帶大多是沒有經過工業化加工,僅經過簡單的初加工就使用的皮帶,這樣的皮帶在迫不得已時可以煮了吃。


 


在環境偏遠貧瘠、經濟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加上國民黨軍的封鎖,紅軍無法籌到足夠糧食,只能籌到什麼就帶什麼。比如,籌到牛羊宰殺後,不能有一點浪費,除了把牛肉晒成干帶上,還把牛皮剪成皮帶狀晒乾後系在腰間,成為特殊的皮帶,等糧食吃光了就拿出來吃。吃的方法也很簡單,用水把皮帶泡軟後,放在鍋里煮,有鹽巴就放點,不管爛與不爛,能充饑就行。


 



長征時用的銅鍋(圖片來在網路)


 


還原歷史:很多真實的故事給出了答案


 


1.吃「煮牛肉」




任弼時與賀龍等人率部長征過草地時,許多戰士因為飢餓昏倒。在找不到任何食物替代品的情況下,任弼時和警衛員將皮帶切成若干段,放到鍋里煮,每次每人只能分得3小塊。雖然味道難聞、難以下咽,但他們卻風趣地稱為吃「煮牛肉」。


 


1938年,任弼時從太行山區返回延安時,將這半條皮帶交給警衛員李少清保存。新中國成立後,李少清將其捐贈出來,目前在國家博物館珍藏在這半條皮帶上,至今仍清晰地留有當年用刀切割的痕迹。





任弼時長征過草地時吃剩的皮帶(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2.紅軍團的一件「傳家寶」




紅四方面軍部分官兵曾三過草地,條件極為艱苦。戰士周廣才曾分得一條作為戰利品的皮帶。過草地時,6位戰友的皮帶相繼吃完,為使戰友活下來,他含淚將皮帶拿出來。




皮帶被切成幾段丟入滾燙的熱水中,煮熟後每人夾起「一截」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當鍋里還剩最後「一截」時,他哭著說:「同志們,咱們留著它作個紀念吧,帶到延安去見毛主席。」懷著對革命勝利的無限渴望,最終他們把這截皮帶留了下來。





紅四方面軍戰士周廣才和戰友們吃剩的半截牛皮帶(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周廣才的6位戰友相繼犧牲,只有他隨紅四方面軍勝利到達延安。為緬懷犧牲的戰友,紀念這段光輝歲月,他用燒紅的鐵鉗在皮帶上烙下「長征記」三個字,用紅綢子包裹起來。1975年,周國才將這珍藏了幾十年的半截皮帶捐贈給國家,現在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3.吃掉朱德的皮帶




草地行軍,紅軍趙德仁成了朱德的警衛員。一天清晨醒來,朱德怎麼也找不著自己的腰帶,問趙德仁:「小鬼,我的腰帶呢?」趙德仁不敢開腔,只是低著頭。原來,朱德的牛皮腰帶,頭天晚上被他偷來跟幾個警衛員一起吃掉了。趙德仁回憶說「味道還不錯,燒起來有點香。只是嚼不爛,不好咽,嘴裡全是黑水。」


 


朱德知道真相後沒說話,只是從地上揀起一條草繩,往腰上一系,然後準備出發。趙德仁趕緊把馬牽了過去,朱德一擺手,說「不騎了」,他以為朱德因腰帶的事生氣了。朱德似乎看出了趙德仁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說:「給後面的傷病員騎吧。」「以後的草地行軍,朱總司令再也沒騎過馬。」趙德仁黯然神傷,眼角皺紋里溢滿了淚水,說:「沒過多久,他就把他那匹跛馬殺了,幾十人吃了7天。」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用來充饑的皮鼓(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英雄已去,歷史不忘,「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這絕非戲謔之語,而是一語道出偉大不朽的長征精神。




謠言5




紅軍「飛奪瀘定橋」根本不存在





 


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在語文課本里學習到過「飛奪瀘定橋」的故事。紅軍戰士絕處逢生,創造了繼續北上長征的軍事奇蹟。毛澤東《七律·長征》中「大渡橋橫鐵索寒」的詩句,更讓紅軍英勇無畏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有關這段歷史「真實性」的謠言卻一直存在。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謠言,讓我們來一一批駁。


 


1.在瀘定橋根本沒有戰鬥




英籍華人作家張戎及其夫婿喬·哈利戴所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說:「其實,在瀘定橋根本沒有戰鬥。紅軍五月二十九日到達時,瀘定橋沒有國民黨軍隊把守」、「當時國民黨無數通訊沒有一份講瀘定橋打了仗」。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圖片來在網路)


 


澄清謠言:

書中的說法都是口述材料,敵人的原始檔案更具有史料價值


 


台灣「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中有一份西康軍閥劉文輝發給蔣介石的電報,稱「瀘定橋李團與沿河之匪奮戰」,時間正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的1935年5月29日。此處「奮戰」一詞,無疑說明「在瀘定橋根本沒有戰鬥」的說法是錯誤的。





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圖片來自網路)


 


當年參加指揮飛奪瀘定橋戰鬥的紅1軍團第2師第4團政治委員楊成武在《憶長征》一書中說:「二十七日清晨,王開湘(第四團團長)同志與我接到命令,便率領四團從安順場出發,沿大渡河向瀘定橋奔襲......第二天(即二十八日)......軍團部的通訊員過來遞給我們一份命令,我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王、楊: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即二十九日)奪取瀘定橋.....』就這樣,經過整整一夜的急行軍,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鐘,到達瀘定橋西岸,佔領了西岸全部沿岸陣地,按照軍委預定的時間,趕到了我們的目的地——瀘定橋。」下午4點發起總攻,6點結束戰鬥,勝利佔領瀘定橋。


 


2.「飛奪瀘定橋」違背「常識」


 


有人說,一天一夜要趕完240里,再加上當時正下著雨,山道又窄又滑,「飛奪瀘定橋」按照「常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網上的評論(圖片來在網路)


 


澄清謠言:

紅軍長期行軍,經驗豐富,加上時間緊急,可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時任工兵連戰士的老紅軍吳清昌回憶起當初的情景說,他那年只有18歲。不過在四團團長黃開湘和政委楊成武「走完二百四,趕到瀘定橋」的鼓動下,從28日凌晨開始,全團人不顧一切地跑步前進。天不知不覺黑了,如注的大雨澆滅了火把。餓了就抓一把生米邊跑邊送進口裡。


 


有一段路,河對岸川軍劉文輝的一個師向瀘定橋增援的隊伍舉著火把有如長龍。敵人吹號詢問,四團的司號員也乾脆吹號回答,還索性點亮火把,冒充安順場退下的川軍。後來大概對岸敵人累得不行宿營了紅四團的人還在拚命往前趕!5月29日凌晨,紅四團「跑到」了瀘定,佔領了橋西。





紅軍強奪瀘定橋時橋上的鐵索鏈(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一方面,22位勇士組織成突擊梯隊,攀著橋欄踏著鐵索向對岸沖。飛奪瀘定橋「英雄排長」王茂全曾回憶,他當時作為機槍手用兇猛的火力掩護戰友飛速爬過13根碗口粗細的鐵索,和戰友冒著熊熊燃燒的大火,佔領橋的對岸。另一方面,西岸紅軍在瀘定橋激戰時,紅軍右路軍已奪取大渡河東岸下游的據點。


 


紅軍兩路突進,給布防瀘定的敵軍造成巨大戰場壓力,動搖了守橋信心,促使其戰意衰退。可以說,紅軍圍繞奪取瀘定橋實施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堪稱根據嚴峻形勢實事求是、隨機應變打出的一套「組合拳」。





「飛奪瀘定橋」油畫(圖片來自網路)


 


3.「飛奪瀘定橋」是因為川軍「放水」




還有種說法稱:紅軍之所以能夠飛奪瀘定橋,是因為與川軍達成了某種「默契」,不然為什麼沒有炸掉鐵索?





(圖片來自網路)


 


澄清謠言:我軍付出很大犧牲


 


蔣介石曾令劉文輝炸橋。劉文輝之所以未炸,是因為瀘定橋是連接川藏的唯一通道,把橋炸了會激起民憤,而且自己的部隊也沒有了退路,何況炸橋之後重修代價太大。為應付蔣介石,他提出了另一替代辦法:如守不住就用煤油燒橋,事實上其部隊在瀘定橋也是這麼做的。


 


此外,為阻擋紅軍從瀘定橋上過河,敵軍曾下令拆除橋板。瀘定橋共有十三根鐵索,九根鋪著木板作為橋面,兩邊各有兩根是護欄,但守橋的川軍拆橋板的速度極其緩慢,在拆除了一部分橋板後,紅軍就趕到了。


 


參加過飛奪瀘定橋作戰的楊成武將軍在回憶錄《憶長征》中曾寫下這樣的畫面:戰士魏小三最早犧牲,從橋上脫手落入河中。接著,中了彈的劉大貴也趴在鐵索不動了。緊跟著,劉大貴落入水中。不料對岸燃起火來,鐵索燒得發燙,沖在前面的劉金山始終抓著鐵鏈,手臂下的疤痕,正是匍匐在鐵索上燙下的傷痕。





1985年5月,楊成武上將重返瀘定橋(圖片來自網路)


 


倘若紅軍真與川軍達成

「默契」,那為什麼還會有

慘烈的戰鬥!


 


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


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


 


這首詩是長征途中擔任紅一軍團二師四團政委的開國大將楊成武於1980年所作。其記錄的不僅僅是楊成武與戰友們在瀘定橋的長征記憶,也是無法抹去的歷史印記。


 


長征開創了此前人類史上從未有過的戰略遠征,使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大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衣衫襤褸又心懷救國夢的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傳奇般的遠征,也為黑暗的世界點燃了一盞明燈,為中華民族開啟了一條復興之路。我們不應被網路上不實的謠言所蒙蔽,而曲解和忘卻了這偉大的長征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洞察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中國可以為俄羅斯建造超級航母嗎?這結果可能會讓人吃驚
蔣校長 | 俄羅斯衰落了?不好意思,落毛了它也是熊

TAG:環球洞察 |